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亭为朗读者打开了一扇门
这两天说了说魔都人民广场的“网红”,要说当下魔都最红的“网红”非“朗读亭”莫属。
2017年的春天,伴随着春风央视的《朗读者》火了,一不留神成了到处被刷屏的“网红”。特别是流动的”朗读亭“所到之处更是受到了当地“朗读者”们的热捧。3月4日到7日,朗读亭进入上海的第一站,选择了上海图书馆。
3月6日下班后,特意去上海图书馆探访了这个“朗读亭”,看看“朗读者”都是何许人也。
18:26虽然排队等候录音的朗读者并不是很多了,但是上海图书馆的保安们很敬业,就在不远处默默地陪伴这大家。
摄制组也很辛苦,连日来从上午10点就开始工作,一直到深夜送走最后一名朗读者。听节目组的“胖哥”说,周日最后一个读者录完节目已经是24:32了。
初春的傍晚,太阳落山后气温也急速下降,瑟瑟寒风中借助朗读亭的灯光不少朗读者还在抓紧时间准备。
朗读亭的门开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录音间,简单朴素又不乏一丝温馨。
这位就是“胖哥”,朗读者进出的间隙他总是要检查下设备,并根据下一位朗读者的实际情况对话筒做些微调。
“好了,下一位,请进”
别小看地面这个标志,因为朗读者在朗读的时候还要全程录像,为了对焦清楚必须要站在指定的位置。
接下来“胖哥”会为每一个刚进入朗读亭的朗读者进行简单的介绍。
手机是“胖哥”的,通过它可以实时监控“朗读亭”里的录播效果。通过这台手机,刚进入朗读亭的朗读者可以很快明白自己录播时的状态,并根据实时画面梳梳头发,或是仰仰头,侧侧脸,尽可能把自己的状态在短时间内调整好。
之后的三分钟就是属于朗读者的私密时间了。
朗读者朗读完,胖哥可以通过手机看到,胖哥不忙的时候他会主动开门迎候朗读者出来。
门开的片刻时间里,我们可以在等候的朗读者和周围观众脸上看到期盼,紧张,释然,新奇.......等各种神态。
录完节目后还要在亭子后边的工作台上注明自己的联系方式,万一要是被“海选”上了,找不着您就太可惜了。
柔和的灯光下,又一位朗读者即将敞开自己的心扉。
难忘时光,留下难忘的记忆。
皓月当空,安静的“上图”广场上,朗读亭里又一个故事正在被轻声朗读着。
门开了,只属于朗读者自己的三分钟结束了。
世界就是小,无意中在等候的朗读者中发现了一位友人。友人中午12点过来排队,等到她朗读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7个多小时。
友人带来的是《罗素自传》。这本书的序言是她的丈夫翻译的,今天她要把这段文字通过朗读的方式送给自己的孩子。
3月6日当天,友人在自己的朋友圈这样写到:
“今天我朗读的是罗素自传序言"What I have lived for" 这是我当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作文题目 今天我朗读的是我先生的译文 谨以此篇献给过去努力的自己和未来更好的自己 同时也祝愿我们的儿子朗朗小朋友在未来的人生路上 拥有追求爱和知识的热情以及悲天悯人的情怀”
这位大姐刚好站在友人的后边,受她邀请在朗读之前帮她拍了几张照片,因为都是逆光,又没带闪光灯所以照片效果一般。
回家后用“美图秀秀”修了修就传给了大姐,没成想这张照片转天被一个公众号收录了。
大姐当天朗读的是自己创作的小诗,《圆梦上海》。
3月8日大姐在朋友圈转发这则公众号时这样写到,
“梦想从来无年龄之分,希望每位追梦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对母女也很有意思,妈妈是上海人,孩子是中英混血。她们一起朗读的是英文版的《小红帽》。妈妈说,英国的奶奶生前一直担心孩子将来不会用英语朗读了,今天她们母子来一起朗读是想让天堂中的奶奶知道,孩子会用英文朗读而且朗读水平还很棒。
btw,原本想用一张更清晰的照片来着,但是这位妈妈很低调刚开始不同意我发照片的,还好有这么一张照的不是很清楚的,才勉强同意我使用。
寒冷的黑夜里,朗读亭的门再次为朗读者打开,
又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即将开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