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月14日,上海自然博物馆,随拍-2

魔都行者 魔都行者
2024-09-05

2018年7月14日,魔都,晴。

书接上回 “7月14日,上海自然博物馆,随拍-1”,“与科学家面对面” 活动现场人气最高的展位就是河南省地质博物馆了,这位被观众团团围住的就是贾松海老师。btw,因为最近工作繁忙,本期推文中所使用的照片不论是手机拍摄还是单反拍摄的都是未经修片的原图,请各位看官多多包涵。

不是很熟悉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的看官可以看看展板介绍,“馆内展示有亚洲体腔最大的恐龙,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中国唯一的结节龙,世界上最大的恐龙,最大的窝恐巨型长形恐龙蛋,数十件珍贵的早期哺乳动物,世界上最早的银杏果化石、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中华古果等珍贵动植物化石标本,典藏和展示了河南几乎所有种类的矿物岩石标本、以及来自国内和部分国家精美绝伦的矿物晶体和观赏石标本。近10年间先后组织发掘研究河南新属种恐龙13种,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研究成果论文近40篇,出版科普和学术专著15部,制作专题视频、原创视频、4D科普影片19部。”  看得出他们在恐龙的研究上还是成果颇丰的。

那么问题来了,贾老师手里拿着这个布绒玩具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其实答案就在贾老师身后的宣传海报里。

1996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五月刊报道了一窝恐龙胚胎化石“路易贝贝”,一经面世就轰动世界。这窝胚胎化石1993年发现于河南南阳西峡,一经发现就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家,远渡重洋,被一个美国私人机构收购,后来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馆长潘杰夫博士将它买回,才公开展示出来。它的洋名字来自为它拍照的摄影师——路易·皮斯霍斯(Louie Psihoyos)。

2005年,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新馆建设时,著名的恐龙大王董枝明先生给时任馆长张兴辽提供线索,愿意牵针引线把 “路易贝贝” 接回来,但由于各种原因,此事就搁置了。2010年,接任馆长蒲含勇又重提此事,2011年4月26日,他邀请美国的潘杰夫馆长来到河南省地质博物馆考察,为的就是让潘杰夫能给 “路易贝贝” 找一个放心的 “家”。潘杰夫一进入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就认定这里就是 “路易贝贝” 最美满的家。作为 “路易贝贝” 的出生地,让它重回家乡河南,也同样是河南人民的愿望。2013年12月19日,“路易贝贝” 终于运抵中国,回到了它的家乡。而此时,距离它被发现时已过去了整整20年。

“路易贝贝” 与双层分布、表面清晰可见的4枚西峡巨型长形蛋化石共生在一起,恐龙蛋单个长43厘米,骨骼化石长118厘米,尾部缺失,经鉴定,它是一个刚刚破壳的小窃蛋龙宝宝,距今约8600万年。

“路易贝贝” 的发现,是在巨型长形蛋化石中第一次发现有胚胎化石的存在,是对西峡恐龙蛋化石的极大丰富,是西峡恐龙蛋的惊世发现。经研究,其与在西峡恐龙遗迹园中展示的巨型长形蛋同宗同源,极大丰富了西峡恐龙遗迹园展品的内涵。btw,活动现场大小朋友们争相抚摸的是 “路易贝贝” 1:1 的实物模型。对此,上海科技馆展教服务处公众传播部副主任刘哲老师介绍说,“本次活动最大的亮点是专家与观众零距离,市民不仅可以看到,还能摸到各地展馆和科研机构的展品,充分感受古生物学的魅力。” 

2017年5月,由河南省地质博物馆蒲含勇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吕君昌研究员、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DarlaK.Zele-nitsky博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PhilipJ.Currie教授及斯洛伐克帕沃尔·约瑟夫·萨法里克大学MartinKundrát博士等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路易贝贝” 正式命名为 “中华贝贝龙 ”。btw,贾老师手里拿着的那个布绒玩具就是卡哇伊的 “中华贝贝龙 ”

