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风故事】俞敏洪和他不寻常的母亲

2017-02-26 九州家风

导读: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母亲身上具有思维活跃、坚持不懈、积极上进、不甘人后等优良品质,深远影响了儿子。她说交朋友要看本质,要重视文化教育,都非常具有远见。


       新东方培训学校创办人俞敏洪的人生,是一部传奇。

  

       神奇老妈

  俞敏洪谈起成功学来,嘴里一大套一大套的,诸如坚持不懈、积极上进、不甘人后等,让人肃然起敬。其实,俞敏洪身上这些宝贵的成功者的品质,都是儿时受母亲影响而形成的。

  俞敏洪的母亲李八妹,生得瘦瘦小小,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老太太。她的童年过得很艰苦,出生8个月就失去了父亲,母亲一手拉扯大8个孩子,靠给人纺纱织布为生,一天只有两顿稀粥喝。

  她10岁的时候学做衣服,为家里多少添一点收入;14岁的时候随姐姐到江阴纺织厂工作,路程很远,每天要来回走20里路。她当时还算是童工,每天工作要做足12个小时,还不提供伙食,只能自己带点冷稀粥喝。19岁的时候,江阴解放,纺织厂由共产党接管,规定每天工作8个小时,还提供伙食,大大减轻了工人的负担,改善了工作条件,她欢喜得不得了。

  她从小没读过书,一个字也不认识,后来就去上了扫盲班。当时她是纺织厂的质量检查员,常常需要写字。她怕丢掉这份好工作,拼命努力学习,硬是从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学出了点模样。现在,她动辄就能给俞敏洪写上一封“万言书”。

  1962年,她下放到农村。1963年,她当了生产队队长,就号召大家养猪。她说:“从1963年开始,到俞敏洪1980年考到北大上学,我一共养了136头大猪。”在当时,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她还养鸡,俞敏洪当时身子骨瘦弱,她每个月都要杀一只鸡给他补身子,俞敏洪从小就是在鸡肉和鸡蛋里泡大的。

  后来,她独立办起了家庭工厂,加工发电机矽钢片。原料、设备、订单、销路……她一个人四处张罗。大家都愿意和她合作,工厂也就办得红火起来了。她的生意头脑和人际交往能力是绝对一流的,她自己两手空空不能给人家提供多少好处,但硬是能把几家生意拉到一起,借这家的力,得那家的情,让大家都红火起来。

  她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万元户”。很多农村地区的人赚到大钱之后就忙着盖房买车,改善生活条件,钱大把大把花在物质享受上。她却不这么想。有了钱之后,就想着给乡里修路修桥、办学校,让更多的孩子读书上学。她说,自己没读过书,吃了好大的亏,不管怎么样都要让后代读上书,当个文化人。



  不寻常的母亲

  这个母亲和一般的农民不一样,没有深厚的土地情结。她一心想要跳出这片土地,翱翔在更广阔的天空。她把希望都寄托在俞敏洪身上,希望他好好读书,借高考这个机会跳出乡村,走向更广大的天地。

  俞敏洪头两次高考落榜的时候,母亲就帮他张罗,想办法,四处找熟人,让俞敏洪在县里先当民办教师。打听到县里有个曹老师,曾带出了一个北大学生,母亲就去找他,让俞敏洪跟着曹老师读书。

  当时曹老师刚有了个儿子,但夫妻二人工作繁忙,曹老师的妻子身体又弱,没有奶给孩子吃。俞敏洪的母亲见孩子瘦黄瘦黄的,于是自告奋勇要给孩子当奶娘。曹老师过意不去,要付给她工资,她不肯,她一心想要报答曹老师对俞敏洪的关照。

  她带走了曹老师的孩子,养了3年,回来时孩子白白胖胖的。孩子长大后也考到了北京读大学,见到她,就亲切唤一声:“青山妈妈!”

  后来,俞敏洪考上了大学,母亲在村里办了一次空前绝后的大规模酒席,以示庆贺。农村请客,每桌一般是七菜一汤,称“八大碗席”,而俞敏洪家里是每桌24道菜,请了三个厨师,宴请全村的亲戚、朋友和老师,分中午和晚上两拨……

  俞敏洪大三那年生病住院,母亲一接到消息,立刻从江阴老家赶到北京照顾俞敏洪。她的经济头脑很厉害,那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她上火车前带很多土特产,在火车上开始卖货,下了车,不但挣回了路费,甚至连俞敏洪上学的半年费用都挣够了。

  到了北京,俞敏洪的一帮兄弟们都受到她的照顾,她帮他们洗脏衣服脏袜子,还做饭给他们吃。不过她反对俞敏洪总把朋友一股脑往家里带,她说交朋友要看本质,最喜欢挂在口头的就是两句话:“门头骑了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门头穷得冷如冰,亲戚好友不见影。”

  俞敏洪说,这些话他都听过一百遍了。不过他倒是听进了一句话,要多做慈善事业。老太太有了钱就在家乡做慈善事业,俞敏洪有了钱就往全国各地送钱办学校,母子俩在这点上一脉相承。


图片来自网络,与内容无关


  永远是孩子

  1990年秋天,俞敏洪在北大待不下去了,于是就在外面办了个夫妻店。母亲把工厂托付给别人,1992年到北京帮俞敏洪料理家务。等到1998年,老婆孩子都送出国了,俞敏洪怕母亲闲着无聊,就让她在学校周边办起了餐馆和日用品小卖部。

  老太太的特长得到了发挥。不久,学校住宿班的食堂、学校教材印刷、教师录音磁带采购等业务都被老太太搞定了,到2000年的时候,老太太名下的营业额已经有1000多万。

  新东方有的是高等教育精英分子,基层的事情是不屑去沾边的,老太太就做起了大家不愿做、不想做,也没有留心到的领域。

  比如,新东方建教学区,需要租用大楼,价格总讲不下来,老太太坐到谈判桌边,每平方米的租金硬是一分一毫地算,给新东方一年省了几十万。

  母亲希望能为儿子做尽量多的事情。但有时过犹不及,老太太做的事却成了俞敏洪的牵绊。

  新东方CEO王强刚回来的时候,老太太曾经对他说:“王强,你回来是因为敏洪待你厚,可是你待敏洪薄。”老太太认为王强1987年作为访问学者出国,是抢了俞敏洪的名额。

  老太太一通话,气得王强差点飞回纽约,也差点坏了俞敏洪力邀“海归”、强化新东方的大计。

  儿子的学校就是自己的学校,新东方上上下下的事情,老太太都爱插一手。插手太多,新东方的其他人自然有意见。可是面对强悍的老太太和“愚孝”的俞敏洪,他们也无计可施。1993年俞敏洪申请的“新东方学校”的执照,是老太太领回来的。于是每当老太太发脾气的时候,常用句式就成了:“新东方学校的执照是我领的。你们闹,我就把新东方学校的执照揣回江阴老家去!”

  王强成为CEO,俞敏洪豪爽地对他说:“你当CEO,想炒谁就炒谁。”王强第一反应是:“也包括你妈?”俞敏洪还嘴硬:“当然包括我妈。”过了10分钟,俞敏洪又跑回来对王强说:“王强,你炒谁都行,希望对我妈手下留情。”

  后来,俞敏洪反复折腾了好几年,终于把老太太给请出了新东方。

  儿女事业有成,老太太应该安心养老享清福才是,可她始终放不下俞敏洪,天下间所有的母亲都如此,在她们眼里,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永远都需要母亲照顾。


(节选自《俞敏洪传奇》郭亮 黄晓 编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