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宝印 黄海军 | 加快发展高质量研究生教育战略意义的认识与思考

黄宝印 黄海军 中国高教研究 2021-09-15

DOI:10.16298/j.cnki.1004-3667.2020.04.08

摘要

我国研究生教育正在实现从规模化发展向高质量提升、从内涵性建设向卓越化构建的历史性转折和划时代跨越的重要时期,研究生教育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主要表现为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根基、国家创新力的重要基石、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柱、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先导、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源泉、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标志、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基础等方面。

关键词

战略地位;发展战略;创新人才培养;国家创新力;一流大学;学科建设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驱动力的结合点,是国家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的“战略资源”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要素。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始终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为我国各行各业培养了近千万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高端引领与战略支撑作用。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先后出台多项重要举措,进一步明确研究生教育战略地位,不断加大研究生教育改革力度,强化政策供给保障,简政放权,转变治理方式。深化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学位授权审核制度改革、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建设,持续推动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构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而言,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在加速、力度在加强、制度在完善,研究生教育已完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积累和划时代巨变的重要阶段,正在实现从规模化发展向高质量提升、从内涵性建设向卓越化构建的历史性转折和划时代跨越的重要时期。

进入新世纪,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重铸全球竞争格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竞争日益激烈的严峻挑战,我国要实现整体科技水平从跟跑向并行、领跑的战略性转变,实现从大国向强国的历史性超越,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根本,研究生教育是重要支撑。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进入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加快发展高质量研究生教育战略意义更加凸显,要加快提升竞争力和创新力,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2014年1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延东在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讲话指出,研究生教育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质量提升的紧迫性更加突出。从历史地位看,研究生教育对实现国家战略、促进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从肩负的使命看,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支撑;从面临的主要问题看,提高质量、内涵发展是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刘延东同志强调指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使研究生教育成为高端人才的聚集器,汇聚和造就有全球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形成新的‘高端人才红利’;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倍增器,产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使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主导力量;成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推进器,集成世界文明之优长,兼具跨文化对话之视野,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人文交流贡献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国”一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出现19次,包括1个总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2个强国建设任务,分别为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等。其中,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对其他强国建设任务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是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目前,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201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发展卓越有灵魂的研究生教育,着力推动我国由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

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13项国家战略。研究生教育与这些国家战略的相关程度可以从不同维度去分析,但都密切相关、密不可分。实现这些国家战略,对多元多样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紧迫。我国研究生教育必须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能够支撑和引领国家战略,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在经济建设中,研究生教育深度融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开放战略,发挥科研引领作用,提供智力和高端人才支撑;在社会建设中,研究生教育对于促进就业、脱贫攻坚、提高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人才与智力支撑作用。

二、研究生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根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水平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大学,才是世界一流大学;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国家,才能站立在世界舞台中央,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科技中心和学术中心。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社会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创造性的人才队伍。研究生教育就是培养知识渊博、有效率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只有创造性地、创新性地把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才能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美国研究生教育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冒险精神和文化意识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增强国家在应对政治挑战、疾病防治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处理能力,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保障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40多年的努力和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重要进展。2019年两院新增选院士中,90%以上在中国境内接受过研究生教育,近80%由中国境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授予最终学位(硕士或博士),说明我国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部署成效显著。2016年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印发《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启动实施“博新计划”,瞄准国际人才竞争及未来高精尖人才储备进行战略布局,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拔尖人才的重要举措。对入选的753人调查显示,博士后创新人才共获批专利855项,22人次获重要的国家和国际奖励。研究生勇立创新创业潮头。2019年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中,金奖及以上奖项获奖团队负责人近90%为在读研究生或毕业5年内研究生。

在“模式1”知识生产方式中,博士毕业生主要流向高校和科研机构,随着知识生产的社会弥散,博士毕业生广泛流向社会各部门。美国和经济合作组织的调查均显示,社会对更高技能和更高学历雇员的需求日益增长,近5年来总体上接近一半的博士学位获得者首次就业选择进入企业、政府和非营利机构。据统计,201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博士毕业生到教学科研机构就业的比例约为50%,全国博士毕业生到高校和科研机构就业的比例约为38%,研究生就业特别是博士生就业日益多元,且与发达国家日益趋同。不过,非学术劳动力市场对于博士毕业生的接纳能力取决于一国经济、科技的发展水平,马来西亚和泰国的案例显示,只有企业创新程度到达一定的水准,才需要聘用更多的博士毕业生。