河南南阳是中国发现恐龙蛋化石最早的地区之一,有关恐龙蛋化石的相关知识大家可以参考这些宣传海报。

听自然博物馆的老师介绍,为了准备这次为期两天的 “与科学家面对面” 活动,中国地质博物馆早早地就用快递寄来了好几箱纪念品准备在活动期间赠送给游客朋友们。

中国地质博物馆成立于1916年,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国家级地质学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收藏地质标本20余万件,涵盖地学各个领域。其中有巨型山东龙、中华龙鸟等恐龙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等古人类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学价值与观赏价值于一身的鱼类、鸟类、昆虫等珍贵史前生物化石;有世界最大的 “水晶王”、巨型萤石方解石晶簇标本、精美的蓝铜矿、辰砂、雄黄、雌黄、白钨矿、辉锑矿等中国特色矿物标本,以及种类繁多的宝石、玉石等一批国宝级珍品。


虽然中国地质博物馆展位上的纪念品琳琅满目,但是这个小男生还是对展位上的唯一的恐龙模型——伶盗龙产生了浓厚兴趣。

虽然身旁的家长反复催促多次,但是小男生还是对伶盗龙模型爱不释手,不肯移步。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两位老师正在耐心地倾听小弟弟的问题。

不管是小弟弟还是小妹妹对王老师带来的标本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听说这些北京自然博物馆带来的化石标本都是真家伙,即便 “最年轻” 的化石也有6000千万年(sui)了!btw,这个是一只蝗虫,您猜对了吗?

照片最下方的这个棕色的家伙,现场很多小朋友和大朋友都没有猜到,这竟然是一只小(zhang)强(lang)!!!

别人家的展位都是以恐龙为主,北京自然博物馆却 “剑走偏锋” 以 “恐龙时代的精灵” 为题对已经有近4亿年历史的昆虫进行了科普宣传,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9:31 “冷清” 多时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展位上,匆匆赶来的张老师(女)赶紧将随身带来的宝贝掏了出来。在展位上一个人 “静坐” 半天,眼看其他摊位人来人往的余老师 (男)脸上终于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画配音,只要有俺恐龙在,就不怕你们不来!

画配音,“芭比,这只恐龙长得好奇怪!”

戟(jǐ),是一种大型恐龙,身长5米,高度约1.6米,重量约6吨。戟龙拥有短四肢,以及笨重的身体。它们有喙状嘴,以及平坦的颊齿,显示它们是草食性恐龙。如同其它角龙类,生活方式群居,多与其他角龙类及植食恐龙共栖,以大群体方式迁徙。戟龙的大型鼻角与头盾,是恐龙之中最特殊的面部装饰物之一。自从首次被发现有角恐龙之后,它们的角与头盾功能长久以来都是争论的主题之一。在1961年,Davitashvili首次提出这些头盾是作为求偶展示物的理论,而这个理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赞同。 不同种的有角恐龙,拥有不同形状的装饰物,这个证据支持了头盾作为求偶或其它社会行为的视觉辨识物。此外,现代拥有角状物或装饰物的动物,也将它们作为视觉辨识物使用。

虽然戟龙长相怪异,但还是收获了不少小男生的爱心。


“今天我们身边的万余种鸟类都是恐龙的后裔“——对于恐龙的演化和发育,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读博士余琮煜老师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研究,在活动当天举办的 “绿螺讲堂” 余老师还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9:35 “科学家面对面活动” 现场,人流如织。

活动现场,大小朋友们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神(jing)也是魔都行者重点的拍摄对象。

9:38 作为 “主场” 的上海自然博物馆展位前挤满了人。

上海自然博物馆研究员周保春老师正在向游客们展示一块未经鉴定的古鸟化石(疑似热河生物群的早期鸟类)。

小朋友正在通过显微镜观察的是 “介形虫亚化石”(上海古海岸线贝壳砂中的介形虫壳体,形成于约7000年前)。

画配音,“咦,为什么看不清楚呢?”

