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诡异:山东聊城故意伤害案舆情分析之续集

2017-03-30 警事V言 警事V言


这起源自于南方周末的一篇旧闻报道所引发的舆论狂潮已经持续了四五天的时间,这几天本V几乎一记得不停地阅读了超过200篇不同观点、立场、层次和关于此案件的评论文章,对双微平台以及新闻网站上舆情的不断衍变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虽然到目前为止各方基本上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即静候二审判决结果。但这起舆情从开始到发酵及至各种高潮所呈现出的诡异情况,令很多关注网络舆情的专业人士都大呼看不懂。


其实有些情况看似复杂、难以理解,但如果能加以洞察与分析,还是能看得出一些规律的。打个比方,大晴天开车到一路口,忽然前方小轿摇起了雨刮器,很难理解么?如果我告诉你,前面很可能是新手或是女司机,你便会豁然开朗了。鉴于该起舆情仍未平息,故本篇标题为《山东聊城故意伤害案舆情分析之续集》,相信还有机会再写大结局篇。




到目前为止,山东聊城故意伤害案舆情呈现出两快一慢的怪异特征。一快是舆情升温发酵快,这种快几乎是一夜之间能刷爆几乎所有手机用户的屏幕,二快是人工干预快,按照一般的舆情发展规律,此次舆论刚刚到引爆点却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进行干预,使此起舆情立刻降温,其降温的加速度绝不亚于发酵阶段,至于是什么原因稍后细细分析。一慢是虽然经过冰火两重天的升温与降温过程,但由于惯性使然,该起案件所引发的舆情依然在慢慢积蓄中,剧烈的刹车虽然让车速几乎降到零,但轮胎却冒着青烟仍在慢慢滑行。



媒体整体发力,舆情如同井喷式发酵


3月23日,南方周末网站首发了该起旧闻,但由于标题并不能吸引网民,故未有媒体的关注与转载。很显然,此旧闻的推出与发布者期待相距甚远。次日,凤凰网和网易网先后将此新闻的标题《刺死辱母者》进行了加工,凤凰将标题改为《山东:11名涉黑人员当儿子面侮辱其母1人被刺死》,网易将标题先后改为《女子借高利贷遭控制侮辱 儿子目睹刺死对方获无期》、《母亲欠债遭11人凌辱 儿子目睹后刺死1人被判无期》。果然,这种画龙点睛之笔融入了暴力,性、金钱等元素,立刻引发了网民及其他媒体的极大兴趣。



如果说此起舆情发源于南方周末,那么第一推手则是凤凰和网易,由于标题确实非常具有诱惑力,而在报道情节中加入了践踏人伦情感底线的描写,加上凤凰和网易强大的舆论牵引力,这就不难理解接下来包括中国青年报、澎湃、新京、财经等几乎所有传统媒体的疯狂转截,而相关媒体的双微平台、手机客户端、一点、知乎等也闻风而动,迅速加入集体炒作大军,舆情瞬间达到白热化。这场看似突如其来实则酝酿已久的舆论,无论是在时间点(周六)的选择上,还是在传播关键节点(官媒力推)上,都很容易让人想起之前那场苍穹雾霾舆情。



由中青报任主持的新浪微博话题#刺死辱母者被判无期#点击已达9.8亿人次,而由新浪全民话题主持的新浪微博话题#刺死辱母者#的点击也达到8亿人次,足见该舆情窜升速度之惊人。除微博外,微信公众平台上各类评论帖文也迅速增加,从3月25日晚的1000余条在短短两天内增加至近3000条。


其中,人民日报微信公号25日晚推出的《辱母杀人案:法律如何回应伦理困局》及人民日报海外版帐号侠客岛推出的微信帖文《辱母杀人案:对司法失去信任才是最可怕的》成为点击的热闹帖文,随后3月26日新京报第二落点报道《多方介入“辱母杀人案”调查,于欢改判正当防卫有无可能性?》,3月27日,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文章《辱母杀人案细节:目击者称于欢被椅子杵后反击》,不断带动舆情的升温。




此起舆情之所以被迅速炒作至极致,原因除了媒体合力推送外,其内容中涉及到的“性侮辱”、“警察不作为”、“男儿应当有血性”及“正当防卫却被判无期徒刑”成为四大主要诱因。另外,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推出帖文中间接证实有性侮辱情节以及侠客岛,其在帖文中精选的一条评论“当这个社会把你逼得无路可走的时候,别忘了,在你身后还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犯罪!你记住了,这并不可耻------马雅可夫斯基”(经本V查实,该条名言为谣言)两天内获得五万余次点ZAN而成为最热门评论,舆情急速升温状况可见一斑。



