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大型评论集《评论四川》经典文章连载(一百零七)——重铸现实主义文学的灵魂
◆ ◆ ◆ ◆
重铸现实主义文学的灵魂
——从《抉择》等反映官场现实的小说力作看现实主义的永久魅力
◆ ◆ ◆ ◆
摘要:
以《抉择》为代表的当代官场小说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以重大题材的选择和深邃的目光,产生震撼人心的魄力,同时吸收浪漫的气质,融进情感的抒发和理性的思考;以现实主义人物塑造的方法,建造了当代现实主义人物画廊,永葆了现实主义的艺术魅力。
关犍词:
现实主义;官场小说;重大题材;浪漫气质;人物画廊;艺术魅力
张平的《抉择》获得茅盾文学奖,不是靠他改编为电影所获得的社会反响,也决不是迎合了当前反腐败的政治需要,展文研读以后,的确为他的深刻和气势所折服。只要静下心来浏览一下小说文坛,就可以发现近年来的官场小说以其题材的拓展和发展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在各种创作思潮一潮赶过一潮的今天,在文学多元发展的2l世纪,重展现实主义的雄风。张平的《抉择》,正是当今方兴未艾的反映官场现实的小说的一面旗帜。近年来,一批深刻反映官场的现实主义力作,披荆斩棘,始终关注现实并深入发掘重大题材,以忧国忧民的历史责任感和义无反顾的勇气,振聋发聩、警钟长鸣,抒人民之忱愤,析腐败之根源,发作家之是言,使一度处于低调的现实主义创作,再度振兴于文坛,让读者拍手称快。
近年反映官场现实的小说力作,既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深刻反映社会现实,通过对重大题材的选择,强烈地揭露和批判现实,产生震撼人心的审美魄力;又以发展的创作态度,超越批判现实主义的现象化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教条化、模式化,融进浪漫的气质和理性的深邃。并且在创作审美观上,始终围绕典型人物的创造,给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官场现实人物的画廊——重铸现实主义文学的灵魂,使现实主义在当今的文坛重放光辉,使我们看到现实主义文学的永久魅力。
1
继承现实主义的传统,深刻发掘现实的重大题材,具有震撼人心的审美魄力
01
当代官场小说继承现实主义的传统,深刻反映社会现实,以现实主义作家的无畏气魄,对官场腐败和下艮的政治生活予以深刻揭露和强烈批判
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之一,就是揭露性和批判性。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当首推“伤痕文学”刨始的新时期文学。然而随着一定历史时期的更替,社会现实生活的多元化和文学发展的多元化,文学距离现实越来越远,文学家也对现实越来越淡漠。在经济生活泛滥和政治生活低迷的今天,关注现实需要气节和勇气,而关注官场现实,绝不是发现了一个稀有金矿题材那么简单,要去开掘它,需要大节大勇。现在可以说张平幸运,如果没有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上振聋发聩地喊出腐败将亡党亡国,没有党和人民对腐败的同仇敌忾,恐怕就没有张平的幸运。张平的长篇小说《抉择》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就从一个点、一个缩影反映了腐败导致衰亡的历史和现实的可能性。一个兴旺的大型国有企业,就因为一群腐败分子,使党组织烂掉了,企业垮掉了,几万名干部职工沦为贫困者,写者垂泪,读者动容。读了《抉择》里一个个现实场面的描写,可以感到作家对现实的深刻反映在于:那些附在社会主义肌体上的吸血虫,在吸完了企业的血肉后,使我们的工人阶级回到连原始资本积累都不如的时代。小说描写市长李高成率队到中纺公司救济慰问,看到的是老干部和工人们不忍目睹的贫困。一生32次被评为劳模,人称劳模专业户的范秀枝,退休后靠老两口以不到400元的退休金养活一家三代11口人,居住在只有20多平米的又黑又矮的平房里。“一个七八平米大小的格子,既是会客室,又是这家主人的卧室。一张老大不小的木板床,就几乎占满了整个格子的空间。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这张大床上竟然放着两大三小五床被褥!这就是说,这样的一张床上,晚上大大小小的要睡上去五个人。”