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寒 | 老广的腊八粥,有什么讲究?




1月20日4时40分

迎来“大寒”节气

这是二十四节气里的最后一个节气


适逢深冬时节,海珠湿地的落羽杉换上新衣,在阳光下呈现出黄绿、橙红等多种色彩,斑斓交织,倒映于碧波微漾的湖面,别有一番韵味。


俗话说“小寒大寒冻成一团”

此时正值

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


▲海珠湖北广场草坪霜冻


▲手绘二十四节气之大寒


古人认为

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

但实际上

每年天气最冷出现在小寒多过大寒


目前(1月19日)

广州各区的寒冷预警已经全部解除啦

未来几天气温逐步回升


海珠区天气预报 

↓↓↓↓↓↓


今年大寒恰逢农历十二月初八

也是中国另一个传统迎新节日

腊八节



腊八节起源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月最重大的节日,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在古代,人们将一年的时间简称为“岁时伏腊”,岁时代表四季,伏腊是伏日和腊日。伏日,是最热的时节,人们需要避藏;腊日是最冷的时节,人们需要振奋。
汉代,腊日大致是在大寒和立春节气之间。到了南北朝时期,腊日的日期,被确定为腊月初八,大家渐渐地将其简称为“腊八”。过了腊八就是年,大家习惯在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习俗

腊八粥

喝腊八粥这个习俗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其中最早起源于宋代,到了清朝,喝腊八粥更是盛行。在民间,家家户户都要做腊八粥,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蒜

在北方地区有在腊八泡制腊八蒜的习俗。腊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选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直到蒜变成绿色方可食用。


腊八面

在腊八节,陕西人还要吃腊八面。这一天早上太阳出来之前,当地家家户户都要吃碗热气腾腾、四溢飘香的腊八面。

  


上面提到的几样腊八节美食中

腊八粥是老广们最熟悉的

究竟岭南的腊八粥有什么讲究?

这个时节还有什么美食适合养生?

G仔有好介绍






大寒 | 养生食谱


粤式腊八粥


材料:红豆,黄豆,緑豆,眉豆,黑豆,白扁豆,薏仁,花生,莲子,黑芝麻各30g,红枸杞30,黑枸杞20,红枣8个,板粟8粒,黑糯米100g,百合50克,陈皮一瓣(5年以上为佳),红糖适量。
做法:

先将所有材料洗净、用温开水泡软;粥锅内注入水,水开后加入除了红、黑枸杞外的所有材料,煮沸,转中火煮约50-60分钟;再加入红、黑枸杞,煮至豆熟黏;放入红糖调味即可食用。


专家点评:五色腊八粥有5种颜色食材,中医认为五色入五脏,养五脏。眉豆、白扁豆、薏仁祛湿;黄豆、莲子、板栗健脾,补土生金养肺;红豆、红枣,花生补血养心;黑豆、黑芝麻补肾;百合色白清心润肺、除烦安神;红枸杞和黑枸杞养肝明目;緑豆清肝热可以兼顾有湿热的人;陈皮健脾和胃;五色食材让五脏相和,吃起来滋养且味道香浓。
小贴士:糖尿病的人不适宜加糖,可以淡吃或加少量盐。食材里豆的组成多,平时胃胀的人不好多吃。


当归北芪炖排骨



材料:

当归10克,北芪50克,玉竹15克,猪排骨350克,生姜3片,食盐适量。


做法:

(1)猪排骨斩件、洗净、焯水。(2)当归、北芪、玉竹先放入锅内煮30分钟,熬出汤液以做汤底,备用。

(3)药材汤底、猪排骨、生姜倒入炖盅内,隔水清炖40分钟,调味即可。


专家点评:

中医名方当归补血汤便是由黄芪和当归这两味中药材而构成,二者以5:1相配伍而成,寓“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意,是益气养血的经典名方。近期气温骤降,适逢大寒,时值一年中最为阴冷的时光段,凡气血不足,气虚、阳虚体质者,多易有疲劳倦怠,畏寒怕风,手足怯冷,腹中隐痛,小便频数清长,大便排出乏力等不适。此料理以黄芪、当归为膳食主将,佐以玉竹、排骨增鲜提味,生姜辟腥、健脾和中,共熬一盅应对“至冷”时刻的养生靓汤,有助于缓解上述不适,适合体虚人群及大众冬日保健服用。


牛肉糯米饭


材料:牛肉100g,糯米150g,姜、葱、陈皮适量。
做法:

先把牛肉做成肉碎,陈皮切碎拌入,用酱油,盐调味待用。先用温水将糯米浸泡30分钟,再放入电饭锅里煮,待饭准备熟的前5—10分钟,把伴好的牛肉粒放在饭上焗熟,吃前放入姜葱、香油即可。


专家点评:糯米味甘、性温,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等功效;中医认为牛肉能温补脾胃,且蛋白质含量高,味道鲜美,具有增加免疫力,补铁补血等功效。加上姜葱促食欲,助消化,实在是大寒后一款温补调养的佳品,适合一家男女老少食用。
小贴士:湿热体质人群少食。


大寒一过

农历新年

便会向我们敞开怀抱


和家人一起

除旧饰新、准备年货

是许多人在一年中

最期待、最快乐的时光


你的农历新年

打算怎么过?

欢迎留言和G仔分享呀~


编辑 | 田心君、蔡芷涵

摄影 | 谢惠强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编 | 吴美美、田心君来源 | 广州天气、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中国气象局、广东省中医院投稿邮箱 | haizhujun@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