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课】剖析泸州太伏中学学生坠亡事件
关键1:不实信息与谣言遏制不足
每次分享舆情课,我都反复提及“确保信息源真实性的重要性与关键性”。我一直认为,不实信息与谣言的传播如果在事件发酵之初不能被有效遏制,会对后续处置造成巨大障碍,产生恶劣的负面影响,是处置舆情最关键又最难的一关。可以清晰地看出,这次泸州太伏中学学生坠亡事件,“2015年武当山某中学暴力事件”、“法国华人被枪杀抗议活动”两段视频被人恶意嫁接到这起事件上,造成了严重误导,对事件网上信息的真实性与稳定性形成了巨大的负面冲击,诱使网上讨论出现了大幅度偏离,给公众对事件的判断与讨论制造了许多“麻烦”。
分析:事件引发关注与聚焦后,公众对事件情况、过程细节等信息都有强烈的需求欲,一旦权威发声不足、滞后或缺失,许多打着“真相揭秘”、“内部渠道”旗号的小道消息、坊间传闻就会趁虚而入,轻而易举地占据公众心理,并依托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及微信群、朋友圈超强的“信任”吸附力进行全网播散,导致网上失真信息的比重越来越高,讨论氛围也随即被不断带偏带歪。
评析:从当前负面舆情总体情况看,微博依然是最主要、最重要的全网处置平台。我在微博搜索中输入“泸县发布”、“泸县宣传”、“泸县新闻办”等关键字均未找到相关政务发布账号,只有当地公安局@平安泸县(粉丝数:2417)在苦苦对冲谣言信息,影响面及处置能力都极为有限,难以形成对不良信息的有效对冲。另外,4月1日就已出现的谣言,@平安泸县在4月3日11时17分才开始微博辟谣,时间已显滞后;而面对“2015年武当山某中学暴力事件”、“法国华人被枪杀抗议活动”这两段传播极为广泛的谣言,公安部门辟谣时并未标注谣言视频出处,说服力并未充分体现,不良势头也没能彻底纠偏。
关键2:传播引导乏力
引爆全网后,舆情很快便会进入“分层”模式,即“本地圈”与“外围层”。本地圈,是指泸州当地网民在当地论坛、微信群、朋友圈等平台持续发帖,形成讨论声势,关注度与话题点主要集中于事件本身,例如:关注坠亡原因、背后细节等;外围层,是指局部话题成为全网焦点后,泸州外围的网民会加入事件讨论,通过微博、微信、天涯论坛等全网平台参与讨论,随着热度攀升,舆论焦点会从事件本身向多点发生转移,出现舆情的“并发症”效应,比如:关注发布是否及时、担忧学校教育现状、政府是否打压等延伸性问题上,话题会不断偏离,关注点也会随即不断延展。当然,每个舆情的分层分界各有不同,要视具体事件而定。
分析:综合网上情况看,泸县当地微博政务平台发声明显不足,泸县发布甚至严重缺位,这直接导致事件成为全网焦点后,一些营销号、网络大V可以肆意传播谣言视频,博取关注度、煽动对立情绪的同时而不受到约束。辟谣乏力、微博发声不足,也使得泸县当地渐渐失去了引导舆论的主动权,虽然有“@辟谣与真相”这样的自发辟谣力量全力协助,但显然效果相当有限,对泸县当地极为不利的负面舆论氛围仍在不断加剧。
评析:微博运营是逐步积累的过程,平时荒废阵地,关键时刻哪来的底气发声,区区2417粉丝的微博何以能扛住3100多万粉丝大V的谣言施压?莫怪传谣造谣太无耻,还要从自身找原因。
关键3:迷恋微信处置
这几年,微信逐渐成为政府外宣的主要平台。因微信对跟帖言论能较好把控,受到许多政府部门青睐,使用“微信”处置舆情的现象与日俱增。从微博微信属性看,微信适合单向网宣,即“只需把宣传题材推送给订阅受众,就已达到目的”,至于后续是“吐槽”,还是“赞同”,已不再重要;微博则不同,微博信息在传播时是十分充分且足够开放的,即“可以根据信息,充分表达观点”,更倾向舆情处置与网评,两者可以交叉互补,但绝不可互相替代。要知道,即使微信篇篇文章阅读量都上10万+,对微博阅读量来讲,都相当有限,不可能达到很好的处置效果。
分析:从4月1日起,泸县县委宣传部通过官方微信“泸县发布”持续推送权威信息,而在微博上却异常沉默。可以看出,当地很可能已把更为可控的微信当做了舆情处置的唯一平台,认为“该发的,我都发了,其他的我就无能为力了”。错选平台应对的后果,就是对不实信息与谣言传播不能形成有效的遏制与对冲,并令事件的全网讨论出现了大幅度偏离,无形之中加剧网上对政府的对立态势。
评析:微信是微信,微博是微博,面对全网舆情的汹涌,不能存有侥幸思维、迷恋思维。舆情在哪里,发声就应在哪里。
关键4:删帖思维
删帖,是网上管控较常见的一种手段,主要针对谣言、不实信息及政治有害言论而言,其目的是要切断有害信息的传播,而非不让发言发声,可以作为舆情处置中负面导向的及时纠偏。从网上信息来看,当地可能对舆情处置存在严重的“删帖思维”,认为“删”既简单粗暴,又快速有效,还能使事件热度快速下降,却忽视了如果“删”的同时,没有信息进行“疏”,是很容易激发舆论反感,进入“越删越火”的恶性循环。
分析:从截至目前该事件网上情况看,当地对负面信息的“一刀切”管控可能引燃了公众抵触性传播的愿望,二次助推热度攀升的同时,也给一些大V煽动、营销号碰瓷制造了热点良机,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深度反思。
评析:删帖,可以作为负面舆情纠偏的一种手段,但决不能成为处置引导的“唯一”方式。该案中,及时删除谣言及不实信息的同时,还应通过官方微博将辟谣及真实信息传递到位,形成“有堵有疏”的舆论引导良性氛围。另外,舆情处置重在“疏”,而非“堵”,疏堵应有侧重分工,疏真相、疏态度、疏关切;堵谣言、堵串联、堵碰瓷,不能混淆,更不能本末倒置。
后言:这事大量谣言视频瞬间传播,许多传播账号无原创,粉丝数极少且口径高度一致等情况看,事件可能已引发外部势力关注,下步将从境内引向境外。
更多舆情文章尽在@墩墩舆情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