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谈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八)我们是孩子选对的父母吗?

2018-03-12 曾敏 九州家风

导读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它的含义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而我们平时的做法却往往与圣人背道而驰,有了问题,不是反躬自省,而是怨天尤人。导致人际关系恶化,家庭、单位、社会不和谐,戾气上升,幸福指数下降,离婚率、上访率、犯罪率剧增。


西方有一句有名的谚语: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当一个恶行的链条足够长,长到看不到链条全貌时,每个环节的人都有理由觉得自己很无辜,相关个人总是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或代表国家行事、或遵从上级命令为借口而逃避责任。其实,如果深究下去,压垮骆驼的绝不仅仅是最后那根稻草,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每一个人,都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家庭、单位、社会才有可能和谐幸福。


本号连载“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系列文章,欢迎赐稿,或参与讨论。




今年的春天是多事之春。3月,娄底市连续发生两起学生跳楼事件。


3月4日,娄底城区某职业学校一在校外实习的男学生从一小区内跳楼死亡。


3月8日,双峰县城区某中学一初三女学生因违反课堂纪律受到老师批评教育跳楼不治身亡。


我为两位孩子感到深重的悲伤。没有谁不热爱生命,但当他看不到一点希望和温暖时例外!


或许,在这两起学生跳楼事件中,很多人只盯着学校、老师,却忽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听说,职业学校这位男生的家庭教育一直比较粗暴,他以前有抑郁症状,发生过自杀行为被老师劝阻,但家长没有吸取教训,反而经常对儿子恶语相向:你怎么还没死呢?这样的话无异于诅咒,将孩子推向绝路。


双峰那个女孩虽然是在学校跳的楼,但老师的批评教育只是诱因,长期不当的家庭教育形成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才是内因和主因。


心理学家分析无数案例后得出一个结论:绝大部分成年人的心理问题都可以归结于童年的遭遇,来源于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


一个孩子遭受到的最大的打击,往往来自于家庭。因为最爱的人,才能伤他(她)最深。而在家庭得到足够心灵滋养的孩子,抗挫折能力较强。


但是,人们习惯于将教育等同于学校教育,孰料学校教育只是家庭教育的弥补和延续。家长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家庭才是孩子第一所学校,也是终身的学校。


坊间流传着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轻易地将教育的责任转移给了学校和老师,极少有人质疑这句话不合理的逻辑。


当一些家庭连一两个孩子都教育不好时,当一些家长每天扮演着恶劣的榜样进行着负面教育导致学校和家庭教育效果互相抵消5+2=0时,却期待管理着几百上千孩子的学校和老师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这是何等幼稚!这让学校和老师何其为难!


教育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更不是万能的。


我不是为学校和老师开脱责任。但我作为两个孩子的家长,更作为一名在家庭教育上走过弯路的家长,深知如果孩子出现问题,我作为父亲,难辞己咎!


《幸福从接纳开始》这本书中写道:关注事情是控制,关注心情才是爱。如果爱不增加,事情不会有任何改变。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很多孩子不想成为甚至很讨厌父母吵吵闹闹的样子,但不经意间,又活成了父母的样子。正如一首歌的歌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19岁女孩跳楼自杀:婚姻的不幸,不该让孩子买单!》一文在结尾写道:


婚姻好不好,看孩子就知道。

孩子温润谦良、豁达乐观的,父母的婚姻也是相敬如宾、宽容有度。

孩子积极上进、自律极强的,父母的婚姻就是互相帮持、自律自省的。

孩子尖酸刻薄的,父母的婚姻充满着嘲讽和不屑。 

因为,父母说话的神态、语气、动作都在潜移默化影响孩子。 

父母当年吵过的架、抵毁过对方的话,都会在孩子身上留下痕迹。 

真正好的关系,是父母在一起的时候,相亲相爱,互相尊重,互相包容理解。 

不在一起了,那是父母的问题,绝不能牵连到孩子,并且有责任和义务共同呵护对方在孩子面前的自尊和情感。 

我见过太多的人把自己在婚姻中受到的伤害转嫁到孩子身上,把生活中的不满全部发泄到孩子身上,其实真的很不应该。 

我们不是完美的父母,也许确实选错了结婚对象,但孩子的人生不该被我们拖累。 

婚姻或许有后悔药吃,而孩子的成长没有。



我还发现:家长们最擅长的,是以爱的名义捆绑孩子、伤害孩子。


2016年10月21日19时30分左右,山东梁山一中发生一起学生跳楼事件。这位男学生在跳楼前写下了一段人生告白:


