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海(国际)花展园艺论坛,侧记
2019年3月29日,魔都,多云间晴。
清晨 8:30,2019上海(国际)花展园艺论坛签到处,与会人员陆续签到入场。btw,这两天魔都行者起早贪黑,白天拍照,晚上整理照片发公众号,确实有点疲惫。今天偷点懒,所有推文中的照片都是未经修图的原片,还请各位看官多多海涵。
会场内干净整洁,瓶装水,铅笔,备忘录一应俱全,相信通过这些细节参会人员就能深切地体味到上植人的热情,周到和细致。
为进一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019上海(国际)花展组委会联合上海绿化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行业学会和协会、长三角行业联盟,共同举办园艺论坛。本次论坛将聚焦城市园林绿化“四化”(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目标,关注行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邀请国内外专家,共同探讨在新时代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如何更好提升行业协同发展、高标准、高水平发展。
8:58 与会人员纷纷就坐静候论坛开始。
9时整,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科技信息处钱杰处长介绍与会的领导和嘉宾。
接下来,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顾晓君副局长致辞祝贺论坛开幕。
上午的论坛是由上海植物园科研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肖月娥博士主持。
第一位发言的是John Mitchell,皇家园艺协会岩石植物分会的副主席,前任绿绒蒿协会主席,爱丁堡皇家植物园高山植物专家,负责园内举世闻名的岩石园和林地的日常管理,并协助建立了新的高山植物温室。
他第一次来中国是1994年的云南之行,之后又前往四川、甘肃、青海和西藏等地进行合作交流。同时,他的足迹遍布世界其他各地,包括在西伯利亚与巴尔瑙尔植物园合作,曾在多地讲学。目前,正关注中亚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植物引种工作。
John Mitchell演讲主题是高山植物收集与展示。植物收集保存与研究是植物园重点工作之一。中亚地区处于欧亚大陆腹地,该地区为典型的温带沙漠、草原的大陆性气候。中亚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植物种类,特有种尤为丰富。爱丁堡皇家植物园 2014 年与中亚地区 塔吉克斯坦科学院帕米尔高原生物研究所签署了 5 年合作备忘录,此后爱丁堡植物园对中亚地区球宿根植物的资源开展深入的考察,并收集了多毛囊花(Physoplexiscomosa)、长叶虎耳草(Saxifragalongifolia)等多个中亚地区多个特有种。目前,这些特有种通过生境营造技术已在爱丁堡植物园已获得成功保存,并已在园区内进行展示,如岩石园、林地、高山植物温室、凝灰岩温室以及裂隙花园。
现场为John Mitchell翻译的是上海植物园高级工程师冷寒冰老师。
John Mitchell演讲的时候台下观众都听得非常认真。
每次John Mitchell翻动PPT的时候,台下就是一片被高高举起的手机。
第二位发言的是Michel Gauthier,加拿大花园委员会执行总监,世界郁金香协会主席。1992~2005年,参与加拿大郁金香节、渥太华花展的管理工作;2005~2007年,担任蒙特利尔国际花展和花卉节的执行总监;自2007年以来,担任加拿大花园委员会负责人并主持相关项目,包括花园之路,花园日,花园旅游大奖赛,北美两年一度的花园旅游大会。
Michel Gauthier 作为世界郁金香协会的创办人和主席,参与了20多个国家的郁金香园的建立和郁金香节的举办,也是国际花园旅游网络的创办人和副主席。
Michel Gauthier演讲主题是花园旅游潜力与推广。旅游产业蕴含着极大的商机,事实上它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重要产业,这对全球花园而言是一个重大机遇。13 亿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会到处旅行游玩,因此花园和所办的花展都需要做足准备吸引和服务好游客。加拿大花园委员会聚焦于花园旅游,会与行业同仁一起着手花展的前期准备,吸引新的潜在客户,并建立良好的沟通与联络机制。Michel Gauthier的报告阐述了加拿大花园委员会如何关注花园旅游业,以及运用在旅游业方面的经验将花展与旅游产业、自我定位相结合。
感谢来自荷兰IGMPR公司的尹伊女士为Michel Gauthier进行现场翻译。
演讲结束后Michel Gauthier还现场回答了观众的提问。
第三位发言的是达良俊,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导),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崇明生态研究院生态保育与恢复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态学科评议组成员(城市生态学方向),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992 年日本千叶大学学习获生态学博士学位。
达良俊教授主要以植被生态学理论、城市生态学应用以及植被工程学技术研究为重点,开展城市植被生态、城市恢复生态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城市生态系统近自然恢复研究与实践,提出具特色的上海城市陆生、水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构技术体系。曾承担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以及市级项目等40余项;共发表论文230余篇,参编专著 7部,获发明专利3项;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和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奖项10个。
