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电话再晚都要接!这些诈骗新套路要注意!


各位街坊注意啦

若在深夜接到流调电话

请一定要耐心接听

因为这个电话很重要!



什么是流调?

为什么要做流调?

流调员的电话怎么辨别?

一起来看看吧



01

啥是流调?

流调的全称是流行病学调查,就是要搞明白:在过去重要时间段里,你走过的路、遇到的人和发生的那些事儿,是否有传播疾病的可能或被传染疾病的风险。

这过程,其实就跟福尔摩斯探案一样,抽丝剥茧,通过线索弄清传播链条:发现密接和次密接人群,并找出引起疾病流行的主要原因,采取精准的防控措施。


02

为啥要做流调?

流调是疫情控制的关键,流调收集的信息能起到有效遏制疫情的关键作用,体现在:

  • 可以追踪传染源(患者)的活动轨迹;

  • 评估疫情可能波及的范围,划定风险区域;

  • 追踪密切接触者、排查高危人群;

  • 是开展风险评估、制定疫情防控政策的基本依据。


03

哪些人要做流调?

疑似病例

确诊病例

无症状感染者

与以上人员及可疑污染环境有过密切接触或共同暴露的人员



04

流调都问些啥?

・个人信息

姓名、年龄、家住哪里、家里有几人、现在位置……

・健康状况

近期可有不适?近期是否就医?是否有发烧咳嗽等异常情况,是否做过核酸检测……

・疫区旅游史

是否去疫区旅行过、经停过,走过的路,到过的地方……


・疫区居住史

你的老家在哪?回去住了没?


・病例密切接触史

同乘旅客、近距离交流、居家成员、同事同学、围观群众……


・交通工具

是否乘坐飞机、火车、汽车、轮船……


・其他必要信息

对疾病防控有用的信息。



05

流调员打你电话,该咋办?

① 接到流调电话时,先稳住、不要慌。被流调,不等于被感染。


② 遇到流调人员登门拜访或电话、微信询问时,请一定配合,仔细回顾近期行程,如实回答。


因为,就像看病一样,医生只有获得准确的疾病信息,才能给出正确的诊疗方案。


流调人员只有获得真实、有效的人群信息,才能科学评估疫情动态,采取正确的防控措施。


拒不配合,故意隐瞒情况,造成疫情传播的还会被依法依规惩处。


06

流调会保护隐私吗?

必须的!

流调过程中,公民的个人信息和隐私是受法律保护的,所获得的所有信息都严格保密。



07

这7个问题,流调员绝对不会问!


如何辨别流调员的电话?注意了!真正的流调工作人员,并不会:


①询问财产等与疾病传播不相关的问题;


②以任何理由发送二维码让你扫描;


③找你索要银行卡号、密码或验证码;


④ 以任何理由发送链接让你点击;


⑤ 推销任何产品或以任何理由要求你付费;


⑥ 以任何理由要求你加入QQ群、微信群;


⑦ 以任何理由让你转账和进行所谓的“资金核查”。



除了冒充流调员

骗子还有多种行骗方式

警方提醒

谨防疫情期间最新诈骗套路!




套路一



诈骗者冒充防疫中心工作人员,以受害者是“密切接触者”为由,向受害者发送钓鱼链接短信,诱导受害者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他们还会询问受害者最近接触过的相关人员姓名和电话号码,索要身份证号码等相关信息,然后再对其他人进行骚扰。


警方提醒:疫情期间有不法分子冒充“权威部门机构”,将钓鱼短信包装成各类防疫提示,或谎称疫情防控工作人员,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而开展核酸检测,不会要求您填写银行卡,手机验证码等敏感信息。无论骗子冒用任何机关的名义,骗局的最后一步一定是诱导填写银行卡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甚至直接转账。所以,不要点击可疑链接,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验证码等,切勿上当。




套路二



“快递检测呈阳性,需要销毁,同时可以进行理赔。”还有不法分子假冒快递公司来电,进而引导事主下载软件填写银行卡号,验证码以及支付密码。



警方提醒:网购商品有任何问题,一定要通过官方App或网站进行联系,涉及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和密码等信息,务必谨慎;也可拨打各快递公司官方服务电话咨询,千万勿听信所谓的“客服”人员,随意添加其微信、QQ,听从对方进行转账、汇款、扫码支付等。



套路三



诈骗分子利用疫情期间市民买菜难、对生活物资急需的心理,利用微信群、网站链接及小程序等发布代购物资的信息。后利用网络推手留言诱导急需物资的市民上当受骗,以“要交税”“要付押金”等理由,避开正规第三方支付平台,要求被害人通过微信私下转款、扫码交易。还会编造收取运费、收取定金优先发货等理由,诱骗被害人继续转账汇款,一旦被害人付款成功,立即就会被拉黑。



警方提醒:居民在购买蔬菜等生活物资请通过官方渠道订购,切勿轻信添加、下载、点击来历不明微信群、小程序和不明链接等,在购置物品交纳货款之前一定要核实对方身份。



套路四



诈骗分子冒充学校老师、教职员工“潜入”班级群,在群中发布二维码或者提供银行账号,以交纳班费、学费、教材费等为由,通知家长转账付款购买“教材”, 或者在网络课堂中插入链接,引诱学生点击从而套取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密码,骗取财物。等到真正老师核实澄清或家长与老师沟通发现破绽时,诈骗分子已得逞。



警方提醒:对确有需要通过网上支付的合规收费事项,建议学生和家长要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确认,不可盲目进行网上支付。






以下最新防控要点

赶紧提醒身边人

↓↓↓





编辑 | 刘芳责编 | 吴美美、田心君来源 | 广州日报投稿邮箱 | haizhujun@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