这就是曾经为共和国的创建和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部分工人的现实写照,他们贫困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国有企业面对市场经济的困境,而在于中纺领导班子的集体腐败搞垮了企业。田东照的中篇《跑官》《买官》《卖官》,是对官场存在的阴暗面的现实描绘,对现行干部选拔制度的深刻批评。《跑官》选择了一个新的反映官场和干部选拔制度的现实视点,不是揭露反面人物的跑官丑行,而是通过正面人物迫于跑官的尴尬,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干部任用制度的弊病。被全市公认的从不跑官的县委书记郭明瑞,在家人亲友的劝说和逼迫下,也不得不默认现实,无奈之下为自己跑官。诚如小说中的文化局副局长刘佳平说的:“第一句: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第二句:只跑不送,平级移动;第三句:勤跑多送,提拔重用。”小说反映现实的深刻在于,在这样的干部任用的腐败风气中,就连公认的从不跑官的好官清官也理直气壮地跑开了官: “他想,刘佳平理直气壮所依仗的那些东西,我郭明瑞并不缺乏嘛!学历?人民大学毕业;资历?从八二年起开始做县委书记,到现在已经有十四年的书记史,是所有县委书记中资格最老的;政绩?他在四个县任过书记,每一任干了些什么,留下些什么实绩,同前任后任们相比又怎么样,这已有公论,且有据可查。可实际情况又怎样呢?那些政绩平平者有提升的;有的群众告状,呆不下去了只好移个地方,可是就在移动当中出人意料地升了一格。那么我郭明瑞找找领导有什么不可?为啥不能理直气壮?”郭明瑞在自己的跑官途中,他的属下又在向他跑官,使他悟到了跑官的无聊和可耻,这才猛醒过来,回到实际工作中去。在官场现状中,好官都难保清白,那么其他的为政者呢?田东照的《卖官》刻画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官场人物:一个是清正的市委书记陆浩宇,一个是用官位做交易的黄市长,而官场的现实是:清正廉洁者活得清贫、困顿、尴尬、无奈,腐败和搞钱权交易者却活得潇洒、富足、春风得意。田东照用他的文笔形象地揭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如何解除党员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义无反顾地为党工作,这确实是在反腐败斗争中应当同时建设的另一面。他的一系列描写官场的作品,都反映了处于现实生活中的好干部,迫于种种无奈,被不良风气浸染,不得已走向歧途的现实,提出了在今天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共产党人应不应该获得正当利益的问题。常弼宇的《搬家》发表后,《青年文学》提出了“呼唤县委书记的文学”的口号,这在于作者拉开了县委书记现实生活的大幕,真真切切地反映了县一级官场的现实。他的深刻的现实性在于,你说不清楚县委书记叶黎新这类干部是好官还是坏官,应当说他们的本质和目的都是好的,但在工作时不得已说大话、使美人计、搞欺骗,正如主人公说的:“县委书记这角色,太传统的人当不了。他要当了,一县的人跟着窝囊。坏人做了也不行,以权谋私,横行霸道,老百姓就水深火热了!”王跃文的《天气不好》刻画了阴鸷而心胸狭隘的张县长的独特形象,他的《夜郎西》所刻画的县委副书记关隐达,是一个清正廉洁而年轻有为的干部,但在副书记的位置上一干12年,在人大代表选他为县长后,由于违背了领导意图,受排挤、遭诬陷,处境十分狼狈。金林的《县委大院》围绕人事局长的人选之争,反映了正派而坚持党性的书记任国欣和玩弄权术任用贪官污吏的县长仲霏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小说所揭示的官场角逐现实,充满奸诈、倾轧甚至血腥。这些反映我国基层政权的官场现实的作品,将一幕幕正义与邪恶、清廉与腐败、党性与帮派、气节与金钱的尖锐斗争呈现在读者面前,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惊心动魄的题材领域。在反映官场现实时,作家们的审美态度是鲜明的,对好干部、清官、正派的官,他们予以赞颂,甚至抒一抔不同情与愤懑。而对贪官污吏,则通过事件的叙述、场景的描写、人物的刻画和作者借人借物鞭辟入里的议论,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
02
着力选择重大题材,动人心魄的描述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度
