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评论‖大型评论集《评论四川》经典文章连载(一百零八)——水墨雪山画创作的实践感悟

李兵 评论四川 2018-10-05

水墨雪山画创作的实践感悟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黄宗贤博士在他的文章中写道:“在当今中国画坛,表现高原雪山最多的一定是李兵;为了面雪山,探索出一套独特的表现高原雪山画理画法的是李兵;因画高原雪山而形成独特鲜明画风的是李兵:李兵无疑是画坛水墨雪山画的坚守者,是用丹青讴歌高原雪山的深情歌手。李兵在漫长的时间里,钟情地面雪山,建构了水墨高原雪山的全新图式与表现技法,可谓独一无二。”

黄宗贤博士的评价,既是肯定也是鼓励和鞭策。其实,这一路走来,画家收获得更多的是探索的艰辛和实践的感悟。

01

创作与创新是画家的责任担当

长期以来,由于交通、气候、语言和饮食等条件的影响,西部雪域高原很少有人,特别是很少有画家前往近距离观看,因而水墨冰雪山水是一个少有人涉足的领域。虽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有些艺术家如吴作人、董希文、司徒乔等人深入到青藏高原采风,创作了一些表现雪域高原风土人情、自然山川的作品,但多为写生性质的油画,而中国画中一直少有以高原雪山为表现题材的作品。

由于我在康藏高原工作了十年乏久,因而酷爱那圣洁的雪山、苍莽的松林和那无垠的草原上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牦牛,酷爱那只有沁人肺腑的清新气息,没有尘世喧嚣打扰,美丽而神秘得令人流连忘返的西域大地。每一次走进草原、走近雪山,我都会有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感觉、不同的收获、不同的升华。所以只要我到了雪山下,便能待多久便待多久,一直看着雪山随着太阳、天空、云彩的变幻时而金灿夺目、时而银光挥洒、时而腾云拨雾、时而身披红霞,自己也仿佛置身仙境。随着对大自然神奇造化的陶醉,我逐步认识到,西域高原集空旷、雄奇、博大、神秘于一体。作为一个画家,要在画面上把雪山所蕴涵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必须首先从技法上解决问题。在多次用前人已创造出的各种皴法画雪山都失败后,我不断亲临雪山观察体会,尝试以景象概括形象、从本象提炼皴法,最后终于探索成功了一种新的皴法一一“块斧劈皴”(这种皴法后来被不少著名书画家和书画理论家、评论家所认可)。有了这种皴法为基础,我在创作西域雪山画时,注意了用笔与留白的结合、用墨与用色的结合、雪光与山体的结合、雪山与天空的结合,使画面近看有质,远看有形,粗看有势,细看有味,画中有意,画外有情,使作品具有了浓郁的西域雪山特色。其实,创作雪山画和创作其他山水画一样,需要用真情去品味自然,用心灵去构思画面,用充满激情的笔去表现心中向往的美。不仅要创作,而且要创新,这才是一个画家应有的担当精神。对我而言,我现在所画的已不仅仅是西域雪山的艺术形象,而是我心中所追崇的精神和价值观的化身。我的绘画符号完全是雪山情结的宣泄和思想感情以及人生思索的流淌!可以说,我画雪山是为了展示雪山的内涵,是为了爱和推崇,是为了追求美的感动,而不是为了绘画而画,更不是为了卖画而画。观画者从我的画中看见的是自然的美好,受到的是心灵的洗礼,体味的是人生的境界,获得的是积极的能量,所以,这可能才是我的画受到社会各界普遍欢迎和赞赏的真正原因。

02

中国画创新发展的核心是在笔墨语言和表现形式上有新突破

支撑中国水墨画民族特色的基础是以点线(皴法)变化为主的笔墨语言。传统水墨画以不同的点线(皴法)和墨色变化来概括物象,千百年来被画家们熟练运用。但传统水墨画的笔墨语言却难以淋漓尽致地表现高原雪山。于是,我以自创的“块斧劈”皴法(有的美术理论家也称之为“李兵冰雪皴”)来表现雪山的岩石或冰川结构,在堆雪的位置留下空白,然后通过积墨、积色、积水和环境烘托,“挤”出雪的质感、“衬”出雪山的色泽(“挤白”法和“衬白”法)。这样面出的雪山客观真实、亮丽多姿。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创造性的新皴法和新染雪法不仅解决了千百年来难以融合的黑白矛盾,而且填补了用中国画技法生动表现高原雪山的中国美术史空白。