三、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创新力的重要基石

研究生教育在世界重大变革和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代以来大部分重大科学发现和知识创新都是由研究型大学推动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放眼国际知名一流大学,无不具有一流的研究生培养实力,无不以培养一流的研究生为重要标志。可以说,没有强大的研究生教育,就没有强大的国家创新体系。美国研究生院委员会2007年发布《研究生教育:美国竞争力与创新力的支柱》提出,研究生教育不仅是未来科学与工程领袖的源泉,而且是国家强盛和繁荣不可缺少的基石,是美国竞争力和创新的支柱;美国作为世界经济领导者的成功源于出色的研究生教育;要保持美国未来的繁荣与安全,加强作为国家竞争力与创新力支柱的研究生教育刻不容缓。

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不是基于“物品”的生产,而是基于能带来科技进步的“创意”的产生。这些创意往往来自于一些博士项目培养的技能高超的个人,持续培养足够的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博士研究生对于新创意的产生至关重要。同时,从依靠研究者个人兴趣和单一学科探究的“小科学”,发展到系统化、大规模、跨领域的“大科学”。“大科学”时代大学所进行的研究活动体现着国家意志,极大促进了国家创新能力提升。2011年美国研究生院委员会和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联合发布《前进之路——美国研究生教育的未来》提出,美国的全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来讲仰赖于一个强大的研究生教育体系;这些人具备高级的知识和批判性思维,面对能源独立、可负担的健康保健、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重大挑战时可以设计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人才是国家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必须加大投入,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研究生人才以保障美国的创新能力和未来在知识方面的领先地位。得益于成功的研究生教育体系,高水平科技和创新能力,美国在全球经济中始终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并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研究生教育是战略性投资、战略性资源。大量训练有素的研究生毕业生在大学、国家实验室和企业等机构开展着突破性的创新研究,直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和国家繁荣。

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改革以提升博士生科研能力以及对国家创新能力的贡献作为核心目标。日本的“顶尖世界一流大学计划”和“21世纪COE计划”,所针对的就是有博士教育的大学研究生院,在关键学科重点建设“世界性的研究教育基地”。德国2006年“精英大学计划”和2012年“卓越计划”分为三个层次,包括研究生院计划、研究团队计划、精英大学计划。2019年第三轮计划名称由“卓越计划”改为“卓越战略”,采取“卓越集群”和“卓越大学”两条资助路线,“卓越集群”是面向大学以项目方式资助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领域。这些计划或战略都是以研究生教育和研究为中心进行建设。

研究生教育在根本上决定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成效和进展。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安全。”2019年我国高校获得国家科技奖比例创新高。高校作为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总数的69.6%,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总数的83.0%,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总数的60.3%。这充分体现了高校在基础研究和重大原始创新中的重要地位,为国家科技进步、核心技术攻关、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我国研究生群体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最为活跃的生力军。据统计,2010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各类资助项目的研究人员总数中,硕士研究生占比约为27.3%,博士研究生占比约为20.3%,在校研究生对我国国际高水平论文的贡献率约为34%。嫦娥飞天、航母下水、蛟龙入海等国家重大科技领域,活跃着一群奋发有为的青年人;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是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是35岁,基本是我国自主培养的优秀研究生。

四、研究生教育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柱

研究生教育对培养在全球经济中开拓创新并担当领军人物的人才尤其重要,一个强大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对增强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投资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就是投资国际竞争力。

研究生教育被誉为美国高等教育界皇冠上的明珠,吸引来自世界各地才华横溢的学生,为提升美国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作出了贡献。据统计,1997年至2009年间,一半以上的诺贝尔化学、物理、医学和经济学家得主都是在美国获得研究生学位。在美国读研究生的国际学生占研究生总数的24%,大大高于经济合作组织国家19%的平均数。美国研究生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及跨文化、跨区域、跨学科的研究能力,使学生能够满足全球化进程中企业发展的需求。美国认为,即使美国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外国学生回到他们祖国,这些高素质的专业人士仍可以建立协作桥梁来担任美国的“大使”,提高美国的国际影响力。以富布赖特项目为例,其中20位曾经受到过资助的学者后来成为所在国家的元首。欧洲以前忽视研究生教育的国家已开始大规模的进行资源配置来提升其研究生教育的吸引力、竞争力。“博洛尼亚进程”启动以来,欧盟千方百计增强欧洲研究生教育的竞争力,吸引各国优秀学生攻读其博士学位。当前世界各国都将博士生教育改革议题置于吸引全球优秀科研人才、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战略高度进行规划。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对标全球参照系,对博士生教育进行政策干预,实现科研人才培养的加速追赶。