当代官场小说选择的题材是重大的。作家们反映的现实生活,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执政党的声望和地位。《跑官》《买官》《卖官》《省委大院》《地委大院》,从正反两个方面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现行干部选拔制度的弊病,揭示了围绕干部的提拔和任用,党内政权的激烈的权利斗争;王跃文的《国画》,从一个人仕途命运的轨迹,揭示了干部腐化堕落的过程,勾画了一个普通干部的腐败嘴脸。他们描述的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是不见兵刃的战争,其震撼人心的力度不亚于同反动势力的三大决战。
张平的长篇小说《抉择》,描述的是一场共产党人同腐败分子的生死较量,揭示了是否进行反腐败的斗争,是关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抉择。小说揭示了三大震撼人心的现实现象:一是腐败的领导集团将导致一个企业、一个政权的衰亡。小说描写的中纺公司,是国内的几大纺织企业之一,曾经兴旺发达,为国家的纺织行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仅仅几年的时间,就被中纺腐败的领导蚕食一空,使几万职工的重型企业面临破产,干部和工人们沦为贫困。二是钱权交易,将共产党的人民政权腐蚀一空。以中纺领导集团为串联的社会各行业的腐败和上层个别领导者的腐败,以个人利益为纽带,结成了一个腐败裙带网,不仅蛀空了中纺,而且蛀空了各个层面,在上层腐败的保护伞下为所欲为。三是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揭示了腐败不除将亡党亡国的触目惊心的现实。市长李高成和书记杨诚所代表的清正势力,几乎生存在一个孤岛上,不仅长期信任的下级腐败,连呵护倍加的妻子也腐败,甚至他们所仰靠的上级也腐败。所以作者认为,反腐败是关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抉择之举,绝不是危言耸听。张平的《十面埋伏》以一个死囚犯的疯狂报复为线索,揭示了钱权交易进而演变为“黑权政治”,贪官污吏与黑社会勾结起来,把持政权,使共产党的政权变质的可怕现实。
作家们对涉及党和国家与人民命运的重大题材的深刻描写,在现实的反映和阅读反馈上,都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审美魄力。读张平等人的小说,让你心潮起伏、无法平静,可以说是在一种愤慨、忧虑和警醒的心潮中完成心灵的洗涤的。虽然他们的小说都不是悲剧,但他们对可悲的社会现实的描写,具有悲剧的审美效应。面对作家们描写的血淋淋的可悲现象,读者们在大悲大恸大撼中得到了灵魂的升华。这种现实圭义的悲剧审美效应,正是当代官场小说的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对批判现实主义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审美超越。
2
超越批判现实主义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局限
01
超越既往现实主义的时空局限,融入莎士比亚和郭沫若戏剧的浪漫气质
既往的批判现实主义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有一定的时空局限,它们只注重现实时空而不关注心灵时空。法国的达文在为巴尔扎克的《十九世纪风俗研究》所作的序言中说道:巴尔扎克把他的小说分为“私生活场景”等几个部分,“在这种分类中的每一个部分说明我们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仅仅提一下就足以再现人类生活的种种波动”。可见既往的现实主义是强调对现实事件、现实环境、现实人类生活的再现,注重的是对现实生活的逼真描写,作家的任务就是对生活做形象的说明。别林斯基是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他一再主张:“诗(文学)是生活的表现,是生活本身。”“它的显著特色在于对现实的忠实,它不改造生活,而是把生活复制、再现,像凸出的镜子一样,在一种观点之下把生活的复杂多彩的现象反映出来,从这些现象里面汲取那构成丰满的、生气勃勃的、统一的画面时所必需的种种东西。”