我认为,以水墨画表现高原雪山,不仅需要笔墨技巧,讲究笔墨韵味,还必须强化形式美感,突出画面语言的象征性,通过既艺术又直观的表现形式,再现高原雪山挺拔、雄峻、坚韧、神圣之美。众多雪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敬奉为神山、圣山,受到顶礼朝拜。因此,水墨雪山画无嶷应将雪山雄姿作为主要对象,并且以写实的手法,刻画出它独特的壮美。

画水墨雪山画,关键在于墨色的把握和雪的烘托。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和雪的厚薄明暗皆取决于雪山所处的季节和时空。春、夏、秋、冬和早、中、晚及阴、晴、霞、雾都有不同的雪山面貌,因而也就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例如:春天的雪山冷峻而活泼;夏天的雪山单薄而亮丽;秋天的雪山清澈而高远;冬天的雪山凝重而庄严;早上日出时的雪山金光呈瑞、充满朝气;中午烈日当空下的雪山雪光耀眼、正义凛然;傍晚霞光映照的雪山多彩迷人、令人遐思无限……这就要求画家要针对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不同时段的雪山特征来进行创作,像刻画领袖人物一样刻画雪山,像描写历史事件一样描写雪山,像创作抒情诗一样创作雪山。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表现出雪山世界神奇、粗犷、博大、高远的地域特色和坚忍不拔、清逸雄浑、天人合一的独特意境。

画水墨雪山画还要生重构图艺木,我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概括了“六感”:远近有通透感;高低有错落感;浓淡有虚实感;向背考差离感;穿插有掩映感;色彩有时空感。

“远近有通透感”是指要防止所有的留白都在同一个平面上分不出远近。“高低有错落感”是指画的雪山山峰要有主有次、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浓淡有虚实感”是指用笔用墨要根据雪山的布局和云雾的分布有粗有细、有轻有重。“向背有距离感”是指在处理雪山的光感时要分清楚阳山和阴山及山的转折和朝向。“穿插有掩映感”是指无论画雪山和雪山的配景都要注意人的视觉关系和物象间的交织关系。“色彩有时空感”是指雪山画的赋彩要根据时间、气候、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03

深入生活、感悟自然是中国画创作的生命线

习总书记说,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

要让创作出的作品活起来,最终成为精品,首先要让自己的思想活起来。如果大脑中装的就是陈芝麻烂谷子,你不可能倒腾出精美的精神食粮。正如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所讲,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思想精深实质上就是自然物象精神化与心灵物化的高度重合,反映到具体作品上,古人绘画专业术语的类似表述就是“气韵生动”。气韵生动的作品才是画家活的灵魂的展示,要达到气韵生动,画家必须用满腔的热血和活跃的思想去唤醒自然的潜在意识和语言表达,然后用与之相符的表现形式和手法为之代言。但凡好的作品,都是根据自然物象的典型特征,选择或创造能展示其特征的用笔、用墨、用色和用光,以点线皴擦、干湿浓淡和明暗虚实来描绘自然、诉说生命、展示思想和宣泄性情,而不是单纯笔墨技巧或制作方法的展示。气韵生动不是仅靠技法层面就能解决的问题,作品的气韵是与画家命运息息相关的东西,是画家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自然流露。凡高的画就是因为把他自己的爱和恨、压抑和扭曲,以及他生命中的种种感觉,统统展现在了他的画面上,因而才让人感动。艺术精湛和制作精良则要靠画家的专业修为来解决。所谓专业修为,既包括专业知识修为,也包括职业精神修为。

专业知识的修为就是要精研传统、勇于创新,古人传下来的技法是古人探索、思考和实践的结果,今天我们如果没有新的探索、新的思考和新的实践,就谈不上在传承基础上的发杨光大,没有范宽的枕石听泉就没有《溪山行旅图》,没有黄公望82岁高龄还去感受富春江风光就没有《富春山居图》。

职业精神的修为就是要培养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要主动培养人性的真善美,努力发现社会和大自然中的真善美,要真心实意沉下去深入生活、体味自然,要静下心来打基础,精益求精搞创作,努力用自己的作品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使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达到有机统一。

本文首刊于雅昌艺术网http://artist.artron.net/20160819/n858963.html,2016年8月19日

作者介绍:


李兵: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一级美术师,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山水画会名誉会长,四川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成都市美协顾问,四川省西部中国书画院院长。



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