达良俊教授的报告基于生态哲学思想,以生命观、动态观、系统观的都市生态三观为指导、奉行“看法、想法、做法”三法论的思维模式,梳理剖析城市生态空间建设中存在的“假生态-伪生态”现象,从生态学视角全面理解“四化”建设的生态学内涵,以期通过“增质性绿化、季相性彩化、保育性珍贵化、多元性效益化”综合推进,科学构建以“近自然森林”为主的城市绿色生命地标,实现卓越全球城市的生态宜居建设目标。
达良俊教授的演讲得到了与会嘉宾的强烈共鸣,先后有三位热心听众现场与达良俊教授进行了交流。
按照论坛议程上午活动结束后,所有与会人员都要到展览温室(一)前拍摄大合影,先用单反拍一张中规中矩的。
接下来尝试用无人机航拍了几张,“气氛”有了,只不过选了16:9的拍摄模式照片两侧的空余部分太多,而且无人机本来像素就差了些,照片放大后人脸识别不够清晰。看来今后如何用无人机拍好大合影还是要好好多研究研究才是(其实,这张是未经处理的原片,稍微修片处理的话效果还能再好些)。
午休后,13:30 论坛继续进行。下午的论坛由上海植物园毕庆泗副园长主持。
第四位发言的是郭翎,现任北京植物园总工,北京市花卉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北京林业大学学士,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国际观赏海棠栽培品种的登录专家。中国植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物园分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北京园林学会常务理事。
观赏海棠是北半球最漂亮的观赏小乔木,在中国传统绘画、诗词和园林中它是美好的象征。郭翎教授的报告讲述了观赏海棠的栽培历史、新品种培养、研究以及在中国和世界园林中的应用。同时,对自2014年起国际海棠品种登录工作也做了详细的阐述。
虽说“春困秋乏”,但是大家依然聚精会神地聆听报告并积极与专家互动。
第五位演讲的是张国兵,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技术指导科科长,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园林绿化新优植物品种的引种、繁育和推广工作。
张国兵科长的报告结合上海市绿化发展新形势,围绕如何贯彻“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四化要求,在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上海地区新优花灌木进一步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为了给大家节省会务时间,让大家在会后有更多的时间游览刚刚开幕的2019上海(国际)花展,本次论坛取消了统一的茶歇,改为大家自由拿取点心和饮料,边吃边喝边听报告。上植人务实和高效的作风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称赞。
最后一位发言的是肖月娥,博士,高级工程师,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花卉分会鸢尾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植物园科研中心副主任,上海市绿化和市容行业领军人才。
肖月娥博士主要从事鸢尾属植物保护、评价、选育与推广工作。先后主持省部级课题6项,包括“湿生鸢尾收集与繁育技术研究”“中国野生湿生鸢尾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评价研究”“玉蝉花亲缘地理学研究”“新优鸢尾属植物收集与创新”“迁地保护植物志-鸢尾科卷册编撰”和“耐盐碱新优鸢尾品种推广”。曾赴我国多地进行野生鸢尾属植物资源调查和收集,并赴美国、日本和肯尼亚多地进行野外考察与交流学习。获得中国林学会梁希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发表鸢尾属专著《湿生鸢尾》和《花菖蒲》,论文近20篇,国际登录鸢尾新品种9个。
鸢尾是对鸢尾科鸢尾属原种及其园艺品种的统称,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株型、奇特的花型、缤纷的花色,广泛的适应性,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鸢尾属是鸢尾科中最大的属,总计约300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中国约有60种。鸢尾育种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现在全世界有欧洲、美国、新西兰和日本4个育种中心,培育的园艺品种已超过70000个。肖月娥博士的报告综述了鸢尾属植物种质创新研究的方法与进展,对比了国内外鸢尾产业化发展现状,剖析了我国鸢尾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我国鸢尾研究和产业化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论坛的最后,上海植物园奉树成园长向专程前来参与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听众们致以深深的谢意。奉园长介绍说,上植在长兴岛有一个近20000平方米的鸢尾园,他建议明年的园艺论坛可否考虑在鸢尾盛开的季节于长兴岛召开。
15:38 在与会人员热烈的掌声中,2019上海(国际)花展园艺论坛圆满闭幕。
THE END
魔都行者
魔都中一个普普通通的摄影爱好者
请关注魔都行者
请和我一起在魔都游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