父母,从小到大给过我什么?除了一个优越的条件,外加不切实际的流言蜚语,因为有条件,我孤独一生也就算了,管我,除了学习,一无所有,不管我,我就会成为一个孤儿。每当别人买东西时,我总是嫉妒,总会说,这么土豪啊?很容易被别人认为是讽刺。为什么别的孩子生活那么丰富多彩,而我却只能学习呢?为了攒钱,我可以委屈自己,为了赚零用钱,我可以去收集废品。后来,长大了,为了同学增进友情,我可以和父母闹翻,给他们送礼,相对贵重点的。因为我没有零用钱,无法以时间积累,我视财如命,只不过是没钱万万不能,从小到大我知道没钱的痛,所以我一般宅在家里,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和同学说我从小到大没钱没吃过零食,同学不信,这只能充分说明我是个特别,父母的错。

高一我学会了通宵散心,一醉方休。理所当然,我成了父母怕我上网而不给钱,我没去过KTV,甚至没喝过奶茶、柠檬水之类的东西......我的条件不错啊,却还是一无所有。我无法交友,无法处理任何事,我只有父母。现在好了,什么都没了,我绝望了,而且刚毅还成为了我因为条件没了,而心里不平衡。不是我过不了苦日子,而是我拥有时,一无所有,现在呢?什么都没有了,对我越来越不好!如果可以给我一个正常孩子该有的,我也不会这么不懂得感恩。恕不奉陪!再见!除了一味地物质上的,心里呢?我也想做个小孩子啊,父母?除了拿我当宠物养,我和宠物的区别就是我只能学习,父母总是说考上大学什么都给,但是当下呢?我只能是一个学习的毫无感情的机器.......恕不奉陪!


“恕不奉陪”,多么刺眼的四个字!父母一番苦心孤诣,最终却换来孩子的满腔怨恨和冰冷遗体,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许多父母很难忘却自己高高在上的身份。他们不愿意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除了庞大的期望和沉重的爱心,父母根本就是蛮横不讲理,他们反而一天到晚都跟孩子讲道理。


一份调查显示,孩子最最反感父母的就是唠叨。人是情感动物,他只相信自己的感受,从心理学上说,并不是真理照亮了我们的成长,而是感受引导着我们前进,孩子尤其如此


当孩子说“我饿”时,父母说“才吃的,不饿”;


当孩子说“我热”时,父母说“今天不热”。


除了否定孩子的感受,父母还会把更多负性情绪带给孩子。


当你开玩笑地问“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孩子满脸疑惑地看看爸爸又看看妈妈,他的感受是:爸爸还是妈妈做了什么坏事吗?


当你说“我花那么多钱供你上学,你知道吗?”孩子的感受却是:家里的钱都被我用来读书了,爸爸妈妈为此很痛苦,我可能就不应该读书。


当你说“这次考试那么差,不许玩!”孩子的感受是:我学习学不好,玩也玩不好,我是无用的人。


当父母天天吵架时,孩子的感受是他们不爱我。


当父母随意侵入孩子的个人空间时,他的感受是世界末日,这个世上没有属于我的东西,我是没必要存在的。


亲子关系不好是从哪里开始的?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可以说它是亲子障碍的第一杀手!当孩子的感受被否定时也就是他的情感流动被阻断,他的沮丧、对成人的不理解、对世界的恐慌将长久地笼罩在心头,不要说学习了,他对一切都没有兴致,即使父母把心掏出来,孩子也无动于衷!