[2](P377)可以说“美即生活”的美学原则就是当时现实主义反映生活的原则,局限于生活本身,局限于人物的外部刻画,而对超越人的现实时空的心灵的畅想和情感的飞跃却拱让于浪漫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主张文学高于生活,正如高尔基说的:“我们的艺术应该站得比现实更高,并且在不使人脱离现实的条件下,把它提升到现实以上。”[3]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逐渐滑向了概念化、模式化,脱离了人的真实的心灵和情感,仍局限于虚假的现实时空。当代官场小说在重返现实主义的同时,超越现实时空,不局限于对人物平面、外表的刻画,融进人物心灵的剖白和情感的抒发,具有莎士比亚和郭沫若戏剧对天设问、对地倾诉、对人对物裸露襟怀的浪漫气质。张平的《抉择》,可谓典范。市长李高成私访腐败分子的工厂被打,发现他所珍爱的妻子竟与他们沆瀣一气时,李高成审视自己的内心和情感:“你是不是真的感到要失去她?或者,你已经感到了必须要失去她?或者,你已经觉得你们之间已经有了一种无法逾越的东西,你们只能越离越远,已经无法再联系在一起了? 至少已经无法像以前那样再联结在一起了?还有那种相爱如初的可能吗?”类似这种心灵的剖白和情感的表述,在小说中有相当的篇幅,使读者始终在灵与肉、法与情的矛盾漩涡中受感动受震撼。小说中,省委书记在逮捕腐败分子以前,有一段长达2000多字的讲话,这在小说描写中是少见的。但这段话读起来荡气回肠、震撼人心、鼓舞民情,实际上作者表白的是党的领导和人民上下一致的心声。浪漫主义主张“艺术不能提供原物”(雨果语),人物要以诗性的原则来说话,这就是莎士比亚和郭沫若戏剧语言的诗性特色。张平以及其他官场小说作家的语言,在一定的程度上吸收了浪漫气质,因而表现出一种具有大无畏的气概和前瞻意识的理想境界。
02
在现实主义的现象摹写中融进深刻的理性思考,极大地关注党和国家的命运前途
当代官场小说的作家们,几乎都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他们关注着党和国家的命运前途和改革前景。他们继往开来地呼唤着、高举着科学和民主的旗帜。他们在揭露官场的腐败和不良现象时,与传统现实主义只注重现象描写不同,而是善于从现象深入到本质。诚如前面所讲的,批判现实主义只是复制和再现生活,他们往往是对生活表象的反映。而当代官场小说的作家们,他们在反映现实生活中党和政府内的腐败现象、国有企业的困境和瘫痪时,极力透过现象的描写,深刻揭示本质和内在原因。长篇小说《省委大院》围绕一批帮派势力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诬陷打击地委书记李涵,从而引起一场省委官场的权利角逐的描述,深刻揭示了党内的权力斗争的不正常的政治生活,实际上就是传统体制的权本位、官官相护、拉帮结派造成的。由于科学、民主的政治保障制度建设不够,致使封建基因在党内生活中蔓延。小说在描写廉洁战胜腐败、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的斗争中,对正反两方面的力量对比,始终没有脱离个人的因素。如果小说中没有高人一等的省委书记和省长属于“正派人物”,那么要战胜司徒达成的帮派势力几乎是不可能的。再看一看张平的《抉择》和《十面埋伏》,小说里面最终的胜利都不全是法制和人民的胜利,而是权高一等的个人领导者的胜利——即个人权力的胜利。作家们反映生活既是现实的又是清醒的,他们这是对现实的真实写照,又是对现实的深刻批判,从而带给读者深沉的思考。
张平的《抉择》对国有企业的困境和腐败滋生的土壤有着深刻的发现。小说形象地描述了集体腐败产生的一群蛀虫,蚕食了社会主义的根基,蛀空了企业的躯体,中饱私囊而整垮了国有大型企业。一群腐败分子——上至个别省委领导、市委官员,下至企业头目,为什么能在市委书记、市长的眼皮底下甚至枕头边上为所欲为,极其贪污腐败之能,就在于上有红伞保护、中有领导吃喝、下有利益裙带关系。正如李高成说的:“摧毁和颠覆着改革的,把人们对改革的热情全部变为对改革的憎恨的,正是眼前的这一群人!”这种体制建设中的弊病,是腐败赖以产生的土壤。要惩治腐败,就必须首先正本清源。
在当前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巾,钱权交易滋生的腐败是较常见的现象。然而张平等作家却更深层地看到了钱权交易演变为“黑权政治”的极度危险,担忧着党和国家的某些地方政权变质的可能现实。张平的《十面埋伏》,揭示了一个十恶不赦的残暴的黑团伙,他们用杀人越货的钱大肆贿赂公安和政府官员,在省城和市结成了罪恶的关系网,致使许多抢劫杀人特大案件无法侦破。而血债累累的死刑犯却接连被改为死缓、减刑,甚至被保释,导致反对司法腐败的斗争上升为血与火的斗争,许多优秀的公安干警付出了鲜血和生命。金林的《县委大院》描写了一个小小的县城,为了争夺一个人事局长的位置,就有干部买通黑社会的杀手刺杀对手。这不是小说家在编造骇人听闻的故事,类似这样的黑幕新闻不是多次见于报端吗?邪教、会道门、黑社会势力,他们的出现和猖獗就是与统治阶级的各类腐败联系在一起的,无须论证,这是有无数朝代的衰亡历史为鉴的。腐败将亡党亡国,这是历史的回音,也是当今现实主义的作家们用文学之笔敲响的长鸣的警钟。
