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波三折:蚌埠辅警被打事件舆情分析

2017-02-20 猫眼看天下 警事V言


2月15日晚,蚌埠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七大队在涂山路与兴业街路口开展查处酒驾综合整治行动中,查获一辆白色本地号牌的白色SUV,驾驶同经酒精测试疑为酒驾,随后再次测试为正常。在检查过程中,同车一女性与执勤人员发生肢体冲突,一辅警被掌掴。随后该女子被带至派出所,经审查后释放。


有网友将此事连同一段将该女子带离现场的十秒钟视频发布在微博后,立即引发网民的高度关注。而随后该舆情一直处于升温阶段,网民关注的热点从一开始打人女子的身份、驾车男子有无酒驾,转移到当地领导从中干预斡旋等关键问题,而当地警方两次公开发布的信息则成为该起舆情一再升温的重要原因。


第一次升温



事发次日即2月16日,有网民主动爆料,将此事件通过微博发布后,打人、上级某领导斡旋、司机为蚌埠某局副局长、掌掴交警的女子为其夫人等关键词立刻引燃舆情。


面对突如其来的舆情,尤其是焦点直接对准被打辅警所在单位的领导,当地警方显然准备不足,虽然在16日晚第一次发布信息作为应对,但却回避了舆情的焦点问题,个别关键词句使用不当,从而更激发了网民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和对领导斡旋及当事人公职身份的严重不满。


蚌埠公安经开分局的首次信息发布内容是:2017年2月15日晚9时30分许,蚌埠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七大队在涂山路与兴业街路口开展查处酒驾综合整治行动中,执法人员与被查车辆司机及亲友发生争执。目前我局正在对此事件展开调查,待查实后,将依法 、公正作出处理,并及时公布调查情况。  


执法过程中被殴打,而官方发布信息却使用了发生争执这个词,很明显是不妥的。执法是带有明显的强制力,而非一般的普通纠纷。官方通报用这个词句,有模糊事件性质之嫌,加上通篇并未针对网民质疑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回应,使得舆情急剧升温。正确的做法是,公布事发过程执法记录仪视频,对网民提出的有上级领导从中斡旋、打人者因此不作处理等问题进行回应:公安机关将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调查取证,无论涉及什么身份都会一视同仁、秉公办理,并说明此案正在侦办中。这样回应才能有效地缓冲各种猜测、质疑带来的冲击,有效降低舆情热度。


第二次升温


当地警方首次发布信息后,引发民众热议,大多数网民对执勤人员被打以及可能有上级领导干扰办案表示不满,而近期发生的多起辱骂、殴打民警者均被依法处置的案例,与打人者仅道歉即被释放的处理结果,存在较大的反差。尤其是众多警察自媒体对蚌埠警方的处理结果表示了不满和担忧。有网民评论:这一巴掌打的不是交警的脸,而是整个公安的脸,法律的脸。


首次发布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按理来说,当地公安机关应该立即着手对案件侦办及调查取证结果进行公布,并说明不予处理的原因。而蚌埠警方第二次发声则是在该起舆情趋于平稳阶段即2月17日下午,看这条微博,则有一种越描越黑的感觉,虽然针对网民质疑的焦点进行了回应,但遣词用句颇为含糊,引发网民更大的质疑之声。




警方的说辞本V表示相信,但这种行文却反映出审核把关者文字水平的低下以及对舆情掌控能力的缺失。顺手,误以为,这些本不该出现在官方对舆情事件说明帖文中的词句居然被反复使用,而当事人的身份也不应该作出说明,非但没有达到将情况说清楚的目的,反而使整个事件经过更加模糊混乱,也使得最后一句说明苍白无力。这段文字说明其实完全不必如此麻烦,简单几句话就可以表达清楚,足见当地警方处置突发舆情事件是多么需要加强培训。


本V认为,这条微博可以这么写:某日某时在某处,交警查获疑似酒驾男子过程中,同行一女子与执勤人员发生言语和肢体冲突,被带回派出所审查。该女子对自己不冷静行为表示后悔和道歉,鉴于其悔过态度,以及违法情节较为轻微,警方对进行了警告处罚。在此特别说明:人民警察及辅警在执勤过程中,无论什么样身份都必须配合执法检查,对于各种言语或行为妨碍执行公务者,公安机关将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追责。这样写的效果,是否要比原稿强呢?


