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读】人最大的修养,是知人不评人

2016-07-03 汉江创客

  别人无车无房,你说因为他穷;

  别人作息规律,生活简单,你说人家单调乏味,毫无情趣。

  知人识人,已经很难。然而更难的是,在知人之后管住自己的嘴,不对他人的生活妄加评论,横加干涉。




很多事情,坏就坏在多嘴多舌


  《诗经》里面讲:“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父母不免要干涉晚辈的生活,这已经够让人头疼了。但更让人头疼的是陌生人的多嘴多舌。

  阮玲玉之死已经够人哀痛莫名。随便评价他人带来的风气到今日都没止息。

  舒淇和黎明的爱情就受过这样的折磨。本来两人拍拖拍得好好的,但舒淇拍过色情片,粉丝们纷纷指责她配不上纯如白纸的黎明,连黎爸爸都跳出来说:“这样的儿媳我们不能要。”

  法庭的判决有根有据,即使惩罚也有具体的做法,惩罚完了也就完了。但好论人是非的人,总将人置于虚构的道德法庭之上,这种折磨无日无之,旷日持久,是最煎熬的折磨。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青年作家蒋方舟描述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某届鲁迅文学奖得主引发了争议,有记者打电话问她对此的看法。蒋方舟说没读过对方的诗歌,于是记者马上给她念了一首,接着再问她的意见。蒋方舟无奈地说:

  “仅凭一首诗,我不知道该怎么看。”

  时代喧嚣,充满浮华,我们连保持沉默都显得艰难。

  《论语》里有句话:“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在他人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自己。生活如此艰难,有些事情不需要拆穿。

  不拆穿,免得对方尴尬,免得自己显得咄咄逼人。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不能与人为善之人,最终必为他人所疏远。

  在人世间,最贴心的一句话永远是:我懂你。对待他人,无论是所爱的人还是萍水相逢的人,我们需要的只是“同情的理解”,只是沉默,只是等待时间为我们展露真相。




  鲁迅先生之所以经常解剖社会、臧否人物,他解剖的其实是自己,“没有一句骂人的话不能应用在他自己身上”。如果没有这般犀利的勇气解剖自己,我们随便说出的评论只能伤人而不利己,最后剩下恶毒之名。

  因此,知人但不随便评论人,既保护了他人,其实最后也保护了自己。


来源:国馆

责编:王雨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