3
现实主义的灵魂——典型人物的刻画,展示现实主义的永久魅力
01
鲜明的性格和个性化人物的刻画
恩格斯曾经说过,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因此现实主义作家把典型性格的刻画作为人物塑造追求的最高境界,乐此不疲。现实主义美学理论的开山者之一的黑格尔认为,“性格就是理想艺术表现的中心”,性格就是个性化的“这一个”,“但是真正的自由的个别性,如理想所要求的,却不仅要显现为普遍性,而且还要显现为具体的特殊性,显现为原来各自独立的这两方面的完整调解和互相渗透,这就形成完整的性格,这种性格的理想在于自相融贯的主体性所含的丰富的力量”[21](P294)。可见恩格斯所说的典型性格,就是黑格尔所强调的完整性格,即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主体性和丰富性的统一,就是现实主义所着力刻画的个性化人物。
当代官场小说的作家们遵循了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着力刻画人物的鲜明性格和个性,从人物性格的发展历史来刻画人物性格,充分突出了典型环境对人物性格形成的作用;在个性化人物的塑造方面,以其主体性和丰富性的统一,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物。王跃文的《国画》,把人物置于现实官场环境当中,通过主人公朱怀镜的变化轨迹,刻画了一个贪婪自私的性格的形成。朱怀镜从一个小小的副县长,兢兢业业地干到市里的副处长,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玩弄权术的好处,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在编织权力和关系网中游刃有余,同时又升官发财,一步步升为握有实权的财政厅副厅长。当然,朱怀镜免不了好梦做尽的下场,但他的腐败堕落却发人深省。张平的《抉择》,高度注意了人物的主体性格和丰富性的统一,始终突出了市长李高成坚持原刚,有坚定的党性,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正义凛然,但又始终把人物放在利与义、肉与灵、情与法的矛盾冲突中,从多方面刻画出人物的丰富性格,避免了人物的平面化和概念化,使李高成的形象既有现实高度又有真实性,为党的高中层干部形象的塑造树立了典范。常弼宇的《搬家》刻画了现实官场铸就的“不好不坏”的县委书记的复杂形象,小说中的叶黎新有事业心,有开拓精神,敢想敢干,也不为自己谋私利;但又有奸狡的一面,使用欺骗的手段,巧施美人计,钻政策的空子,本位主义;同时,情感上也有心猿意马的时候。正是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充分显示出人物的个性化特色,为当代官场小说刻画了一系列富有个性的典型人物。
02
善于揭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刻画立体化人物的同时,提升作品的理性层次
当代官场小说由于吸收了浪漫主义的气质,更加注重人的内在意识表现,因此在人物的心理描写上与传统现实主义的表象化是不同的。当代官场小说注意了人的复杂的矛盾心理的描写,胡发云的《隐匿者》就细腻地描写了副市长吉为民因为一篇寻找“隐匿者”的文章,引发了他对“文革”中的所作所为的回忆,他就是他的老校长的女儿寻找的隐匿者之一。他现在才知道,就是当年他和几个红卫兵的行为,使老校长走上了绝路。一种正义感促使他坦白自己就是隐匿者,而另一个声音又在告诫他,这样做的结果将使他失掉既得的一切。吉为民就是在内心的冲撞中不断地淘洗灵魂,从而走向坦诚的境界。田东照的《跑官》也揭示了县委书记郭明瑞原本是为大家称道的从不跑官的干部,在现实的提醒下,不得不跑官的无奈心理。此外,张平的《抉择》也非常成功地刻画出李高成面对他挚爱的妻子因腐败触犯法律的矛盾心理。当代官场小说还注重通过对人物的精神境界的描写,提升小说的理性层次,深化作品的主题。个性化的人物既要有形象鲜明的外部形象,也要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构成当代的立体人物。当代官场小说在充分刻画立体人物时,还通过对内心的揭示,挖掘人物的精神境界,从而使作品的主题得以深化。《抉择》就是通过对市长李高成、市委书记杨诚丰富的内心描写,揭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境界,揭示了反腐败斗争的尖锐和决定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也揭示了反腐败斗争必然胜利的前景。
