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聊聊最近看的几部五星电影(二)

2017-09-12 十九君 南山往事

暑假回家的第一天我发了一篇影单推送《聊聊最近看的几部五星电影》,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前两天那篇关于豆瓣的文章(《你该庆幸豆瓣上还有《1984》的条目》)一般公号不敢发,现在想想蛮后怕的,毕竟形势越来越严峻了,在中国,内容创作永远只能戴着镣铐当个跳梁小丑而已。虽说我这个公号比较小众,入不了微信内容审核人员的法眼,但是我以后尽量不触及一些敏感话题,还是多谈点正能量的事吧(当然,不排除憋不住的情况)。(2017-07-11)


看了一下推送时间,真是无巧不成书,距今刚好两个月,只不过当时是暑假回家,现在是开学返校。当时发生了一些不可描述的新闻,而就在今天中午,一刷微博才发现,《锵锵三人行》已经被停播了。一切似乎再次印证了那句话——


历史总是循环往复惊人地相似。


本来前段时间锵锵就已经全网禁播了,在微博上搜索“锵锵三人行”的词条都会显示“404 not found”,但是好歹凤凰卫视还在照常播放,B站和贴吧还有好心人在上传最新视频,作为铁粉忍也就忍了。


但是就在今天,这一切努力都将化为泡影,因为已经不仅仅是平台限制了,而是连整个节目都停掉。


现在去翻看这条微博,你会发现数万条留言转发都被和谐了



我真的很生气,不经常看锵锵的人可能不理解,锵锵是中国电视史上最伟大的节目,没有之一!它是为数不多的说人话、讲人性的华语节目。正如官方贴吧上的介绍语所言——


半壶清茶工夫短,一十八载岁月长。



锵锵已经办了快19年了,陪伴很多人走过了懵懂无知的漫长岁月,也启蒙了像我这样从小浸淫在“假大空”语境中的天真少年,但是受如今形势所迫,不得不“暂时”告别一段时间,要知道,按照以往心照不宣的惯例——


这一别,也许就是永远。


遗憾的是我错过了开头,无奈的是我却见证了结局。


你还敢说时代是进步的吗?到底是怎样的垃圾时代,十几亿人享受着魔幻般的高级生活,却容不下这么一个温和的清谈节目?


一网友给窦文涛留言:“涛哥,昨晚的锵锵呢?说好的一辈子,差一天都不是一辈子!”


请记住,你我都是垃圾时代的历史见证人。 


牢骚发完了,还是聊点开心的吧,跟两个月前一样,还是聊电影。


“南山往事”的老用户们应该知道,我有在坚持写影评,截至目前大概在微博上发了500多条中短评,话题名为“十九君的独立院线”,阅读量也快突破40万了。取“独立院线”这个名字是因为中国目前没有开辟独立院线,这对广大影迷来说很不方便。既然没有,那我就自娱自乐弄个话题吧。



其实电影看得越多,就越格外珍惜那些单纯靠叙事取胜的电影。毕竟科技发展了,生活节奏也在加快,大家更偏向于喜欢视觉效果突出、情绪刺激强烈和快节奏的影片,这是时代特色,因此人们也往往受到这个时代风格潜移默化的影响,影迷也不例外。


技术的发展对电影的贡献固然无可厚非,但相信细心的你也看到了,近年来每年的剧情佳作相较于以前已经少了很多很多,多数电影更多喜欢依靠视效、猎奇、高科技技术和极致元素化的感官刺激来吸引观众,场景更广、飞船更大、人数更多、色彩更艳、血浆更浓、手段更残忍、武器更毁灭、结尾更反转,为了更极致而更极致,而不是故事本身真的需要这样。


至于影片核心要素的剧本故事本身却往往经不起推敲,甚至剧情薄弱,空乏,幼稚,毫无亮点,但包含在华丽外衣下,却往往能吸引人,大家看过之后又觉失望和遭到诟病。


另一方面,年代较久的诸多经典佳作,却因为时间久远,光芒逐渐被以新商业电影为主的海量广告宣传所层层掩盖,致使知晓的人不多,即使知晓也因其年代原因先入为主的提前注入简陋、不成熟、粗糙、乏闷等等的标签,提前为其戴上了歧视性的帽子,因而错过了很多超越时代和傲视现代绝大多数电影的经典佳作


