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林则徐家训(九)谈“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2017-04-26 曾敏 九州家风

林则徐简介: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民族英雄。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有启发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为教导后人,写了一个《十无益》家训,其中之六是“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意思就是:假如一个人肆意抢夺别人的财物,又将它们用来布施于人,以换取自己的利益,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林则徐此语,不是说不要布施,而是强调不能用不义之财去做好事。


布施是佛教里讲得最多的一项修行,意思是给予、施舍、喜舍。包括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大类。布施的果报功德不可思议。


“财布施”分外财与内财。身外之物叫外财,衣服、财产、金银珠宝、动产、不动产皆是外财。内财是我们的身体。内财布施有三种:一是用我们的劳力替别人服务,这是以体力布施。二是用我们的智慧替别人筹划。三是头目脑髓,若别人有需要,也能布施。器官捐献就属于内财布施。财布施得财富。


“法布施”是指很热心认真地教导人。法是方法,包括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法布施的范围非常广。例如:同学有一道题不会做,你耐心教人他,这是法布施。我会烧菜,你不会,我教你烧菜,也叫法布施。老师天天“法布施”。法布施得智慧。所以,凡是我们自己会的,别人想学,我们应当热心帮助他,把他教会,不要吝啬,不要怕别人学会之后比自己强。


“无畏布施”就是帮助他人离开一切恐怖,使他身心安稳。公安人员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安定正义,就是无畏布施。“放生”是无畏布施。医生救死扶伤,也是无畏布施。无畏布施得长寿。


         因为布施有很大功德,所以一些官员、老板喜欢在庙里烧头香、大把大把捐功德,有一些也捐资助学、修桥铺路。如果这些钱都是自己合法赚来的,布施的功德自然是很大的。但如果你所捐的钱是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敲诈勒索得来的不义之财,那就不仅没有功德,反而有罪孽。


         你想,如果佛菩萨不能明察秋毫,任何恶人只要烧香、捐钱就保佑他,那佛菩萨不是变成贪官了吗?他还怎么主持公道?


  所以,如果一个人经常布施,却没有预期效果,那么应该反省自己的发心是不是真诚?钱的来路是否正当?


佛教有“四不”、“五戒”要求,“四不”即“不作国贼、不谤国主、不漏国税、不违国制”。“五戒”即戒“杀盗淫妄酒”。妄取人财,即犯了“四不”、“五戒”,布施怎么会有益呢?


道教经典《太上感应篇》本来用语极简,但不惜笔墨,以严厉的措词,对妄取人财的后果作了详细描写:“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


以世事观之,真是如此!现在一些官员、老板虽然各方面的条件很好,但车祸、疾病、孩子忤逆、官司、离婚特别多,这都是报应啊。


         听一位朋友说,他那个乡镇,有一个老板在外多年,赚了大钱。回家乡后,捐了很多钱,为家乡人民做了很多好事,但后来还是很痛苦地得病死去,家里也很不顺利。据知情人透露,这位老板可能是靠贩毒致富。贩毒对他人和国家、社会的危害极其巨大,所以,不是捐钱就能弥补过失的。       


       布施要注意什么呢?要做到“无我”,也就是说,行善勿着心,莫住相,千万不要执着于功德。不要天天计算,我做了多少功德,要达到什么目的。要像曾国藩所提出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要像《了凡四训》中所说:“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是谓三轮体空。”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便是“一心清净,则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倘此心未忘,虽黄金万镒,福不满也。


有一些老板捐点钱做点好事,就要谈交换条件,就要大肆宣传自己和企业,其实是没学传统文化,不懂阴阳之道。《了凡四训》有云:“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所以,人们行善时,不可不察,不可不慎之啊。


  宋代名相范仲淹真正做到了“无我”。他在苏州有一块土地,风水先生对范仲淹说“此是风水宝地,您后代必出公卿!”范仲淹心想,既然此地风水能使后代显贵,那不如改为学堂,让苏州城的百姓子弟入学,将来众人的子弟都能贤达显贵,较之自己一家显贵岂不更为有益?于是立刻兴建学堂。于是,千年以来,这里出了将近四百个进士,八十几个状元。


  范仲淹用自己的俸禄供养了宗族三百多口人家,导致他虽贵为宰相,也只能勉强糊口,一生清贫。因为他的钱财都布施给了他人,范仲淹一生出将入相数十载,到年老时,连丧葬费用都不够。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谓是名不虚传啊!


   娄底天籁寺有一副著名的对联,据说是曾国藩写的:有意烧香,何必远朝南海;真心向善,此处便是灵山。 摘录与此,与读者朋友们共勉!     



多一次分享,多一人受益,多一次转发,多一次布施,感恩一切!


作者简介:曾敏,常被误作一美女,实则凛凛一须眉。名字取“敏于行讷于言”之意。曾躬耕讲台十年,后因考改行。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美丽心灵之理念,矢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兼容并蓄、知行合一,通过各种形式传播正能量,推动家风建设。


(原创不易,转发请注明作者和“九州家风”|ID:jzjf417000)

更多精彩,请点击往期:

学习林则徐家训(八)谈“时运不通,妄求无益”

学习林则徐家训(七)谈“不惜元气,服药无益”

学习林则徐家训(六)谈“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学习林则徐家训(五)谈“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学习林则徐家训(四)谈“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学习林则徐家训(三)谈“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学习林则徐家训(二)谈“不孝父母,奉神无益”

学习林则徐家训(一)谈“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