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风故事】清芬日守传家风

2018-01-11 曾樾 九州家风

文|曾樾    来源|娄底日报    编辑|曾敏

曾樾生活照。来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


或许您感兴趣九州家风|从荷叶到嘉祥:依教奉行是对曾氏先贤最好的纪念


100多年前,曾国藩就在告诫家人要勤俭孝友。曾国藩“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他得知建富厚堂花去七千串钱“深为骇叹”,不知“何颜见人”。


为防止家中子孙沾染不良品性,曾国藩反复教育家人要提倡勤俭戒除骄奢。在京城见到众多高官子弟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他坚持不让自己的孩子住在繁华城市;曾国藩时时提醒家人,饭菜不能过分丰盛,衣帽不要过分艳丽;家门不得悬挂“相府”“侯府”牌匾;出门必须轻车简从,考试前后不允许拜访考官等。


在曾国藩看来,教育后人立足社会,确保这个家族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关键在“勤俭”两字,“勤俭”被家中视为名门望族能否延续的试金石,“勤俭”是曾家打不破的家规。


时光斗转,岁月沧桑。曾家香火自先祖曾文正公延绵至今已到繁字辈。曾氏后裔秉承家训,重耕读、重孝友、重勤俭、重睦邻、重践行之家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在我心目中,曾家兴盛既得益于承家训,也是传家风、重家教的必然结果。


曾国藩画像


我虽是曾国藩嫡传六世孙,但对家世的了解大都在2006年首次回到家乡之后。走进富厚堂的那一刻起,随着对曾家几辈的了解,耕读传家、勤俭持家思想深深地烙印我脑海,使自己很快融入这个家庭的精神世界。儿时多随父亲和姑姑宪源生活,家人教诲和生活熏陶,对我的人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不管是一寸钢还是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千里打柴不能一日烧。”记得这是儿时姑姑教我的一首歌。学唱歌、道家训,使我开始懂得勤俭的道理,父辈们的身体力行,自幼成为我效仿的榜样。


父亲对生活的节俭近乎到苛刻程度。写文章用过的稿纸经常翻过来再用;大热天偶尔赶上饭菜变质,老人不忍浪费,硬是要带头和家人“分享”;父辈们从不讲究衣着穿戴,一身衣、一块表、一件家具或伴随大半人生。现在,父亲和姑姑留下的补了又补的衣物,成了我教育后辈勤俭持家的最好教材。而在我心目中,长辈们勤奋学习的示范作用、省吃俭用的生活作风,是留给我们后人最好的教育。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衣着朴素平常,用餐营养健康,居室凑活够用,出行绿色便当”。我如是要求自己,同时寄希望下一代人继续保持良好家风。这,就是曾家的家风,是人生必须养就的良好习惯。个人以为,不论物质丰富到什么程度,节俭总不为过。看似简单的道理,有这样的认识作基础,就不难理解曾文正公“家勤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之教诲,传承家风自然有了责任与担当。

作者:曾樾,曾国藩六代孙,原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中心小学校长

更多精彩,请点击:

传承曾氏好家风

清明祭祖思家风

九州家风|从荷叶到嘉祥:依教奉行是对曾氏先贤最好的纪念

父爱如山——清明时节感怀父亲

范仲淹家风故事

曾国藩:我一生,就是三个字

曾国藩: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曾国藩:写给祁同伟的信

“井盖哥”王勇光坚持做好事是家风

【家风故事】郭和生:有情有义好家风

【家风故事】父亲:我人生的好导师

【家风故事】李文华:好家风代代传

【家风故事】俞敏洪和他不寻常的母亲

【家风故事】她生5男8女,40岁守寡,一手培养13个博士,教子经只有15个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