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邹蝶嫩:家风好似根与魂

2018-01-16 邹蝶嫩 九州家风 九州家风

文|邹蝶嫩      来源|娄底日报     编辑|曾敏


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去外婆家过暑假。记忆中,总是在外婆踩缝纫机的声音里入睡,总是在清晨鸡鸣时看着外婆起床。懂事后,才知道她的艰辛和不易。外公是单传,有6个姐妹,外婆生了5个女儿,才有了我舅舅,一家老小近20口人在一起生活了十几年。外公常年在外工作,收入微薄,照顾公婆、教育子女的重任就落在了外婆一个人身上。还好她身体硬朗,心灵手巧,既能养猪种地,也会裁衣挣钱,勤俭持家,硬是把6个子女都送完了高中,培育成才。


外婆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不会说什么大道理,但言传身教,三观正,家风严。她总是教育子女要孝敬长辈,善待他人,也总是身体力行,从未见她和人红过脸,也不曾听她背后话人长短。几个未出嫁的小姑子和女儿年纪相仿,她从不偏袒谁,家务、农活平均分配,责任到人,姑娘们每天都自觉完成任务,丝毫没有怨气,大家庭被她管理得井井有条。直到现在,逢年过节姑奶奶们都经常拖家带口回家拜访,几代人一直和睦相处。



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家人耳濡目染,个个勤快孝顺,团结互助。1997年,年过80的老奶奶离世,大家都说辛苦一辈子的外婆终于可以安享晚年了。但就是那年,她上屋顶收东西从梯子上摔了下来,颅内出血。我的外婆,在她操劳一生,养大了子女,送走了老人后,自己倒下了。还好老天眷顾,外婆捡回了一条命。在三姨医院宿舍的小房子里,曾经被她照顾过的小姑子、子女们轮流照顾卧床的她,每天打针喂药,照料饮食起居。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外婆的病床边总是有家人的陪伴,外婆的背上从来没有长过褥疮。


半年后,勤劳的外婆从医院回到家,再也不能操劳了———她偏瘫了,照顾别人一生的她以这样的方式休息了。在最需要亲人关爱的时候,我的姑奶奶们承担起了照顾嫂嫂的责任。六姑奶奶两口子更是回到了老家,与哥嫂作伴。子女工作忙碌,很少在身边,但逢节假、休息都会回去探望、陪伴。如今外婆已75岁高龄,身体每况愈下,20年来,她念叨最多的就是对不起子女,给家人添了麻烦。很多次她旧疾发作,都忍住不说,默默承受,她无论什么时候都只想着别人,从来没有想过自己。


儿女、儿媳、女婿们对老人都很孝顺,这是晚辈正在为老人剪脚指甲


外婆就像这个大家庭的根和魂,将我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不管谁的小家有事,大家庭里总是有力出力,有物出物,无私奉献。我从读小学起就在三姨家吃中饭,一吃就是五年。高中期间,又是五姨每天在学校附近给我做饭。我家的客房十几年来总是住了亲戚家读书的孩子,从表舅的孩子到表弟、堂弟、表妹,不仅要关心他们生活,更要注重教育,但我父母从来都无怨言。2013年,我在娘家待产,三姨跑上跑下带我产检、联系医生、陪我手术;三姑奶奶在医院没日没夜照顾了我们母子5天;大姨、四姨经常带来土菜、鸡蛋给我补充营养;五姑奶奶把家里的卫生工作承包了起来;五姨每天过来帮忙做饭、带孩子,小半年时间都是几家人在一起吃饭,其乐融融。2014年我表妹生孩子也是如此。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家庭的温暖总是长伴我们左右。



家风正则全家老少作风正,德行正,行得正。如果说家是一艘船,外婆就像风和桨,她的善良勤俭、宅心仁厚如皓月当空,时刻提醒着我们前行路上要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将身体力行,自律正己,做好优良家风的实践者、传承者,让家族的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谨以此文功德回向给老人家及所有子孙,

全家幸福吉祥!

作者简介:邹蝶嫩,新化县天门乡干部

更多精彩,请点击:

范仲淹家风故事

清明祭祖思家风

传承曾氏好家风

“井盖哥”王勇光坚持做好事是家风

父爱如山——清明时节感怀父亲

【家风故事】郭和生:有情有义好家风

【家风故事】父亲:我人生的好导师

【家风故事】李文华:好家风代代传

【家风故事】俞敏洪和他不寻常的母亲

【家风故事】她生5男8女,40岁守寡,一手培养13个博士,教子经只有15个字

【家风故事】陈克聪:言传身教好家风

【家风故事】清芬日守传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