美国研究生教育在全球范围内被称为“黄金标准”,在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围绕前沿领域培养人才、产出高水准创新性成果等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本土本科生读研意愿不强,在过去的十多年中,申请研究生院的学生人数每年以2%的速度增长,大多数本科毕业生不愿意进一步深造;博士生辍学率高,据估计,博士生的退学率在40%和50%之间;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生为例,辍学率从生物专业的29%到语言和文学专业的63%;获得学位年限过长,人文、数学、物理、社会科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生中大概只有不足25%的人可以在5年内获得学位。我们在研究、借鉴、参考美国研究生教育有益经验的同时,必须对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客观、深入、全面地分析、研究,不能简单地参照和模仿。我国研究生教育在经过40多年的发展,日益探索和积累了一些明显特色和优势。我国大学生读研意愿强烈,近几年报考研究生人数大幅递增。我国研究生资助政策较为完善,辍学率低。2013年3月,财政部等三部门印发《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完善了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各项政策措施,从制度上保证研究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我国研究生毕业年限合理,多数研究生能按培养方案规定年限按期毕业,提高了研究生教育系统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批急需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而且,我国的科研条件日益为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力支撑。《2017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显示,我国各类高校教学与科研人员约103万人,研发人员39万人,科技经费投入1537亿元,研发经费拨入940亿元,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研究派遣人员4.6万人次,国际级项目验收4628项。数据反映了规模,也反映了支撑力度和发展潜力。

五、研究生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先导

教育现代化是教育高水平的发展状态,是教育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体系制度等全方位的转变。《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高等教育现代化作了质的外在规定性,主要发展目标是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研究生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规定性,关键是要看发展理念、质量观念、体制机制等是否符合现代化的要求。研究生教育具有高端人才和智力密集的优势,对各级各类教育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在教育现代化中理应走在前列,成为教育现代化乃至国家现代化的先导。

近些年,硕士、博士到中学任教成为热门话题,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一些知名中小学招聘了不少来自顶尖高校的硕士博士,这对提高我国基础教育水平,推进教育现代化至关重要。不过这一现象仅出现于少数地区、个别优质学校,大多数学校尤其是广大农村学校,其教师资源、教师质量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优秀人才还远远不够、缺口很大,小学教师学历以专科为主,中学教师学历以本科为主。《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显示,全国小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为95.3%,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为84.6%,普通高中本科以及上学历教师比例为98.2%。国际上芬兰、德国等国中小学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比例几乎为百分百。2011年美国公立中小学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为56.4%。日本2016年公立小学中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比4.6%。相比而言,我国基础教育的师资层次还需大力提高。

研究生教育要为建立具有先进理念、先进模式、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做出贡献。教育现代化是全面的教育现代化,是教育体系的现代化。在教育体系中,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相对成熟,制度相对完备,质量相对较高。我国研究生教育起步晚,规模一直相对较小,近年来发展迅速,成就卓然。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在借鉴发达国家有益经验基础上,更好地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不断探索和走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行之有效的独特道路。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对世界高等教育的贡献,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也是支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我国研究生教育在研究生资助政策、规范化培养、多元化管理、战略规划与政策保障等制度层面,独特优势日益明显,特色亮点日益鲜明,在推动研究生教育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历史进程中,既是对我国教育现代化体系的完善与提升,也是为世界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贡献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六、研究生教育是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源泉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未来培养师资的重要使命。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大学和专门学院得设研究部,……,与中国科学院及其他研究机构配合,培养高等学校的师资和科学研究人员”。1978年11月,教育部发文《全国重点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新的“高教六十条”)规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科学研究人才和高等学校师资。”

师资队伍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学者德里克·博克认为,博士项目仍是目前高等院校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博士项目的质量对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影响不容小觑,学校无法培养学生充分履行教师的职责,这无疑也导致美国本科生教育的改革进程十分缓慢。当前我国高校专任教师的博士学历比例偏低,教育部直属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近70%,部委高校约为60%,而地方高校约为17%。2016年我国研发机构研发人员队伍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18%,拥有硕士学位的比例为36%。两组数据都反映出我国对博士学位人才的巨大需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保持研究生培养规模适度增长,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达到2人,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到290万人。2019年我国研究生招生90多万,其中硕士生招生达到80多万人,博士生招生超过10万人。有力地保障了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规划目标顺利实现。2019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341万人,近5年来我国考研人数逐年增加,一定程度上为未来高校师资学历和质量提升提供了人才保障。

