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市率先!海珠打造“后航道服务型制造创新带”!


因水而生,依水而兴,海珠生长在水里,过去和现在都驰骋于奔腾的珠江。


因商而工,以工而兴,繁荣于工业文化,海珠汇聚起老城烟火,承载着科创崛起。


手握两张深厚底蕴的“牌”,千年海珠,制造再回珠江畔。



3月18日,海珠区后航道沿线产业发展主题推介会在广州之窗举行。



会上发布了《海珠区后航道服务型制造创新带产业发展策划》(下称《策划》),聚焦柔性智能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海珠在全市率先提出要打造“后航道服务型制造创新带”,在2024年,海珠力争服务型制造企业实现营收超430亿元,为推进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在广东省坚持制造业当家、广州提出“制造业立市”的背景下,海珠在全市首提“服务型制造”,既是对省、市顶层设计的创新落地,亦是对自身禀赋的谋而后定。


如果说服务型制造是架设在制造由中低端迈向高端的桥梁,面对新的征程,服务型制造将为海珠打开一扇怎样全新的大门?






制造拥江












根据策划,海珠后航道范围包括工业大道—广州环城高速以南区域,西至鹤洞路,东至牌坊河,包括广纸、石溪、沥滘、小洲四个板块。


海珠为什么会将目光看向后航道?


因为后航道是海珠的变迁,亦是广州制造的变迁。


明清以来,依托水陆交通之便,海珠后航道见证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化的救亡图存,亦承载了共和国现代工业化的发展荣光。




曾经的后航道旁,世界上第一件钛制潜水服、中国第一台离心机等均产于此,在广州工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的水岸之畔,总部经济、科研服务等高端业态向上生长,见证新时代的脉动。



珠江后航道浓缩了海珠文化和经济的精髓,承载着海珠乃至广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这片土地精气神的内核。


作为广州唯一拥有珠江前后航道的岭南滨水区,在前航道发展日新月异时,如何让还有发展空间的后航道也嵌入功能、彰显价值,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广州提升能级量级提供有力支撑,是海珠眼前需要考量的。


“十四五”期间,广州提出要全力推进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对于珠江后航道,广州也曾提出要打造创意、生态、活力的创新江湾。


这对坐拥前后航道的海珠而言无疑是重要机遇。


向外看,时代呼唤创新业态,向新的质态跃升——


国家层面的规划提出,要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我国制造业正在向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新型制造方向升级,过程中,亟须通过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向内看,海珠是广州名副其实的数字“王者”、都市工业的“佼佼者”——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工业已成为海珠两大支柱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提升到了19.2%。在新春第一会上,海珠提出,要加快构筑产创融合、数实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地图上看,海珠后航道地处广州都市核心区、“一带三轴”汇聚地,可共享中央活力区和广佛高新技术园区双向红利,是引领广州都市圈技术应用创新和产品服务创新的活力区。


再从数据上看,珠江后航道全长28公里,海珠段长约11.8公里,海珠段后航道占整个珠江后航道的42.14%。


也就是说,珠江后航道近一半的发展未来都要看海珠。海珠发展后航道其时已至,其势已成,自然当仁不让。





服务型制造的理想之地












此次产业策划,“服务型制造”一词是最大亮点。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发布的《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服务型制造是指制造业企业从生产性制造为主转为“制造+服务”。


也就是说,传统的制造企业从单纯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转变,进而延伸和提升企业产品价值链。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副院长李明波认为,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其核心产出是具备高附加值的“产品服务组合”。


展开来看,海珠的后航道服务型制造创新带包含柔性智能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两大产业方向。



“海珠规划后航道服务型制造创新带,重点打造柔性智能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做强都市工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都市工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恰是海珠过去一年领跑增长的两个领域。”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表示,这是海珠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探索。


目前,海珠后航道服务型制造产业基础良好,拥有汇美时尚、超境汽车、树根互联等一批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和工业设计类标杆企业。2023年,该区后航道服务型制造企业数量共648家,总产值超400亿元。