为了能让小朋友们看得清楚,周老师还亲自为小朋友们调整电子显微镜的焦距。

“鸟类最早出现在1.5亿年前,叫作 “反鸟”。现在鸟类眼中的世界是色彩缤纷的,它们的祖先是不是也有这种色觉能力呢?” 周保春老师指着身后的宣传海报向观众讲述着自己的研究经历——他带领团队对 “热河生物群” 早期鸟类化石进行取样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化石中竟存在视网膜超微结构和视觉细胞,根据细胞结构推断,早期鸟类有色觉能力。这项研究课题去年底完成,是全球古生物界首次从化石中发现鸟类视网膜结构。

10:00 “与科学家面对面” 活动现场,各个展位前都挤满了大小朋友,展位上的老师们顾不得喝水休息,回答着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10:12 不远处的 “一起聊聊吧” 也围满了热心的小听众,他们又是在聆听什么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THE END

魔都行者

魔都中一个普普通通的摄影爱好者

请关注魔都行者

请和我一起在魔都游走



往期公众号中有关科普的相关链接

7月14日,上海自然博物馆,随拍-1

暗访夜精灵 之 2018上海植物园夜间自然观察活动,侧记( 上下 )

【绿螺讲堂112期】智能机械:生物脑与人工智能 ,侧记

2018“谁是王牌诠释者”,侧记( 上下 )

第六届上海荷花睡莲展摄影志愿者第三次上岗,随拍 之 东巴文化

博物馆之夜 暨 2018上海自然博物馆“恐龙季”开幕式,侧记( 上 , 下 )

2018 “精灵之约 暗访夜精灵” 上海植物园大型公益科普活动启动仪式 暨 “精灵之约 暗访夜精灵”十周年庆,侧记

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侧记-1-2-3-4

第35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音乐剧发展论坛,侧记

「我们是天上的星星」公益分享会 ,侧记

2018春满上植,之,辨赏春日蔷薇粉

第五届上海市科普讲解大赛·决赛,侧记 -1-2-3-4

园艺分享会│韩国设计师Jongbo Kim分享和导赏花园设计,侧记

“靓丽上植” 第二届上海国际插花艺术季花道表演,侧记

2018上海(国际)花展园艺论坛,侧记

自然博物馆里的你我他 -1-2-3-4-5-6-7-8-9-10

上汽·上海文化广场,2月剧院开放日( 上下 )

2018上海自然教育论坛,现场记录 -1-2-3-4-5-6

来啊,与花草一起争风吃“酢”( 上下 )

2018元旦,听“酢浆草”说酢浆草的故事 ( 上下 )

“海上畅谈 · 汇讲坛” 之“文明,城市精神的底色”-1-2-3-4

关于“西区故事”的故事 ( 上下 )

上海动物园科普小推车社会志愿者群像( 上下 )

上海动物园科普小推车志愿者群像,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

昆虫与节气——聆听“酢浆草”讲述“假的”昆虫讲座

2017上海动物园第五届蝴蝶展,随拍( 上下 )

PSA霹雳5周年,随拍 

园艺大讲堂 之“2+2生日趴”( 上下 )

炎炎夏日,上海动物园里的TA们( 上下 )

暗访夜精灵 之 2017上海植物园夜间自然观察活动侧记( 上下 )

2017动物奇妙夜 之 上海动物园夜游活动初探( 上下 )

夜探社区小花园,暗访城市夜精灵

土山湾博物馆,游记

徐汇衡复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更新实践展,侧记

阅读名人故居 之 宋庆龄故居

阅读名人故居 之 巴金故居

阅读名人故居 之 柯灵故居

阅读名人故居 之 张乐平故居

阅读名人故居 之 大家·对话

世博会博物馆,游记( 上下 )

国际博物馆日 之 震旦博物馆见闻( 上,下)

国际博物馆日 之 余德耀美术馆见闻( 上下)

国际博物馆日 之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见闻( 上下)

园艺大讲堂之“爬来爬趣”龟类知识讲座,侧记

“汇讲坛 · 海上畅谈”,现场聆听

2017上海(国际)花展之"兜 · 很美——兜兰展",侧记

2017上海(国际)花展盆景主题展,“盆景与生活”专题展,侧记

星星的孩子,生而为人

上海国际科技艺术展演活动(复赛),侧记

闹元宵 之 第十一届海上年俗风情展

闹元宵 之 春生百戏

闹元宵 之 明清昏礼展示

德国制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魔都行者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