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技赋能!海珠首推电动自行车室内充电监测“安全警卫”


作为一种便捷、灵活、经济的交通工具

电动自行车一直深受广大街坊的喜爱

但电动自行车入楼停放

电池入户充电等问题却时有发生

成为消防安全的重大隐患



为了进一步保护广大街坊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海珠区政务数据局通过实地走访、分析技防技术,推出AI电流指纹算法的技防措施——电动自行车用电安全监测平台,平台已投入运行,以技防破解入户充电难题,构建起海珠区“技防”+“人防”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时刻守护海珠区居民的消防安全。





物联网+AI电流指纹

科技化身“安全警卫”



01全国产化物联专网

结合海珠区城中村多、房屋密集导致部分区域信号不稳定的情况,平台采用物联网+AI电流指纹算法监测技术,首次采用了全国产化物联专网进行前端数据传输,确保了传输稳定及数据安全。通过加装在电路中的电纹监测设备对电气数据进行收集,提取用电设备数据特征,识别不同用电器的运行状态,完成对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行为的监测。

02“三位一体”告警体系

平台构建起PC、APP和短信“三位一体”告警体系,实现告警信息三端同步推送。一旦监测到违规行为,系统监测平台的电脑端和手机APP端会出现告警弹窗,同时还将告警事件以短信形式发送给管理员。接收到告警后,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和房东、屋主将及时上门劝阻,有效降低电动自行车火灾风险隐患。


03自主学习识别场景

此外,平台还建立了自主学习功能,能主动学习不同场景(如生活场景、生产场景和商住两用场景)下的日常用电方式和电气特征,精确识别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违规行为,降低误报、错报概率。




试点先行

监测成效显著




海珠区电动自行车用电安全监测平台于6月起在各街道展开试点,超40栋楼宇安装了电纹监测设备,累计安装设备330套近1000户纳入了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监测系统的24小时监测范围,监测到电动自行车电池违规入户充电报警次数超500次,街道与相关部门响应及时,有效防范电动自行车违规室内充电引发的消防安全隐患。


“连续几天都没有电池入户充电告警信息了,终于可以睡个放心觉了!”华洲街某出租屋屋主陈先生如释重负地说。他表示,之前让他最头疼的就是租户把电池拿回房间充电,自从使用了AI电流指纹技术后,充电就会即时推送预警信息,他马上就可以去制止,现在租户都不带电池入室充电了。


华洲街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技防手段赋能,及时发现违规入户充电行为,再配合“日巡”“夜查”等人防措施,对屋主和租户已起到警示作用,火灾防控成效也非常明显。



海珠区政务数据局表示,自启动充电安全监测工作以来,绝大多数被监测电池违规入户充电的住户经教育后未再次发生该行为,告警数量由每月100多起降至每月20起,降幅达87.5%,整体火灾防控成效明显。






目前,海珠区正动员

出租屋主、产业园区管理者

加装安全监测设备

协力有效降低电动自行车

入室充电引发的消防安全风险

更好保障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电动自行车充电

请务必在室外集中充电点进行

海珠区电动自行车充电点位有哪些?

如何查找?

详戳下图!

👇👇👇



编辑 | 可可沙责编 | 吴美美、田心君来源 | 区政务数据局
投稿邮箱 | haizhujun@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