该起舆情第二次升温过程中,数个主流媒体官微以及网络大V的评论成为主要原因。在关于是否存在酒驾的问题上,@中警安徽 在转发时的一句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了解,驾驶员方某在2015年接受过肝脏移植手术。这种第三方发声进行正确引导的方法也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无奈,本起事件中除了是否酒驾外,还有数个热点话题,大有摁下葫芦浮起了瓢的感觉。


认证为《中国黑客》一书作者葛刚的大V@古风同志评论道:其实这个事不难查,只要纪委介入,调取这位分局局长的通话记录,即可查实当晚,有没有给某领导打过电话。只是,谁会查呢? 


认证为安徽省公安厅民警的大V@老警心无尘若交警、辅警依法履职查酒驾,谁都可以认为交警挡了道強行"推开""让道",谁都可以借着酒劲"撕扯""争执",谁都可以借酒发疯掴耳光、动拳头……如此,交通安全何来?群众平安何保?法律尊严何在?交警执法何以进行?


知名微博时事帐号@千钧客:从通报看,双方都存在不理智,双方都有责任,造成负面影响很大,危害的不仅是双方当事人,还有公信力。对这类涉及公职人员事件,还是不要和稀泥息事宁人的好,厘清责任,该谁承担由谁承担。唯有如此,才能形成正确的导向。


网警身份的知名大V@沈阳网警小胖:哦。是不是说,以后在贵地,只要不开心,就可以随便打警察了?


另外,微信公众号瓜尔佳、警界、中国V能量等众多有影响的涉警自媒体也纷纷发表评论文章,对蚌埠公安机关的处置结果持批评态度,本号也推出了《蚌埠暴力袭警事件:当事人道歉》一文,比较中性地对此事进行了评论。


微博、微信双平台同时热评此起事件,使得该舆情持续升温。对当地公安机关带来的舆论压力可想而知。


第三次升温


此起舆情的第三次升温是在2月18日,周六。本V为何强调周六呢?对于公职人员而言,周六基本上都是休息时间,包括穹顶等重大舆情往往在周六能迅速发酵,原因就是很多行政部门在双休日应对舆情的速度往往相对较弱。这次发声的不再是前两次的蚌埠市局经开分局官微,而是地级市蚌埠公安了,他们选择这个时间节点进行第三次发声,值得商榷。


按目前公安机关的舆情应对处置的属地原则而言,蚌埠市局经开分局为此起舆情的处置主体,此次由上级公安机关进行表态性发声,并专门提到了安徽省公安厅领导的重视,足见安徽警方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这个表态应该说虽然迟了一些,但对整个舆情平衡发展、引导方向上进行了纠偏还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这也为最后的处置结果是否有改变作了铺垫。


第三次发声让网民们对事件的最终处理结果有了新的期待,而整个舆论发酵过程中,经过前两轮的评论和转发,很多自媒体已经开始产生舆情疲劳感,人民网、澎湃、新浪等媒体的顺势炒作成为推动舆情走高的重要原因。网民们主要的评论焦点集中在:官太太打人为何不予处理,警察是不是欺软怕硬?


今日,知名微信公众号瓜尔佳发布了一篇帖文《安徽蚌埠顺手打协警一事新进展:局长太太被拘留5天》,成为此起舆情第四个高潮。虽然到本文发布时为止,当地官方一直未有公布,但估计不错的话,官方的消息最晚今天下午就会出来,而且很有可能会有相关的领导受到处理。



舆情分析




此次蚌埠辅警在协助执法过程中被身份较为特殊的女子掌掴,成为舆论热点本不奇怪,而由于当地警方在处置该起舆情事件时所表现出的不专业性,造成该舆情数度升温,给当地公安机关的形象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也极大地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如果在舆情发生第一时间就以调查取证为依据,坚持办案原则,及时公布事件过程(视频),回应网民质疑焦点,原本简单的事也不至于变得如此复杂。即使最后来个大角度转弯拘留打人女子,但所造成的影响将在短时间之内难以消除。教训可谓沉痛,本V就帮着总结了几点供参考:


01

网上实体处置、网上及时发声未能同步。

02

对舆情应对不专业,回避舆情焦点问题。

03

舆情引导工作形同虚设,一步错,步步错。

04

缺少第三方发声渠道,处处被动挨打。


篇幅原因,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涉警舆情的处置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依然是各级公安机关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真正掌握舆情专业知识,建立起自己的发声系统,坚持网上网下同步开展工作,并通过经营有效地占领网络舆论阵地,是各级领导必须学会的一门课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