“海珠后航道形成了‘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配套企业+创新人才’集聚共生的湾区级服务型制造创新产业生态,是服务型制造企业发展的理想之地,有条件打造成为以‘产品定制服务、智改数转赋能、数字运营管理’为核心功能的服务型制造创新引擎。”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评价。





面向未来,海珠将把后航道打造为广东省产品定制服务示范区、大湾区智改数转赋能试验区、大华南数字运营管理服务区——


  • 广东省产品定制服务示范区将围绕市场个性化定制服务需求,发挥数字技术集群和制造业集群优势,加大龙头企业数字集成技术应用和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力度;


  • 大湾区智改数转赋能试验区则主要发挥后航道周边工业设计、技术集成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优势,面向智能制造升级需求,为湾区制造业提供数转智改综合解决方案;


  • 大华南数字运营管理服务区将发挥后航道邻近人工智能等数字集成技术在检验检测认证等产品制造价值链增值服务全流程的应用,强化数字运营管理中枢作用。




海珠将重点集聚纺织服装等4大柔性智能制造产业和绿色智能建筑等6类生产性服务业,构建“4+6”服务型制造产业体系。最终形成2大产业方向、10个产业门类和30个细分领域。





“一心”“两翼”“四组团”












水系塑造了广州的基本肌理,也造就了海珠后航道历史上的繁盛。本次策划,充分尊重了水系特点和航道现状。



海珠区科工商信局局长陈宇介绍,在空间布局上,海珠后航道有“一心”“两翼”“四组团”——


先看“两翼”,分别为西部产城融合之翼、东部生态创新之翼。


西部为产城融合之翼,尊重现状偏“城”的调性,东部为生态创新之翼,尊重现状偏“绿”的调性。


针对西部,《策划》中提到,必须谋划可持续运营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延续传承广纸、石溪片区工业基因,适合引入“高附加值、低能耗、无污染、轻制造、可上楼”的柔性智能制造产业。


而“东翼”则充分转化海珠湿地生态价值,充分利用周边琶洲实验室等科研资源,培育创新创业生态试验田,培育孵化本土“隐形冠军”企业,以创新引擎带动后航道产业可持续发展,打造广州“硅谷”。



“两翼”交汇处便为“一心”,即生产服务中心·CBD专业服务极核。


“一心”将承接广州海珠南中轴国际都芯功能,依托沥滘城市更新商务片区及广州之窗商务港,构建面向本土内生企业以实用功能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中心和CBD专业服务极核。


“四组团”是针对不同区块的产业发展现状,形成广纸产城融合运营组团、石溪智能智造价值组团、沥滘专业服务门户组团、湿地生态创芯制造组团四大区块。


沥滘专业服务门户组团构建面向本土内生企业的“CBD专业服务极核和生产性服务中心”;广纸产城融合运营组团打造为“产城融合示范·数字服务枢纽”;石溪智能智造价值组团打造为“产业升级引擎·智能智造聚核”;湿地生态创芯制造组团则打造为“创芯生态硅谷·轻型制造雨林”。



与《策划》同步出台的还有“真金白银”的政策保障


陈宇介绍,海珠立足数字经济和都市工业“双核驱动”发展战略,将通过支持后航道服务型制造创新带发展的若干措施,对都市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企业经营发展给予大力度的扶持鼓励。比如,鼓励在地都市工业企业扩大规模,每年最高500万元奖励;鼓励新型研发机构,累计最高180万元奖励;鼓励产业互联网发展,平台最高500万元奖励,特色产业园区最高1000万元奖励;鼓励服务型制造新项目落户,对符合条件的每年最高1000万元奖励。


海珠亦视人才为珍宝——




  • 内育人才,构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生态圈,加强政校企三方合作,完善高精尖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高层次、高技能的人才生态圈;


  • 外引人才,积极引进青年创新创业就业人才,引进产业人才,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聚集产业链人才,积极引进青年创新创业就业人才。




在大江大河的浸润之下

期待海珠加速成为

老城市新活力的引领区


编辑 | 卡拉部分图源丨江智毅、木鱼责编 | 吴美美、田心君来源 | 南方+、区科工商信局、那一座城、广州海珠发布往期
投稿邮箱 | haizhujun@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