官方连续多渠道发声,舆情随即迅速降温


之所以说此次舆论风波诡异,是因为在迅速升温并达到爆炸点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多渠道干预舆情的信号被指与舆情迅速降温有关。


一是在该起舆情全面爆发的3月26日,最高检、山东省高院及山东公安等部门先后发布关于于欢案将重新审理并进行二审的信息。应该说,这种人工干预是鲜有先例的,面对几乎失控的舆论,从舆情角度来说,这也是司法机关唯一也是最后的应对方法。不难想象,在极有可能在二审后再次掀起新的舆情高潮的情况下,司法机关既要面对二审是舆论所带来的压力,更要做好应对舆情已经无路可退的尴尬地步。


二是各传统舆论大腕密集发声,对该事件进行相对理性客观的描述,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消肿止痛的功效。如人民网的祝华新发表的文章《于欢案:珍惜司法和舆论的良性互动》,祝氏提出的观点是:希望通过法庭上的博弈,最终能息讼止争,弥合舆论撕裂,凝聚社会共识。微信帐号长安剑于3月28日推出的帖文《南方周末评论“舆论与司法良性互动 提升公平正义获得感》和《中国司法:不负江山不负卿》,由于被众多政务部门的广泛推送,其影响力不容小视,上述有一定权威的帖文在客观上起到了对冲的作用。




三是随着于欢案越来越多并未被南方周末写出新闻稿中的内容不断被网友发送上网,该案中网民关注的焦点逐渐发生转移。从一开始的性侮辱的具体情节、是否属于正当防卫等,转移到南方周末记者曾经炮制过山东烟台毒苹果假新闻、于欢之母涉嫌非法集资、于欢之父是潜逃官员、律师利用媒记进行获利问题的争执以及数名网络公知对该案公开定性,尤其是非法高利贷是否应该合法开放还是依法禁止这个问题更是引起网民更广泛和深入的思考、争论。而几乎在一夜之间,对于上述问题的争论嘎然而止,再无媒体或网络名人跟进。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分析,该起舆情在3月27日、28日突然呈急剧降温,这与发往舆情发展规律明显存在着差异,很多问题都是网民热衷于争论或交流的话题,尤其是本案当事人苏女士究竟是正常的借贷纠纷还是高利贷,更是无人提及。因此,分析认为,除了有公检法部门正常公开回应发布的信息外,当舆论焦点转移到一些关键问题的时候,人工干预的迹象则更为明显。



舆情的降温是短暂的静默还是扬汤止沸



受以上快速爆发升温和急剧人工降温的影响,聊城故意伤害案舆情犹如坐了一回过山车,之前甚至通宵不睡赶稿子的媒体小编们似乎也提不起任何炒作的兴趣。28日以来,无论是新闻网站的新闻评论,还是曾经义愤填膺大骂“如果你母亲......你是否会忍”的血性帖文,似乎集体沉默。只有零星的微博和微信公号对由此出现的诸如二审结果已出来等谣言引发的小小回击,另外还有一些发表过激言论或公开造谣传谣的小号相继被关闭。舆情总体态势已呈缓慢的酝酿和积蓄中,不难预见,二审结果出炉后舆情将呼之而喷薄而出。


该起事件,媒体和众多网民过于关注案情中的细节以及专业机构对罪与非罪、量刑多少的争执,但无论是公知大V,还是央视名人或是死磕律师,他们都没有最后的审判权,而试图通过制造舆论压力去影响二审结果的可能性也不大,毕竟法院二审不可能只顾及舆论中的甲方或乙方,他们更要对法律负责。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更应该引起人们关注的是,高利贷→民间借贷地下钱庄影子银行金融乱象社会乱象利益集团社会生态治国理政这样一个链条。



值得一提的是,在3月30日舆情相对平缓期,微信公号黔线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于欢案:众声喧哗中我看到了中国的司法自信和舆论自信》,其中有这样的一段评论:也许是意识到这次玩大了,南方周末居然罕见的于3月27日发表社论《舆论与司法良性互动 提升公平正义获得感》,来回应网民的质疑和官方的动作,并狠狠的拍了一下中国公、检、法的马屁,同时肉麻的评论这次政法部门的回应是“现象级”的。呵呵,具体就不评说了,各自揣测吧。这句呵呵,真实地反映出短暂平缓舆情的背后,隐藏着的刀光剑影。


本号对舆情的分析仅代表个人观点,对舆情事件本身不作评判。最后借长安君那句大气、动情的语句作为本篇分析文章的结束语:我们在推动法治发展,法治发展也在反哺着我们,让我们有着更多的获得感:面对群众的声音,中国司法在倾听、在改变,同时没有慌乱,没有退缩,没有冒进,她在你我的助推下健步前行——不会辜负国家与社会,也不会辜负在法治事件中发声的你。中国司法,不负江山不负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