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贺益德|家学兴,国运旺(二)

2017-10-20 贺益德 九州家风

文|贺益德

图|网络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


贺益德老师


上一篇:贺益德|家学兴  国运旺(一)


  五、复兴在望  

海内外有识之士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党中央发出号召,要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民族复兴的根本是什么呢?是文化复兴。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就进入正常发展时期,短短二十多年,便打破了板硬僵死的计划经济体制,而代之以灵活机动的市场经济体制,既奠定了经济腾飞的基础,也铺平了文化复兴的道路。


在古代,人们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帝王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大老板;明、清时期的大老板,是以八股文、试帖诗招聘各级干部,这是天下读书人最好的一个打工行业,于是千军万马都来挤这一条独木桥。


但今天的读书人,则不是面对一个垄断天下的大老板,而是面对许多地盘有限、数不胜数、遍布四海的小老板;这些小老板,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而向国家履行纳税义务,很像是周朝时候的"诸候",国家政府则相当于负责宏观调控的"周天子"。所不同的是今天的诸候没有军队,从而免去了战乱的危险;并且今天人们只要有本事就都有可能成为诸候,而不需要等待天子的分封,这是今人比周人幸运的地方。


诸候对人才的要求是品德加特长;而诸候众多,需求广泛,所以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而长年累月修养品德、精熟一艺,然后周游列国寻找施展的机会;象前面提到的吴起,最先在鲁国打工,后来跳槽到魏国,以后又跳槽到楚国,寻寻觅觅,选择自己的知音老板。今天人们打工也是象吴起们一样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家很自然地回到了战国时代的学术氛围,这是文化复兴的最坚实的社会基础。


站在世界文化的角度来看,各门科学发展到今天,已越来越靠近东方古典哲学。卡普拉先生,是当今国际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和系统论专家,他在《物理学之道》中说:"二十世纪物理学的两个基础:量子理论和相对论,迫使我们差不多用印度教徒、佛教徒或道教徒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又说:"东方思想,为当代科学提供了坚实而恰当的理论基础。"所以今天科学家的宇宙观,正在"返回到2500年前的起点上。"1988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更加直截了当地宣称:"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三十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这就可见许多有眼光的外国朋友,他们渴望中国文化的真诚和热烈甚至超过了我们中国人。


1994年,王财贵先生开始在台湾提倡儿童读经(详见王财贵:一场演讲百年震撼),1997年影响到大陆,在南怀瑾先生及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等单位的支持下,人数迅速增加,到2001年,参加读经的小朋友就有120万,直接受影响的家属和亲戚超过600万。儿童读经并未纳入正规考试,只是一种功利目的很淡的课外学习而已,而短时期内就有成千上万的热心人出来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可见文化复兴的民心基础到了何等深厚的地步!


深厚的民心基础、国内的政治局面、世界的文化潮流,已经从四面八方形成了对中国文化千呼万唤的局面,波涛滚滚,势不可挡。



贺益德老师著作


  六、星星之火  

       文化复兴要真正成功,必须落实到文化人才的培养;而历史证明,由父母做主的家塾或私塾教育才是诞生文化大师的真正摇篮。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民间办学已经渐渐形成了雨后春笋的势头;这种势头不断往前推进,会不会是家塾的复兴呢?


我们先看看国外的情况吧。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发展得最为成熟的国家;正是这样一个国家,他们"家塾"教育的涌现也出现了最猛烈的趋势。《参考消息》2001年9月9日报道,十年以来,美国很多家长给孩子办理退学手续,在家里进行教育。联邦政府公布了一项调查,在1999年,美国就至少有85万儿童的教育在家里进行。有些专家认为,实际数字还应该多出一倍,那么,这一年留在家里的孩子就达170万了。以一个学校500孩子计算,一年之内,就走空了425个学校!可是曾任美国教育部长的威廉.贝内特先生,还在美国到处游说,对这种家庭式教育大加提倡,所以退学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这种日益增长的退学热潮,说明在美国社会里,品德和才能在个人前途的重要性上已经渐渐上升到压倒一切的头等地位;于是学校文凭就显得无足轻重、甚至毫无价值了,象中国的战国朝代一样;而退学回家、放下万缘、十年磨一剑,就成了最符合实际的选择。


美国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只要我们的市场经济继续发展和完善下去,文凭社会必然会让步于德才社会;而我们四千年成功的经验和百多年失败的教训已经充分证明,孩子们德才的培养,由孩子们的父母们把关要千倍地胜过由学校把关,所以家塾复兴就成了历史的必然。近几年的报纸电视,已经零零碎碎出现了这方面的报道,星星之火,已经有人点燃起来了。


  七、人造孤儿  


        美国人渐渐钟情于家庭教育,中国人自古只存在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今天盛行的学校教育,到底有些什么区别呢?