家长,不在于你说了什么,在于孩子听到什么;不在于你做什么,在于孩子感受到什么。注意孩子的感受,体验孩子的感受,肯定孩子的感受,表达孩子的感受,你就是伟大的父母!


心理学家吴月波在参加《我是演说家》节目时的一次演讲中(演讲视频附后),叙述了一位习惯苛责女儿的父亲导致女儿自杀的真实案例,末了他发问:


我想请所有的父母闭上眼睛,在心里回答我的问题:你有没有和孩子说过这样的话?“你再不听话,我就不爱你了!”可是,难道爱孩子是有条件的吗?你真的爱他吗?他做错事了,你有足够的耐心吗?你打过他吗?你骂过他吗?

或许有些父母可能会说:“我是爱孩子的,他比我生命都重要。”各位,农民种庄稼,光靠爱行吗?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的收成;教育孩子,仅有爱够吗?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的未来。在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作为父母,我们有权利选择是否将孩子生下来,可孩子不能选择什么样的人是自己的父母,但是,我站在《我是演说家》的这个舞台,就是想让天下所有的父母告诉你们的孩子:我是你选对的父母!

吴月波老师的发问,应该成为所有父母的扪心自问:我们是孩子选对的父母吗?


同理,老师可以发问:我是学生选对的老师吗?企业主可以发问:我是员工选对的老板吗?政府官员可以发问:我是公民选对的“公仆”吗?


只有全社会每一行业每一个人都有这种意识,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减少很多不应发生的悲剧。


要成为孩子选对的父母,父母一定要加强学习。父母好好学习,才能给孩子最好的心理营养,孩子才能天天进步,身心健康成长。我曾撰写过如你真爱孩子,就请给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你不学习成长,没谁能救你敬请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最有价值的习惯》《爸爸去哪儿了? ——关于家庭教育的一点思考》等多篇文章,大声疾呼家庭教育的极端重要性。我甚至提出:没有参加过家庭教育学习的父母,不允许结婚


学习传统文化多年的我,深知法布施是最高层次的帮助。因此,我向亲友极力推荐卓越父母专业课。这堂课我听过三次,深感这堂为期2天的课程是一堂极有价值、极其经典的家庭教育启蒙课,人人应该听。幸运的是,今年4月24日、25日娄底申请到了一场,黄琪老师主讲。您如果感兴趣,请与我联系报名,我愿意为您提供服务。了解课程具体内容请点击 新年送给孩子的第一份礼物:《卓越父母专业课》4月24日—4月25日在娄底盛大启航!


我还向很多亲友推荐过林青贤的《幸福从接纳开始》、林文采的《心理营养》、朱晓平的《微教育》等关于家庭教育的经典书籍。我想:如果上述家长听过这些课、看过这些书,悲剧或许就能避免。


还有一句题外话,现在主流媒体极少报道这种跳楼自杀事件,可能是将此视为负能量、怕传染。这算不算一种“讳疾忌医”、“掩耳盗铃”?自杀事件并未因不报道而减少,反而因为不报道、不分析、不总结教训,失去了反思改进的机会。成绩不说跑不掉,问题不说不得了。不正视问题并下决心解决问题产生的根源,只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这三位孩子在以自己成长的弯路甚至宝贵的生命提醒全社会及所有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要懂得教育规律!要善待孩子!


如果让这些惨痛而且真正有价值的案例随意湮没在海量的所谓“正能量”或“无厘头”报道中,孩子生命换来的教训就不能发挥价值。这,才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真正的悲哀!


内在拥有,才能外在成为。惟愿天下家长都能以空杯心态提前学习、认真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抓住教育的黄金周期0-10岁,多关注孩子的心情,少关注事情,温和而坚持,给孩子满满的有智慧有能量的爱,真正成为孩子选对的父母!


这,才是国家和民族的幸运,是千千万万孩子的幸福!


谨以此文功德回向给文中三位孩子,

祈祷心无嗔恨,天堂安息

 延伸阅读:一个让每一个观众都落泪的演讲视频《我们是孩子选对的父母吗》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3532sv9wx&width=500&height=375&auto=0

演讲内容如下(不方便看视频的小伙伴可以看下面的演讲稿)


前几天,有位父亲问我一个问题,他说,如果孩子可以选择的话,我们是孩子选对的父母么?我们是他们眼中最好的父母么?如果我拿这个问题来问所有的父母,你们会怎么回答?