这些电影,的确受其时代技术的限制,影片技术手段比不上现今电影科技的丰富,但也正因如此,它们往往必须依靠精妙的故事和展示手法取胜,因此它们往往拥有无与伦比的绝妙情节和独树一帜的叙事风格,再加上那些堪称教科书式的演技、电影技巧、时代特性、化学反应,这一切让这些影片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难被复制,更难被超越。


我对电影的评价标准很简单——


它有没有在某个方面彻底颠覆我以往的认知,如果有,那毫无疑问给五星;如果没有,那么就算故事讲的再好,技巧用的再娴熟,煽情煽的再无下限,最多也就四星半。以此类推。


下面介绍的12部电影在我看来绝对是五星佳作,是我从最近看的百余部电影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如果感兴趣,不妨找来一睹为快。



01


《岸的另一边》

导演:乔治·奥瓦什威利



《岸的另一边》的故事发生在格鲁吉亚战争背景下,是一部经典的寻父公路片。以儿童、家庭的视角切入,表现战争残酷、人性之暗,或剥除痛苦并喻示救赎、保存希望的例子,在文学和电影中俯拾皆是。


乔治·奥瓦什维利的这部电影却以克制、简练的态度回避了俗套,但他并不回避家庭破碎、儿童流浪、战争制造死亡、寻父、绝望和孤独这样的故事桥段,因为这些是战乱之下客观而日常的现实,奥瓦什维利的叙述,最终都落在那个斗鸡眼少年捷多的身上,他以少年为例,去记录格鲁吉亚的历史和症状,并将此“献给我的祖国”。


捷多每次特写之后的闭眼动作是影片的关键,透露了导演最深层次的某种自觉,这种自觉将人带离凝视的歧途,并在同时提醒人惟“歧途”一条路。



02


《攻壳机动队》&

《攻壳机动队2:无罪》

导演:押井守



《攻壳机动队》(1995)是一部当之无愧的革命性动画,上承《银翼杀手》、《神经漫游者》,下启《黑客帝国》、《盗梦空间》。


赛博朋克的基本发展路线是:银翼、漫游者等开立赛博朋克,给出生化人AI的身份认知命题——攻壳沿袭前者,突出存在与思维这样的二元辩证关系,让人机关系模糊,机器有了灵魂,并完成逆变——黑客则是沿袭以上路线,讨论机器拥有灵魂之后的结果。


另外,押井守作为一个日本人,他与西方人截然不同的是他意识到操纵这个未来世界的不是华丽的想象、不可思议的科技或者是花哨的打斗,而是人本身理智与感性的不断矛盾冲突,这个冲突在物质化世界所激发的人的情感上的忧伤与绝望将缠绕人的灵魂久久不能散去,无论他们的肉体是如何铁一般强硬。


作为续集动画,《无罪》没有固步自封,反而开启了更加深刻的新世界。从故事上来看两者是连续的,同样是探讨着一个主题:灵魂与肉体的关系。第一部基本上属于提出问题,但是没有明确解释与探讨,而第二部则使用大段的独白与对白和数不尽的典故引用来表明探索的过程


《无罪》中所体现的哲学色彩和深刻底蕴让人觉得那是挖不尽的,个人觉得这部动画并不是押井守想做出来给观众看懂的,和很多文艺片导演一样,他所努力的是用自己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他自己的思想,基本上不想顾及观众的感受了


虽然《无罪》有着几乎是最先进的令人赞叹不已的CG技术,但是这个外壳丝毫不能掩盖内核发出的光芒。



03


《四月三周两天》

导演:克里斯蒂安·蒙吉



《四月三周两天》曾荣获第60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它是一部罗马尼亚电影,但是却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它的背景设置在1987年苏联解体前夕,当时的罗马尼亚仍然明文规定禁止堕胎。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大学女生为帮助室友堕胎前后12个小时的遭遇,而影片名字“四月三周两天”,正是她的室友从怀孕到堕胎的时间总长。整个片子的叙事十分克制,清冷阴暗的画面营造出真实压抑的基调。为了突出真实性,片子从头到尾都没有BGM,可以清晰地听到脚步声,关门的声音,甚至是人物的呼吸声和心跳声。


政治、女权、宗教乃至人性,影片可供解读的空间很大。在我看来,它只是一则弱势罗马尼亚女性的故事,它能用四个月大的死婴震慑观众,同时在Otilia独自落泪时抛出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事情会坏到这等地步?



