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者授权】《汉沽盐渔文化》之十: 汉沽的船名

王雅鸣 津沽记忆博物馆 2022-07-09

编者按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渤海之滨,天津的兴起离不开盐渔文化,而塘沽、汉沽恰为天津盐渔文化之滥觞,始建于925年的“芦台场”即今汉沽盐场,所产盐称为“芦台玉砂”,更是作为明清两代贡盐而名闻遐迩。恰逢《天津日报》周末文丛正在连载汉沽作协副主席、《蓟运河》杂志副主编王雅鸣先生的作品《汉沽盐渔文化》,在征得王雅鸣先生同意后,本号特转载于此,供对天津历史文化尤其是对天津盐渔文化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津沽记忆博物馆素以“追寻先辈的生活足迹,守护远去的津沽记忆”为愿景。王雅鸣先生惠赐“一种精神与民俗的怀想和追忆”的大作《大神堂往事》,正在本号连载,敬请关注。


——馆长  齐惠敏


作者寄语津沽记忆博物馆,以钩沉历史为己任,传承传统文化,展望美好未来,功德无量,是洞见津沽民俗传统文化的一个平台和窗口。

汉沽作协副主席、《蓟运河》副主编

王雅鸣




解放前,由于汉沽濒河枕海,深得渔盐之利,促进了渔村各项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解放后,在几十公里的海岸线上,三个渔业乡的几十个村庄就拥有数百条船。数量之多,马力之大都是空前绝后的。特别是大神堂村和蔡家堡村,曾是天津市拥有渔船最多的渔村,船只数量占汉沽渔船总数的70%。

李铁利先生授权作品

船只多,船名就五花八门,不一而足。鉴于当时渔村人们的文化水平不高,没那么多讲究,一般只重视它的实用性,所以导致了这些船只有外号,没有正经的船名,就像穷人家的孩子随便叫什么铁蛋、栓子、狗剩、石头一样。如:草根、大脑袋、大红篷、老钱包、高头鸟、首饰匣、小洋楼、马槽子、大锥子、大葫芦、小飞机、大花牛、老肥猪、老虎洞、螃蟹篓、大龙江、二龙江等。

一是按船形状起的外号。如,草根,形容简陋、破旧、瘦弱,看着小的可怜;大红篷,当时的篷是用红油刷的,呈淡红色;大脑袋,船头像脑袋一样;海帽,像一顶帽子;首饰匣子,像一个首饰匣子一样漂亮;老钱包,鼓鼓囊囊像一只大钱包;大包子,看着特别肥,跟钱包一样,鼓鼓囊囊;高头鸟,船头像一只鸟,高大威猛,气宇轩昂。

二是按船主的相貌和行为做派而取的船名。如:尖头二爹,二爹常年剃光头,所以船也冠以他的形象。而另一位船主,在排船时,常常让工匠们吃白菜,还找借口说冬天不好买细菜,其口头禅为:百菜不如白菜,为自己开脱,人们就管他的船叫白菜帮。瞎摸,说的是船主的眼神不济,在排船期间常常去抚摸船身,以感受船身的质量,人送外号瞎摸。

李铁利先生授权作品

三是以船的感觉命名。如:好天。由于船主家里殷实富裕,船头高,视野宽阔,站在船头感觉不到一点浪头,由于心理上的因素,让人们感觉好像天气非常好。

不管是以何种形式所取的船名,都是船东家对未来幸福生活的一种祈盼与祝福。在那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年代,一家一户的力量很难抵御海难的侵袭,再美好的愿景也是一厢情愿,时常会听到“某某船搪上天气了”、“某某船漂了”的噩耗,不禁令人扼腕长叹。

高头鸟,是一姓谷人家的买卖船,有五个大桅。1947年春汛,从南京装了一船布匹,七十多吨。放过来后,没想到搪上了天气,“威风”(船桅)都落干了,又抛下了软锚,碗口粗、200多米的缆绳全放了也不管事,几排浪头后,船就一头扎进了水里。不仅船沉了,还损失了上千匹布,家境从此一落千丈。

现在,汉沽渔村所有的船只都用“津汉渔某某号”来标示,统一管理,并均配有卫导、电台等通讯设施,一旦发生不测,不管处于哪个方位都会有渔船赶来驰援,有力地保障了渔民在海上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那个年代所不能比拟的。

李铁利先生授权作品

2012年4月10日,汉沽蔡家堡村在村西船坞码头举行传统的排新船开工仪式,由村里12名老船长按传统风俗和工艺建造一条古风帆船。以此向人们展示这个村600多年来渔民的生产用具、劳作场面等原汁原味的渔家文化。下水后,用于开发海上一日游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古时渔民出海打鱼的生活。现在,这艘船早已试航出海,船名叫“弘顺号”。

沿海渔民过去排船(造船)讲究“三膛、六座、七走、八飞”。管排船的带头人叫“领做的”,负责排船总策划和现场施工总指挥,他的手艺决定了船型质量的好坏。排船施工仪式叫“铺置”,要选良辰吉日,别人家的女人不允许进入施工场地。排船开始后,木工、挂铁活的等分工明确,当排到船头上最后一块木头时,要举行“喜木”安放仪式。这块木头叫“福头”,用料要使用硬木,但槐木和榆木不能用,因有“坏”的谐音和“榆木脑袋”之嫌。等船排成、捻好以后,还要贴上“船对儿”、洒酒、放炮,以辟邪图个吉利。


作者简介

王雅鸣先生,汉沽作家协会副主席、《蓟运河》杂志副主编,主任记者。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散见于全国、省、市级报刊杂志,已发表小说、散文、诗歌、随笔等各类文学作品百余万字,60余次获全国及省、市级各类奖项,多篇作品被收入各类文集。2016年享受滨海新区文艺人才成长政策支持,举办王雅鸣作品研讨会。出版作品集《黑海滩》(1998年)、《蝉蜕人生》(2007年)、《拯救爱情》(2008年)、《归去来兮》(2012年)、《荒海》(2017年)等。《汉沽盐渔文化》系列散文正在天津日报满庭芳“周末文丛”连载。



王雅鸣先生汉沽盐渔文化》系列文章连载

【作者授权】《汉沽盐渔文化》之一:渤海边的“棚”与“堡”

【作者授权】《汉沽盐渔文化》之二:滩型各异话盐田

【作者授权】《汉沽盐渔文化》之三:汉沽的滩名

【作者授权】《汉沽盐渔文化》之四:坨地变迁

【作者授权】《汉沽盐渔文化》之五:大坨之上是故乡

【作者授权】《汉沽盐渔文化》之六:歇后语中的盐分

【作者授权】《汉沽盐渔文化》之七:盐滩上的“大将军”

【作者授权】《汉沽盐渔文化》之八:渔村土语在说理

【作者授权】《汉沽盐渔文化》之九: 渔村歇后语

王雅鸣先生汉沽盐渔文化》系列文章连载

【作者授权】《大神堂往事》之一:跃上顺篷筋

【作者授权】《大神堂往事》之二:远海打秋虾

【作者授权】《大神堂往事》之三:勇砸安全帮

【作者授权】《大神堂往事》之四:北塘河口钐大桅

【作者授权】《大神堂往事》之五:舟山寻船

【作者授权】《大神堂往事》之六:莱州湾收腰泥

【作者授权】《大神堂往事》之七:  海上漂荡十二天


优惠活动:关注即享6折优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