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笑起来真好看!1000张笑脸!讲述海珠人的小康故事
笑容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
被1000张笑脸包围
是种多么幸福的体验!
今年
“海珠青年幸福小康奔跑团”
收集了海珠的1000张笑脸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
不同年龄层
用笑脸传递这座城市的温暖
“奔跑团”透过镜头
记录了不同人的笑脸
镜头前的群众也分享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今天,G仔挑选了其中一些人物
一起走进他们的小康生活
了解他们的小康故事
2020年,是陈永彬在同福西路生活的第80个年头。
今年82岁的陈伯身体仍十分健朗,谈吐间逻辑清晰,精神焕发,看起来完全不像是位耄耋老人。幼年时他亲眼目睹了日军侵略中国,也经历了抗战胜利时街道上人群欢呼的喜悦。可以说,他见证了共和国的成立。
1959年,十九岁的陈伯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海军工程兵,参与了众多基础设施建设。现在的陵水机场,当年就有陈伯一份力。1964年退伍后,陈伯回到了广州汽轮机厂做工,这一干就是三十年。1993年9月25日,陈伯正式退休了。
改革开放后,陈伯的生活越来越好,风扇、冰箱、空调,这些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东西,慢慢都进入了老人家的生活。街容街貌越来越美,治安、卫生越搞越好。现在的陈伯,每天用智能手机在新闻APP上浏览要闻、关心国事。“要比比过去,生活一直不停在改善,就很好啊!”熟悉陈伯的街坊都说,老人家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感恩新时代”。
经历风雨,才知阳光的珍贵
沐浴岁月,才懂时代的甘甜
“知恩、感恩、知福、惜福”
这就是陈伯的小康秘诀
陈国泰先生今年70岁,多年前随单位住在珠江边45平米的平房里,后来,城市建设让他搬进了现在这套104平米、周边配套齐全的电梯房。从“45”到“104”,变化的不仅是房子的面积,经历了居所改善的陈先生,也见证着这些年广州的发展。
他介绍,广州塔这座地标建筑下,曾经种植着果蔬。当时,周围的居民下大雨都要担心房子被淹,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摩天大楼开始与广州塔比肩而立,塔下还有赏心怡情的城市绿道。
陈国泰先生说,这样安适的生活,得益于改革开放和个人奋斗的成果。他兴致勃勃地走到每个房间的窗前,指着一片片的土地,谈论它们曾经的归属和经历的变化,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一座座新楼正在拔地而起,为更多致力于建设广州的人提供就业机会和安居之所。
工业大道南社区专职副书记梁国荣是工业大道南社区第五楼宇支部党员,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为荣叔。
工业大道南的421大院,是元珠江塑料厂、玻璃厂等的员工宿舍、于七八十年代建成。由于建成时间早,楼龄大,大院的公共设施、绿化、环境卫生等老化严重。
自2017年开始,街道、区住建局分工合作,开始对大院进行改造工作。由于大院里的居民来自不同的单位,各自诉求和想法都有不同,对于改造有很多不理解。这时候,也是荣叔一户户地沟通、协调,努力争取每一位居民的同意和支持。荣叔说,不仅是他,街道、相关部门也是精锐齐出,全力推动大院微改造的顺利开展。“一定要成功!”荣叔当初下了这样的决心。
在街道、政府相关部门、大院居民和荣叔这样的基层工作人员的努力下,421大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重新修整了下水道设施,还完成了三线改造、供水消防设施的更新。同时,工作人员清理小区空地的杂物,利用空间建设了篮球场和健身小径,大大丰富了居民的娱乐运动生活。
荣叔说:“和以前比起来,现在居住环境变好了,治安也变好了。真的要感党恩、感谢政府,才能有现在这样的幸福生活。”
钟爱糖水的广州人一定听说过芬芳甜品,位于同福东路的芬芳甜品已经开了38年,而今依靠品质和创新更是芳名远扬。
赵女士在芬芳甜品工作十年,见证了芬芳从传统甜品到创新甜品的过程。她表示,这是不断创新、积极求进的结果。芬芳甜品一直坚持不懈钻研新品,以期满足需求、持续吸引,才有了各个年龄层的人都愿意到店内落座的景象。
在很多糖水店销声匿迹的“糖不甩”就被芬芳做成了招牌,还有其他一些甜品也被保留下来,不管菜单如何变,慕名而来的人总还能在此找到一份舌尖上的甜蜜回忆。
看到这一张张笑脸,你是否已经感受到,我们幸福的小康生活,离不开无数平凡人的奋斗。未来,“奔跑团”将继续走遍海珠区的大街小巷、走到市民身边,如果在路上碰到,请微笑地说出你的小康故事!
编辑 | 蔡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