04


《持摄影机的人》

导演:吉加·维尔托夫



《持摄影机的人》是“电影眼”理论的创始人吉加·维尔托夫的代表作。虽然是一部社会主义宣传片,内容都是积极正能量,但从纯电影和摄影的角度来看,绝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影片主要分为观众入席、城市黎明、人民的工作与休息、体育运动和艺术实践几个部分,通过刻画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呈现苏维埃新社会中的一个理想城市。


摄影师米凯尔·卡夫曼在拍摄的同时也出现在电影画面中,首创了“自我暴露”的电影形式。在影片中,维尔托夫首次使用了二次曝光、快进、慢动作、画面定格、跳跃剪辑、画面分割等前卫的剪辑手法,并采用了仰角、特写、推拉镜头等新颖的拍摄手法,并制作了一段定格动画。配乐方面更牛逼,DJ打碟、金属、后朋克、电子、后摇、军工、噪音……


你敢相信这是1929年的电影么???



05


《福尔摩斯二世》

导演:巴斯特·基顿



《福尔摩斯二世》是一部1924年的无声黑白片,导演是与喜剧大师卓别林齐名的“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


影片讲述了爱好侦探小说的一名电影放映员的探案经历,虽然总时长不到45分钟,但正是它的短小精悍支撑起了这样一部缜密完整、诙谐有趣、感动回味的喜剧佳作,后代的不少影片还争相模仿致敬,譬如其中经典的打台球片段就有周星驰在电影《龙的传人》当中效仿,伍迪·艾伦的《开罗紫玫瑰》更是全盘借用了出入电影银幕这一经典设定。


不得不说的还有基顿对电影艺术的敬业和执着,由于电影艺术刚起步,各项技术不像当今这样完备,基本上所有的特技镜头都由基顿亲自操刀创作并表演,其中为拍摄一段铁路水箱压倒开关出水的镜头使基顿脖子受伤而导致偏头痛,过了将近十年才发觉病因,其危险、困难程度透过荧幕可见一斑,开怀捧腹之余令人肃然起敬。


PS:观看链接:http://video.tudou.com/v/XMTc4NjY3NzAxNg==(复制粘贴到网址框即可)



06


《女人四十》

导演:许鞍华



《女人四十》称得上是最好的香港电影,它标志着许鞍华执导女性人文主义电影的开端。


影片围绕一个四十岁主妇的日常生活展开,娓娓讲述着人生细碎的无奈与亲情的悲欢离合,没有太过煽情的场面,亦没有大起大落的剧情,却在一言一语,一饭一食的日子里,一点一滴道尽了四十岁女人的隐忍坚强,以一袭人生真实的素颜赢得无数眼泪与共鸣。


许鞍华是个注重细节的人,在女性角色塑造上相当有一套,这是不同于侯孝贤的另一种中国人日常写法,大巧不工的镜头穿梭于街头巷尾,看似放任情感信马由缰,每到漫溢处却又笔锋一转,沉浸归于静美。面对人生的困境,我们所能做的其实就是笑对生活,而生活也总是要继续下去。



07


《玩具总动员3》

导演:李·昂克里奇



皮克斯动画确实是出了名的慢工出细活,《玩具总动员3》距离第一部已经15年了,距离第二部也已经超过了10年,作为一部动画片来说,这样的时间跨度意味着最早通过第一部爱上伍迪和巴斯光年的那批小观众现在已经步入成年,其实这对一部儿童片的续集来说是很不利的局面。


但好在皮克斯最擅长的就是老少通吃,影片前一个小时是款待新朋友的,后半小时是回馈老朋友的


Andy从懵懂的小男孩成长到即将走入大学校园的追风少年,这其中的沧海桑田是很容易让观众产生代入感的,也正因为如此,整部影片在轻松谐趣的气氛下却始终渗透出一种淡淡的悲悯和哀伤,我们一直在被提醒着,这其实是一场为了告别的聚会


影片结尾Andy和Bonnie一起在草坪上拿起玩具嬉戏,对于Andy而言,他拾起了自己的记忆,完成了对下一辈的传承,记忆不灭,自由永存。



08


《大菩萨岭》

导演:冈本喜八



一如英文片名《The Sword of Doom》(命运之剑),《大菩萨岭》讲述了幕末时代武士龙之助在追求终极剑道和武士荣耀过程中丧失心智最终步入魔道的故事。


全片使用了大量全新的电影语法,常常可见封闭空间中的景深镜头和频繁的景别互换,高潮戏中的影子和竹帘构筑了恐惧阴暗的空间。


影片并没有走入传统儿女情长的复仇模式,而是专注于呈现主人公的自我毁灭


导演刻意突出时代背景,使得故事呈现出杨德昌《牯岭街》式的质疑——


是什么把一个遵守诺言、爱好公平、憧憬明天的普通人变成凶手?