我是一名心理医生。在我的心理门诊经常会有孩子告诉我他要跟父母断绝关系,很多父母都不能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矛盾与怨恨,但是他们也会反思,甚至问我:我们是孩子选对的父母吗?我给不了他们答案,因为唯一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孩子。

八年前,一对父女的故事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那个时候我还在一家小医院里看心理门诊,有一天,门诊来了一位女孩和她的父亲,两人刚坐下来,父亲就开始对女儿破口大骂:“叫你快点快点,这么慢,一点都没有长进!”女孩年龄看起来不大,也就十三四岁,穿着白色的连衣裙,低着头一声不吭地在玩着裙角,显得特别紧张。这时候,她的父亲又继续骂道:“你要是再敢跟他联系,看我不打断你的腿。”听了这句话,女孩用力地在掐自己的手,看得出来,她是在努力地控制和压抑自己。我刚想去打断这位父亲,可他已经一边戳着女儿的头一边说:“哭丧着个脸给谁看啊?养你算是白养了,你知不知道,你还不如死了算。”父亲说完这句话,女孩就冲出了诊室。我刚想提醒这位父亲赶快去把女儿找回来,可他说:“吴医生,你别管她,她就是欠骂,一会就没事了。这时,门诊外面突然传来呼喊声,说有人跳楼了!我和这位父亲同时起身,冲了出去。这时候窗户边已经围了不少人,当我们凑近从窗户往下看时,女孩已经躺在血泊中,鲜血染红了她的白裙子,那么刺眼。

她的爸爸瞬间瘫倒在地上,我想没有哪个父母能够接受这样的事实,我搀着他来到楼下,他紧紧的抱着女儿,嚎啕大哭,女孩在弥留之际,用尽所有的力气,说了人生最后一段话“爸爸,对不起,我让你失望了……如果有下辈子,我会做的更好”,说完,女孩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这段话直到现在都能清楚的响在我的耳边,一辈子都忘不了……

我曾经责怪过自己,如果当时我制止了这位父亲,或者及时赶出去,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我甚至责怪自己的无能,对于已经发生问题的孩子,我们能做的太少了,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从教育孩子的源头开始改变?去拯救这些孩子呢?

我想请所有的父母闭上眼睛,在心里回答我的问题:你有没有和孩子说过这样的话?“你再不听话,我就不爱你了!”可是,难道爱孩子是有条件的吗?你真的爱他吗?他做错事了,你有足够的耐心吗?你打过他吗?你骂过他吗?

或许有些父母可能会说:“我是爱孩子的,他比我生命都重要。”各位,农民种庄稼,光靠爱行吗?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的收成;教育孩子,仅有爱够吗?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的未来。在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作为父母,我们有权利选择是否将孩子生下来,可孩子不能选择什么样的人是自己的父母,但是,我站在《我是演说家》的这个舞台,就是想让天下所有的父母告诉你们的孩子:我是你选对的父母!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系列,请点击:

谈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一)人需要正确的教育

谈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二)戕害你的,就是你自己的贪欲

谈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三)如你真爱孩子,就请给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

谈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四)你不学习成长,没谁能救你

谈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五)我们有多少消费是浪费和犯罪?

谈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六)解决看病贵:制度之下,个人仍能作为

谈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七)敬请“敬字惜纸”

作者简介:曾敏,传统文化的弘扬者、践行者。曾躬耕讲台十年,现为娄底市一名公务员。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美丽心灵和大道至简之理念,注重兼容并蓄、知行合一、独立思考,通过各种形式传播正能量,推动家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其观点客观理性平和,文字真诚朴实温暖。不求吸引眼球,惟求诚意正心,让人见之闻之有所裨益。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九州家风


鼓励原创,欢迎打赏

记着在左下点个

转发亲朋也是最好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