查看原文
其他

寒露|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十月八日寒露传统二十四节气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
北京时间10月8日3时55分迎来“寒露”节气
自此,告别了秋明空旷白日渐渐幽晦,归鸿急于南飞


“寒露”是深秋的节令
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
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过后清晨秋雾渐起、黄昏温度骤降“草木荣华滋硕之时”渐成往事
所以深秋又被称为“穷秋”



伴随“寒露”而至的是浓浓的秋意

北方层林尽染, 南方蝉噤荷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正是最为五彩斑斓的深秋时节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i07368ez78c


寒露|物候 


古代,人们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鸿雁来宾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最后一批也迁往南方。
雀入大水为蛤丨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而海边却突然出现很多壳纹及颜色与雀鸟相似的蛤蜊,古人不解,以为是雀入大水变成了蛤蜊。
菊始黄华丨当此时节,菊花遍地开放。




寒露|习俗





讲养生 吃芝麻


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芝麻,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医药学专著里都享有很高的评价,可广泛应用于食疗。



此外,由于寒露与重阳节往往相近,人们在这个时节还要吃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菊花茶 坚持喝


每个季节都有适合它精神气质的花。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花的月份。



在寒露这一天,古时人们会用寒露后新上的枸杞泡澡,这样做可以使人精神焕发。



秋钓边 醉江蟹


在江南地区,人们有“秋钓边”的说法。其含义就是,每到寒露时节,气温快速下降,深水处太阳已经无法晒透,鱼儿便都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游去,便有了人们所说的“秋钓边”。


寒露前后,虾蟹繁多。老南京人有寒露节气蒸螃蟹的习惯。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



而在温州,人们除了饱尝鲜活美味的肥蟹之外,喜欢醉制别有风味的河蟹或江蟹。


寒露|养生


寒露时节,凉、燥与自然界逐渐肃杀的景象常常会让人产生不适,因此人们在情志、起居与饮食调养上需要注意。

起居上,“寒露脚不露”,注意保暖能有效预防感冒和旧疾复发。饮食上,马蹄、菊花等秋日鲜品不仅能让人们尝鲜赏味,更能润燥。“秋之燥,食麻以润燥”,适时选择润燥、补益之品能有助于缓解凉、燥所带来的不适。





养生食谱




膳食




01菊花马蹄羹




材料:

马蹄250g,枸杞子15、白杭菊花3一5朵,鸡蛋1只、马蹄粉适量、冰糖适量。


制法:   

将马蹄去皮切小粒,杭菊用温水泡开;向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纳入马蹄粒、枸杞子煮10分钟,另将适量马蹄粉加入少许水,调成水淀粉样后慢慢加入锅中,充分搅拌煮2分钟,最后加入杭菊、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专家点评:

马蹄味甜多汁,清脆可口,具有清热袪火、化湿祛痰、消食除胀等功效,现代研究表示其含有一种不耐热的抗菌成分-荸荠英,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及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对于急性胃肠炎有一定帮助。菊花味微辛、甘、苦,性微寒,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枸杞子则是养肝明目。配合冰糖煮成羹,清热润喉,养肝明目,特别适合目前秋季燥热体质,用眼过度,眼睛干涩的人食用。


禁忌:

无特殊禁忌。


02养颜润肺汤



材料:

银耳半朵,雪梨半个,百合100克,大枣5个,莲子30克,枸杞子10克,冰糖适量。
做法:(1)银耳泡发剪开;红枣去核;雪梨去芯切块。(2)把所有食材放入炖盅内,加入适量清水,隔水炖1小时即可。
专家点评:雪梨,能滋润脏腑。银耳,过去的王公贵族都将其视作“延年益寿之品”,其性平味甘淡,具有强精补肾,补气润肠,美容嫩肤,延年益寿的功效。百合,润肺之余,能收敛心神。搭配甘甜、补益气血的红枣,本羹清润滋补,养颜又养心。


03石斛茯苓沙参龙骨汤



材料:石斛15克,茯苓15克,沙参10克,陈皮1/3个,猪尾骨300克,姜3片。


做法:石斛、茯苓、沙参、陈皮洗净,猪尾骨汆烫片刻后捞起,全部材料加水2500毫升,大火煮沸后转中火煲1个半小时,适量盐调味后即可饮用。
专家点评:健脾开胃,润肺止咳。石斛宜选用有滋阴良效的铁皮石斛,茯苓健脾开胃,沙参润肺止咳,陈皮行气健胃。此汤适合口干咽燥痰难出、胃口欠佳、胃胀心神不宁的人群。


天虽凉,情愈暖

向你爱的人道一句

天寒露重

望君珍重


编辑 | 田心君

摄影 | 谢惠强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编 | 吴美美、田心君来源 | 人民日报、中国气象局、灼见广东省中医院、广东中医药、海珠湿地投稿邮箱 | haizhujun@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