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城央野生动植物生命乐园在海珠!
▽
5月22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走|进|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Biological Diversity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各得其养以成
——荀子
生物多样性是城市发展的自然底色,也是城市形象的生态名片。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超大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提升一直以来是我国生态修复面临的难题。
城央绿心
位于海珠区的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是在权衡超过万亿商业开发价值和生态保护之后建立起来的。
十年前
海珠湿地争取到全国首例“只征不转”政策
既永久保护万亩果园
又为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质
提供了有力保障
放弃万亿商业开发价值
重塑城市与自然的关系
▼
如今
这片融合了
繁华都市与自然风光的
美丽城央湿地
不仅显著改善了
特大城市人居环境
也为众多野生动植物
提供了宜居的生存空间
这片占地1100公顷的“巨无霸”城央湿地,使海珠在城市快速扩张中保留了珍贵的生态空间。
如今,城市发展轴线从湿地穿过,周边环绕广州塔、互联网聚集区、大学城等功能组团,形成了独特的城市自然的共生格局。
修复城央生物多样性
走出罕见“海珠经验”
▼
海珠区不断探索创新、敢为人先
使海珠湿地建成不到10年的时间里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近十年来,海珠区秉承“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以及“原生态、微改造、少干预”的理念,积极开展一系列湿地修复与保护措施,使得繁华的特大一线城市中央,生物多样性也能取得显著提升。
海珠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极大提升表明,海珠在城市绿色发展道路上,已经走出了独有的“海珠经验”。
为城市“留白”
为野生动植物留出
自在天地
▼
近年来,海珠区因地制宜开展多项生态修复工作,为更多野生动植物提供宜居空间,开启人与自然共享生活的城市建设新模式。
在《诗经》中遇见海珠湿地会是怎样的画面
点击图片阅读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稀有鸟种
现身海珠湿地
比如对环境要求苛刻的
蓝喉蜂虎
以及难得一见的黄胸鹀
“良禽择木而栖”,湿地中符合鸟类觅食条件的栖息地面积明显增加,湿地安全的生存环境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成功招引了大批野生鸟类包括迁徙的候鸟在此定居或停歇。
高山短翅莺(左上)
白喉短翅鸫(左下)鹰鹃(右上)在今年初海珠湿地举办的第三届粤港澳三地观鸟大赛中,经专业评审专家认定,参赛队伍在赛事中共发现了3种海珠湿地从未记录过的鸟种——高山短翅莺、白喉短翅鸫及鹰鹃。
此外,在今年三月份的海珠湿地鸟类调查中,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更是在海珠湿地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物种——红喉歌鸲。
红喉歌鸲
除了越来越多的鸟种出现在这个美丽的城央湿地,这里也逐渐发现了大自然更多的秘密:去年底和今年初,海珠湿地内发现了两个世界昆虫新物种。相信未来,还有更多新物种的秘密将在海珠湿地被揭开面纱。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为何短短十年间
物种丰富度大幅提升?
▼
2019年起,海珠湿地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联手,合作开展“海珠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项目”,重新连接人与自然的纽带,开启人与自然共享生活的城市建设新模式。
生物多样性修复项目三大板块
还通道于鱼
增益水稻田将传统稻田从经济功能转变为保护功能,把人走的“耕道”变成生物生存、隐蔽的“鱼道”,联通主要河网水系,以潮汐补给养分,形成动物生活和通行的生态廊道。
还生境于鸟
海珠湿地位于国际水鸟迁徙廊道,设计围绕水鸟食、栖、安全、起降行为模式进行设计。
将单一果林变“四季百果林”,全年为各类生物提供食源。构建本土水生动物基因库,完整昆虫、果实、鸟类、水生动物、底泥的之间的生态循环。创新的高潮位栖息地让水鸟告别涨潮时无处觅食的烦恼。
还家园于城
缔造人鸟共同家园,隐蔽式探索栈道解决“人进鸟退”的困局。设计从岭南木窗花格获得灵感,根据视角控制实现隐蔽行踪却不遮挡景观的效果,市民可近距离观察鸟类栖息、繁育、捕食的场景。
持续监测发现,海珠湖和海珠湿地二期经项目改造后鸟类种类和数量整体都明显有所增加,2020年和2021年秋冬季节海珠湿地二期稳定监测到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黄胸鹀,以及灰林鵖、白腰草鹬……海珠城央再现鱼鸟成群的壮观景象。
实至名归
-屡获国内外大奖 -
该修复项目的显著成效,使海珠湿地荣获首届LA风景园林奖生态贡献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绿色发展的“海珠经验”不仅在国内屡获大奖,更是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2021年底,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公布了2021年亚非中东地区风景园林奖(IFLA ASIA-PAC LA AWARDS 2021)获奖名单,海珠湿地摘得2项殊荣。
“海珠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分别荣获“2021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非中东地区奖(IFLA AAPME)”的自然生态类和开放公园类别的杰出奖(Outstanding Award)(杰出奖为这两个类别的最高奖)。
一直以来,海珠湿地积极提升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共享生存空间,从“城市公园”变为“绿色家园”,成为城市与生境共享未来的新范式。
据市生态环境局海珠分局介绍,目前海珠区管辖公共绿化面积约77.19万平方米,为了让城市建设“绿”起来,2021年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到100%。据了解,目前海珠区正在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以“湿地”为核,以“水”为脉,用“绿”作廊,添“花”建园,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路子,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