家庭教育是由孩子们的父母做主,也就是由最深厚的爱心做主。

凭这一份爱心亲自施教,会最自觉地任劳任怨;

凭这一份爱心聘请老师,会请到最相投、最敬业的老师;

凭这一份爱心选择教材,会使孩子们读到最精辟的典籍;

凭这一份爱心设计教案,会最大限度地精益求精;孩子们的缺点,会最忧心地去纠正他们;孩子们的长处,会最欢喜地去鼓励他们;孩子们的前途,会最深远地去考虑他们;孩子们的焦虑,会耐心地去疏导他们;其他人的教学经验,会最虚心地去吸取;教学中的一切问题,会最善巧地去解决;孩子们的兴趣特长,会最周到地去照顾;人世间的美丑善恶,会最具体地去指明;最持久的恒心、最彻底的苦心、最精密的细心、最无我的道心……无不一一现成,来如泉涌,完全用不着政府或其他外力来督促或激发。


父母因为是全权负责人,所以自自然然以身作则;父母与老师关系直接,所以声气相通、事事落实;于是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往往高素质的学生成就了,高素质的父母、高素质的老师也一并成就了;传承到两、三代,就会出现"家学渊源"、"书香门弟";这样的家风渐渐普及,世风就会大变;"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就会复见于今日。


学校教育,是由教育行政机关、校长和老师们做主,千百年来父母这一"全权代表",就一落千丈到什么发言权都没有了。笔者从小学读到大学毕业,以后又一直在学校教书,前前后后在学校住了33年;这么漫长的岁月,从来没有见过哪一所学校选择教材、安排课程、设计教法、召开教学研讨会、调动或聘请老师等等,征求了哪一位家长的意见;所以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处在"父母双亡"的状态,也就是孤儿状态。


社会上父母双亡的孤儿,就算有慈善机构的照料,也极难消除心中的阴影;即使由别人领养而有了后爸后妈,也极难贴心,所以才有可怕的"后娘的拳头。"


那么校长们的爱心如何、老师们的爱心如何呢?笔者扪心自问,又观察别人,实实在在是还比不上后爸后妈、还比不上慈善机构啊!


这也并非校长、老师们特别差劲,而是第一:他们并非直接受聘于家长,所以不必那么尽心尽力地向家长负责;第二:孩子们并非他们所亲生,要求他们有父母一样的心态,是一种不符合人情的苛刻、刁难。但危险也就在这里,由学校负责孩子们的教育而父母们一概不管,等于是由路人负责婴儿们的照料而生母们一概不管,稍通人情世故的人就会知道,这里面的暗伤之大几乎不可估量!而现在的孩子们,整天整天住在父母们无权干涉的幼儿园或学校,也就是整天整天托付给后爸后妈都不如的人,这岂不是人工造成了一园一园、一校一校的受伤孤儿吗?


孩子们的父母,因为长年累月被排斥在教学活动之外,就渐渐退化成了只负责孩子们学费和生活费的"慈善机构",退化成了全然没有教育意识:吃喝玩乐,无所不为,身教全无;束书不观,自甘浅陋,言教全无。他们把孩子们的成长责任一古脑儿推给学校,只在期末看看孩子的成绩单,分数好,就笑一笑、夸几句、奖励几张钞票或几件玩具;分数差,就打一顿、骂几天,如此而已。孩子们在家里的处境也几乎象个孤儿。


教育成功最根本的条件,是刻骨的爱心和彻底的责任心;有了这份爱心和责任心,即使父母是文盲,孩子也有可能成长为可观的人才。但学校教育恰恰无法具备这一根本条件,所以蔡元培的北京大学名师巨匠那么多,也培养不出青出于蓝的学生。



  八、家教奇迹  

在绝大多数父母淡化了、甚至放弃了管教子女的今天,也有极少数父母特立独行,亲教子女,于是又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四川成都的刘卫华妈妈,从女儿刘亦婷零岁起就开始苦心栽培,到女儿十八岁时,同时被美国蒙特豪里尤克学院、威尔斯利学院、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四所大学所录取,哈佛大学在录取通知书上称赞她女儿有"不寻常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