其实坏人不会遭报应,好人也不会有好报,天地以万物为刍狗,人生来就是猪狗不如,一辈子赖活着来换一次好死



09


《洞》

导演:雅克·贝克



《洞》堪称世界影史上最伟大的越狱题材电影之一,相比早几年布列松的《死囚越狱》(1956)和后来的《肖申克的救赎》(1994),它并没花很多的功夫营造紧张氛围,反而有种轻喜剧的味道


作为越狱题材的电影,就观众对其通常有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其演绎路径在于展示一次虎口脱险的“成功范式”,一种对于自由的激情释放,由此打动观众的心。


事实上,《洞》在前面绝大部分的内容上并没有摆脱这个窠臼,经验丰富的观众可能会因其轻盈和丰满,心里反隐隐有些不安。这种不安在影片的最后得到了证实,导演以一个黑色幽默式的逆转偏离了观众的情感关照,而指向越狱为何会失败?


就此而言,《洞》在越狱题材的电影中颇为独特。影片取名为“洞”的原因也在这里:


最难越的不是层层隔阻的各种物理障碍,而是人心的黑洞。



10


《恐怖分子》

导演:杨德昌



《恐怖分子》是杨德昌的早期作品,虽然片名叫“恐怖分子”,但事实上整部电影里除了最开始的一段警察抓捕犯人时,街上断断续续的枪声之外,便只有最后的那一声枪响了。


这个被生活社会压力所逼迫最终拿起枪试图报复,最终却发现只有自杀的勇气的丈夫或许可以说是恐怖分子;那个困居家中到处打电话恶作剧的少女或许也是恐怖分子;而那个始终觉得丈夫不理解自己不愿意公平地对待丈夫的妻子或许也是一个“恐怖分子”,是一个真正的“恐怖分子”。


这才是电影被隐藏起来最悲伤的地方: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觉得生命中重要的人并不理解自己。这个人或许是父母,也可能是伴偶,也可能是情侣,或者是朋友。


生命中,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PS:题图即截自这部电影,演员名字叫王安。



11


《你逃我也逃》

导演:恩斯特·刘别谦



《你逃我也逃》是刘别谦的后期作品,剧情越发有趣,种种巧合汇成一部电影。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一群波兰演员的故事,战争让他们无法在剧院演戏,于是他们把剧院搬到了生活中,继续着他们的表演,并成功的骗过了德国纳粹,拯救了华沙的地下组织,他们也成功得以逃离。


影片的拍摄时间是1942年,这时盟军已经不再是之前被动挨打,在一些地区,战局已经逐渐扭转到盟军一方,不过纳粹势力依然极其强大。所以这个电影在沿袭了刘别谦一贯的轻松喜剧的风格之外,也增添了一些励志的成分


我们看到的是一群可爱且勇敢的波兰人,他们也许有很多缺点,彼此也是矛盾重重,但面对外敌的入侵,他们都是勇敢的、机智的、不屈的,没办法,就是这么励志。



12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导演:马克·赫尔曼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根据约翰·伯恩的同名小说改编,它透过一个孩子的眼睛来讲述二战中纳粹集中营的惨状,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重新审视那个特殊的年代。


那些杀戮和令人难以直视的鲜血,在孩子的眼中被折射的是如此光陆怪离和有趣,但越是现实的残酷就越是让人心血尤滴。


虽然本片有着儿童电影的明亮色彩,但本质上还是一部严肃的反战电影,尤其是直指奥斯维辛集中营这一最为血腥肮脏的地方。


同时,本片还试图探寻关于人性的难题,导演将影片本身放在了摇摆不定的道德天平上。影片最震撼之处是让人欲哭无泪的结局。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声、关闭的铁门、两个孩子的永远消失。没有血腥的场面,却让人毛骨悚然。


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不足以评论战争,唯有好好珍惜和平年代的生活。


在另一个世界,两个男孩的友情永远不会有围栏!




推荐:聊聊最近看的几部五星电影(一)

上文:现代人,请交出你的灵魂




我时常会在微博(@十九君加特技)发一些有趣的句子或图片

可惜没办法和所有人分享


如果你在后台回复“晚安

可以得到其中一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