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里的“守护者”、秋夜里的“萤火虫”…谢谢你们的坚守!
这几日,下起了小雨
外加冷空气南下
户外寒意不断
这给海珠防疫一线的工作增加了一些难度
但一线工作者
前行的脚步没有因此停下
他们依然昼夜星驰,守护海珠
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群众
自发加入到抗疫大队伍中
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雨夜里的“守护者”
11月4日,雨夜
在被划定为高风险区的
海珠区桂田、江贝村里
一群群“小蓝”“大白”们依然忙碌着
在雨夜中守护这里的安宁
在网格物资转运点,一天的非紧急物资运送接近尾声,“大白”们正上门为群众派送最后一批物资;与此同时,环卫工人们正加紧清扫地面,清运垃圾;巡逻的安保人员举着电筒仔细察看……雨点打湿了大家的面屏,看不清他们的脸,但可以感受到每个人的努力付出。还有很多守在电话前的工作人员,24小时为群众解答疑难,提供生活、医疗的保障服务。
秋夜的“萤火虫”
11月1日凌晨1点,两名医护人员入户做完核酸,从狭窄昏暗的街巷尽头走出来,手上悬挂的应急灯透过黄色的塑料袋发出橙黄色的光。李伟智远远地看见两团移动的橙黄色灯光,秋风拂面,凉意袭人,脑海中浮现了一幅秋天里的“萤火虫”的画面。
李伟智是赤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也是客村片区封控区域医疗组组长。
“秋天是没有萤火虫的。”李伟智解释道。
海珠客村片区发生疫情被划定为高风险区后,李伟智是首批进驻封控区域的医护人员。他带领医护队伍,承担了封控区内居民日常医疗和核酸采样的需求。
客村片区独特的城中村环境为医护人员上门测核酸和提供医疗服务带来困扰,灯光昏暗便是其中之一。
“为了解决灯光问题,医护人员用手机照亮,但很容易没电。刚好指挥部为我们提供了充电的移动应急灯,大家想到了新办法。”李伟智介绍道,我们发现将应急灯装在袋子里,悬挂在手臂上,像是提着灯笼一样,非常方便。“因为袋子是黄色的,灯光透过塑料袋,发出橙黄色的光,很像是萤火虫的光,非常漂亮。”
“医护人员都非常辛苦,想了很多办法来缓解疲劳,保持精神饱满。”李伟智看见不少医护人员都买了一个水桶,一问才得知,原来大家想晚上回到住处休息时用热水泡个脚,缓解疲劳。
据了解,海珠客村片区封控区域的医护力量24小时连轴转。每天白天大约投入85至90名医护人员负责区域内的医疗和核酸采样工作,夜间安排2名临床医生满足居民的医疗需求,约15名医护人员负责临时增加的核酸采样任务。
通宵巡逻的“房东”护村队
11月5日下午,疫情高风险区海珠区江海街江贝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前,一队居民集队参加防疫知识培训。他们都是凤和联社江贝第一、二社的工作人员,除两名消防站队员外,其余都是江贝本地人,是名副其实的“房东”团队。他们组成一支30人的护村队,5日起承担傍晚到凌晨3时的巡逻任务。
上岗前先学穿脱防护服
凤和联社江贝片负责人李明浩介绍,成立护村队是响应区里的号召,发挥村里的有生力量投入疫情防控。
入选的30名成员及其家人此前都没有密接接触史。11月1日起,他们就从家里搬到经济社的公寓集中隔离了5天,核酸检测全为阴性。
队员们上岗前先参加防疫知识培训,由网格驻点医务人员讲解示范如何进行一级、二级防护,特别是如何消毒手部穿脱防护服。队员们认真聆听,还拿出手机拍摄记录步骤。“安全是最重要的,我们都很认真学习。老实说,这几年‘大白’看得多,我自己也穿过,但真不知道有这么多需要注意的,今天发现之前都做错了。”来自江贝二社的李兆文说,作为本村人,理应要为自己村出力,守护村里的平安。“一收到号召我就参加了,家里人也支持,都希望早日战胜疫情。”
“房东”们冒雨巡逻
晚上19时许,30名队员正式上岗巡逻,巡逻范围包括桂田江贝管控区的4、5、6、8、9网格,分成五个小组执行。之后雨势越来越大,队员套上雨衣继续前行。
李明浩介绍,在疫情发生后,经济社就向全体社员发出了多次通知,要求社员遵循“谁出租、谁负责”原则,要向租户做好解释说服工作,遵守疫情防控的要求。
每一位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
每一位挺身而出的街坊群众
每一份日夜努力的守护
如同夜里的“微光”
凝聚着温暖人心的力量
也照亮了海珠战“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