湖南长沙的周传鸿妈妈,在美国本来是自己留学,但看到五岁的女儿缪茵有钢琴方面的天赋,就毅然放弃自己的学业而全力培养女儿。她每天都长时间陪女儿练钢琴、做作业、谈心;上街买东西,每一次都不超过一小时,不问价、不比较以节省时间。女儿除了在学校上课,就是在家中或老师那里练琴。有一回亲人们带她去游乐场,她竟然什么都不敢玩,因为从来没有玩过。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六岁到十三岁,她就连续七次在美国或意大利高水平的钢琴比赛中夺魁,被誉为"比珠宝还珍贵的中国神童";许多世界第一流的交响乐团特邀她合作演出,足迹遍及北美、南美、亚洲、欧洲。


江苏南京的周弘爸爸,女儿周婷婷出生时就是半聋,一岁半时因病打了一针庆大霉素导致双耳全聋,医生说:"她今后唯一的出路是上聋哑学校!"但是由于爸爸的精心照顾和辅导,女儿不仅有能力进入普通小学与正常孩子一起成长,而且在小学连跳二级;以后一路过关斩将,直至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又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而受到江泽民主席的接见。这位爸爸教育女儿的经验,后来概括为"赏识教育",在国内外影响很大。


在中国音乐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盛氏小提琴之家",一家三代出了十二位小提琴人才。这得归功于家长盛雪。盛先生是南京艺术学院已故的小提琴演奏家,以严格教育小孩闻名,他说:"如果不严,孩子们现在快活,但长大后一事无成,抬不起头来,就会恨我们。"小儿子盛中兴在谈到爸爸的教学时说:"爸爸一个人,比一百个监考老师挑的毛病还要多,我怕爸爸胜于怕每一个监考老师。""跟爸爸练琴,我的胆量早就练出来了。"在盛雪的严格训练下,儿辈盛中国、盛中华、盛中秀、盛中龙、盛中翔、盛中荔、盛中红,孙辈盛小华、盛洁,无不一个个功底扎实、出手不凡;尤其是长子盛中国,权威人士称他为"杰出的音乐表演大师"、"中国的梅纽茵。"


上述父母,都是让孩子们在学校读书,然后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补上父母教育这一课,其效果之巨大,已非常惊人;而翻译家傅雷先生,却别开生面走了一条最接近私塾教育的道路,所以他的教学成果也就更上一层楼了。


傅聪是傅雷的长子,他8岁多的时候,爸爸妈妈就让他从学校退了回来,钢琴、英文、数学另请老师;本国语文,由爸爸亲自掌握。傅雷记下了这一教学经历:"从孔、孟、先秦诸子、国策、左传、晏子春秋、史记、汉书、世说新语等等上选材料……把语文知识、道德观念和文艺薰陶结合在一起……从来不直接讲解,只用旁敲侧击的言语指引他,让他自己找出正确的答案来;误解的地方也不直接改正,而是向他发出许多问题,使他自动发觉他的矛盾。"这种教育进行了6年,奠定了傅聪厚实的东方文化根底,所以他能独具慧眼地吸收西方文化,年纪轻轻就成长为享誉国际的钢琴演奏大师。傅聪出国后,傅雷继续用书信的方式与他交流,于是诞生了一部家喻户晓的千古绝唱:《傅雷家书》。


(未完待续,请关注本号“九州家风”,后面的内容更精彩)

作者简介:贺益德,1963年出生于双峰县农家,198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先后任教于桂林陆军学院、双峰教师进修学校、湖南娄底师专、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受龚坤堂、王憨山、曾彩初等亲近私塾出身的老先生影响,大学时读背大量的古诗文,工作后大为受用。1993年开始带大学生读“四书”,1999年让女儿退学回家,专修经史,有亲友见贤思齐,遂将孩子附读其家,“家庭私塾”渐成气候。后全国各地许多家长慕名竞相把孩子送到他的“家塾”,良好的教育质量让家长们放心、欢喜。历今十余年,吸引在家读经教育的同道者,形成了湖南娄底贺益德老师家塾群,成绩斐然,树立起当代私塾的典范。其所在的大家庭近年被授予“湖南省十佳书香家庭”、“第八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本文节选自《家学兴,国运旺》一书。文、图均来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向贺益德老师致以诚挚谢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