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弘扬红旗渠精神 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7-04-28 曾敏 九州家风


4月24日上午,娄底召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誓师大会。据悉,会上,省市领导作了动员讲话,下发了一系列文件,为娄底脱贫攻坚吹响了号角。


我不由想起前不久和朋友一起看过的一部纪录片《红旗渠》。我认为,娄底要打赢脱贫攻坚战,除了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还要大力学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创造的奇迹,被世人誉为“人工天河”和“中国第八大奇迹”。红旗渠于1960年2月开始修建,1969年7月完工,干渠长70.6公里,各分干渠、支渠、斗渠共计全长约1500公里,劈开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180个,架设渡槽150座,共挖砌土石方2500多万方。


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100公斤增加到476.3公斤。因此,红旗渠被林县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红旗渠今天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正像淮海战争的胜利是解放区人民用独轮车推出来的一样,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修建红旗渠同样是不可想象的。


该工程参与群众7万人,总投工5611万个。总投资1250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625万元,占37%,社队投资7878万元,占63%。民工们带着家里的铁镢、铁锹、小推车上了工地,就用这些原始的劳动工具,开始了修建红旗渠这样的大工程,并群策群力,陆续解决了石灰、炸药、水泥等问题。大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就睡在山崖下、石缝中,有的垒石庵,有的挖窑洞,有的露天打铺,睡在没有房顶、没有床、更没有火的石板上,薅把茅草当铺草,真是铺地盖天。几块布撑起来,就是指挥千军万马的指挥部。在10年的修渠中,住地再难再苦,可是整个工地上没有任何人用修渠的钱盖过一间房子。


1998年,时任林县县委书记、指挥修建红旗渠的杨贵同志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对红旗渠精神进行了集中的概括:“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红旗渠精神的具体体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有力保障。


娄底人也有“血性精神”,表现为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敢担当、有韧性、不怕死,打掉牙和血吞,这与林县人民创造的“红旗渠”精神有相通之处。依靠“血性”精神,娄底人们也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伟大的事业需要也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今天的脱贫攻坚,就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我们弘扬“红旗渠”精神和“血性”精神。


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扶贫为了人民,扶贫依靠人民,打一场脱贫攻坚的人民战争,而不能“干部干,群众看”,扶出惰性、养了懒汉。扶贫工作队要真正沉下身子,带着感情和责任真扶贫,将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让每一个项目落地生根发挥效益。要精准识别扶真贫,将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最需要的群众家中。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扎硬寨、打死仗,迎难而上,敢啃硬骨头,再大的拦路石也要搬走!

与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时的条件相比,现在脱贫攻坚的条件好了不知多少倍,我们怎么能退缩?即使贫困是猛虎,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拥有了“红旗渠”精神和“血性”精神,这场脱贫攻坚战,我们必胜!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作者和“九州家风”ID:jzjf41700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