03
现实主义人物画廊的建造——永葆现实主义的艺术魅力
达文在评价巴尔扎克的《十九世纪风俗研究》时说: “他的人物画廊展开在我们面前——丰富、取之不尽、永远完美。”的确,现实主义的人物画廊在文学大厦中,确实是丰富而取之不尽,永远完美的栩栩如生的画廊。当代官场小说也秉承了现实主义小说的优秀传统,在各种潮流蜂起的当代文坛上,再度建造了精彩纷呈的人物画廊,使现实主义在起伏中永葆魅力。展开当代官场小说的画卷,《抉择》里市长李高成疾恶如仇、清正不阿、重亲情而更重道义;市委书记杨诚成熟稳健、凛然正气、善解人意;以及那些腐败分子两面三刀、谦恭中隐藏杀气、温情里暗下砒霜,无不历历在目。《十面埋伏》则塑造了一群基层公安干警和群众干部的义无反顾的英雄群像:普通侦察员罗维民的英勇大义,公安处长何波的沉着老练、无私无畏,公安局长史元杰的灵活机智,刑侦科长代英的铁肩担道义;《国画》里朱怀镜的权欲膨胀、小人升天的丑陋;《隐匿者》中副市长吉为民的勇于反省和襟怀坦荡;《跑官》里郭明瑞的尴尬和无奈;《省委大院》中李涵的忍辱负重、心地无私而眼界开阔,宋吉的朴实和脚踏实地、深入基层,以及张杰的玩弄权术、拉帮结派,苟绍德的投机取巧、百般钻营,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呼之欲出。人物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延续者,是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的主要对象,从批判现实主义开始,文学家们就十分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注重刻画各色人物的典型形象。当代官场小说继往开来的人物画廊的建造,不仅使当代文学的形象塑造更加精彩,而各色官场人物的生动的形象呈现,使我们看到现实主义永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当然,近年的官场小说不是没有遗憾之处。在人物塑造上,由于作家带有一定的理想色彩,不难看出其概念化的影响还时有存在。在张平的《抉择》中,李高成和杨诚都被刻画得太完美了,尤其是李高成,作者似乎不愿他有一点污点。他深爱着的妻子,他一手提拔、十分信任的若干部下,构成了巨大的骇人听闻的集体腐败,李高成竞一无所知。作者解释为亲情遮住了视听,这不太符合情理,难道他真不懂家里花木的名贵吗?没有警觉家里的日常开销与收入不符吗?几万人的大型企业一天天垮掉,就一点没有引起他的警惕吗?小说中的杨诚,就几乎是正确的领袖化身。由于概念化的存在,有的官场人物的刻画,好人和坏人的分晃线十分明确,好人没有缺点,坏人坏得透顶,这在《抉择》《十面埋伏》《省委大院》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另外,缺乏现代民主意识,青天形象几乎是当代官场小说的通病,在处置腐败时都要依靠一个最高的个人权柄。也许这是现实现象,但作为发展的现实主义,作家们应该要有现代化的理念。
参考文献
[1]若虹译.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3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下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3]高尔基.论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55。
本文首刊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1年4月
作者介绍:
毛克强:宜宾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教授,宜宾市社科联副主席,宜宾市评论家协会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