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指出,研究生导师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力量,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与重任,要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研究生教育是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各领域专门人才的重要来源,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研究生导师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职责,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七、研究生教育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标志

研究生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崛起的重要引擎。世界一流大学崛起史就是其研究生教育崛起史,正是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引领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进而带动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1810年德国柏林大学开创了现代研究生教育的先河,把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从而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德国也很快取代法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美国大学历史上远远落后于欧洲,19世纪中后期美国曾有成千上万人留学欧洲。1876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大学——霍普金斯大学成立时,吉尔曼校长宣称,研究生教育和高一级教育是大学最重要的使命。这一观点是对现代大学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深刻洞见。霍普金斯大学很快成为美国最著名的一流大学,形成了“霍普金斯效应”。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密歇根大学、康奈尔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等纷纷仿效,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先后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1900年美国大学联合会(AAU)成立时,接受会员的基本标准就是研究生教育和研究。“二战”以来,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博士生教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心。美国重大的科学计划和工程都离不开研究型大学的参与,研究型大学成为推动美国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骨干力量。到20世纪中叶,美国超越欧洲成为世界科技中心、学术中心和经济中心。

高水平研究生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突出特征。世界一流大学亦被称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其主要使命是在开展高水平本科生教育的同时,着力进行较大规模的一流水平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研究生教育。这从大学的组织机构、在校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两个侧面也可得到反映。如哈佛大学有13个学院,除哈佛学院和拉德克利夫学院是本科生院外,其余11个学院均为专业研究生院,2016—2017学年哈佛大学的本研比为1∶2.1。同期,麻省理工学院的本研比为1∶1.5,斯坦福大学的本研比为1∶1.3,绝大多数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所占比例要高于本科生。2018—2019学年,北京大学的本研比为1∶1.8,清华大学的本研比为1∶2.1,我国顶尖高校在校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结构上与美国顶尖高校具有相似性。

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2016年发布《营造博士教育的质量文化报告》强调,“博士生培养是研究型大学使命的核心。”日本学者黄福涛比较分析10所世界一流大学后提出,世界一流大学更多强调的是研究生特别是博士阶段的教育,更加强调教师从事世界一流的研究活动。研究型大学是以研究和研究生教育带动本科教育,而决不是像文理学院那样通过通识教育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历史和现实都显示,世界一流大学是以研究生教育为条件的,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和提升质量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不二法门。只有博士生教育跻身世界前列,这所大学才可以称为世界一流大学。

八、研究生教育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基础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整体发展战略,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迫切需要研究生教育发挥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人才培养,必须立足国内自主培养,这是由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特殊性决定的。哲学社会科学第一特性就是继承性和民族性,人才培养要用好三种资源,马克思主义的资源是主体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是十分宝贵、不可多得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是有益滋养。学习和掌握好这三种资源,促进知信行合一,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先决条件,是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爱党、国家和人民,文化底蕴深厚且能博采古今中外众长,坚持以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解决中国问题,提出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高校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广大在校文科研究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壮大的后备力量,他们的价值观念、知识水平、能力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繁荣。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原创性、时代性和系统性、专业性,要求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并不断推进与时俱进和持续创新。这个进程中,学科体系处于基础地位,研究生教育大有可为。20世纪后半叶,对学科的重视直接促成研究型大学的兴起,而研究型大学的兴起则进一步带动了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繁荣。学科建设是我国在发展学科过程中探索的具有中国特色、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学科建设模式,既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依托,也是学科发展的重要依托。《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将研究生教育培养划分为13个学科门类,哲学社会科学学科门类占69%。高校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队伍主力军、学科门类主阵地和学术成果主产区。2016年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队伍达63万人,占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的80%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评估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突出鲜明的政治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加快构建科学权威的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评价体系,守正创新,在评价理念、评价导向、评价指标上充分体现学科建设规律、学科发展特色和质量贡献。评价工作要坚持以“四个服务”为出发点,坚持分类评价,注重定量定性结合。从实践来看,我国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学科评估已经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评价奠定了良好基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战略地位逐渐确立并不断提升,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日益增强并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制度不断健全与成熟并更具竞争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研究生教育也进入了新的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步伐,我国研究生教育也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耸立在中国大地上、闪耀在世界舞台上。


作者

黄宝印,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北京 100083

黄海军,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研发处副研究员,北京 100083

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20年第4期第37-43页

栏目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插图来源于网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投稿平台(推荐)

http://editor.hie.edu.cn/gj/article/add

投稿邮箱

gaoyanbianjibu@163.com

《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217室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