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凤 沈映春 | 大学创业生态系统条件要素对中美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的比较研究

张凤 沈映春 中国高教研究 2021-09-15

DOI:10.16298/j.cnki.1004-3667.2020.05.16

摘    要

大学创业生态系统是以大学为基础的存在于大学内部及其周边的创业生态系统,其条件要素包括社会网络、制度、服务/支持、基础设施、教育/培训、领导、文化、资金、人才九个方面。通过对551名中美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创业生态系统条件要素中社会网络、人才、基础设施要素对中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他几个要素对中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分析其原因可能和中美两国不同的宏观经济环境、制度文化背景等因素有关。并据此提出正视中美差异、精准施策,重视拓展大学生创业社会网络,正确对待基础设施的影响、在经济落后地区积极开展促进创业工作等建议。

关键词

创业生态系统;条件要素;创业意向;中美比较


一、引言

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一种隐喻,关于大学层面的创业生态系统已经成为研究的关注点。最初提出“大学创业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Katharine Dunn,她在2005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麻省理工学院校园内已经形成了培育创业精神的“创业生态系统”。大学创业生态系统是以大学为基础,以创业活动为中心,潜在或现实的创业者及其他创业相关主体在一系列因素作用下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进行连接、协调,形成的存在于大学内部及其周边的相互依存、彼此影响、共同发展的动态平衡系统。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从传统的劳动力及资源驱动模式进入创新驱动的转型期,创业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大学生创业行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选取中美两国大学生为样本,探究大学创业生态系统条件要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的差异,分析不同国家大学生创业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理论构建与研究假设

1. 创业意向及其测度。创业意向是指潜在创业者是否从事创业活动的一种主观态度,是对创业者特质的程度、创业态度及能力的一般描述。关于创业意向的测度,有几种成熟量表,本研究采用的是Linan & Chen专门针对大学生设计的创业意向量表。

2. 大学创业生态系统条件要素研究。关于大学创业生态系统中的条件要素,还没有形成条件要素体系。本研究综合现有文献和现实思考,归纳为以下9个方面。

(1)资金:包括政府补助、商业计划补偿、种子基金、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社会捐赠、创业贷款等。

(2)制度:制度可以分为法规、规范和认知三个层面。法规层面主要包括政府的相关支持性政策,规范层面主要包括大学或其他组织为促进创业而采取的策略、措施以及在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正式和非正式规则和条例,认知层面主要是对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3)文化:文化是生态系统内的各主体对待创业的态度和规范,具体表现为对风险、错误和失败的宽容、成功的案例/榜样、创新、创造、实验、研究文化,对自我雇佣的偏好,创业者的正面形象,国际声誉、企业家地位等。

(4)教育/培训:创业教育不仅体现在帮助大学生积累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技能方面,还体现在对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培养。教育培训的优势是大学创业生态系统区别于一般创业生态系统的标志之一。

(5)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支持创业的有形资源,具体包括大学内为创业者提供的场地、设备、实验室等资源,以及大学所在区域为创业者提供便利的硬件设施和公共基础服务。

(6)社会网络:大学创业生态系统各主体之间形成一个深入、较好的联系的社区,这些人及组织跨部门、跨人口、跨文化的参与,每个人都愿意给他(她)所在的社区以回报。主要包括企业家网络、用户网络、跨国合作、投资人社区、在校生、毕业生、教职员、研究者、科学家与企业之间构成的合作网络,以及大学与其他机构之间的组织间网络。

(7)服务/支持:各种中介机构提供的支持服务可能会大幅降低进入新的创业项目的障碍。这些机构存在于大学内部、周边及其所在区域,为创业者提供法律、金融、社交、管理等各种支持服务。

(8)领导:大学内部具有具备创业型特质的大学领导(包括行政人员、董事会、院系领导、学术明星等关键影响者)积极支持大学师生创业,或对周边创业相关主体开放包容。

(9)人才:大学创业生态系统中的人才要素是指创业者能够从大学及其周边创业相关主体获得创业所需的各种人力资源,以及人才的双向流动性和人才市场环境的总体情况,是否数量充足、质量较高。

3. 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已有研究发现:①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对于个人创业意向具有关键作用。②制度要素特别是政府政策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明显。③个体主义文化和不确定性规避的文化能显著影响创业意向。④个体了解和掌握有关创业的知识越多,对创业产生的认知就越真实,间接影响创业意向,接受创业教育时间的长短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主要因素。⑤学校的实验室设备状况及各高校科技园的完善程度等基础设施都可能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产生影响。⑥大规模、强关系、高异质性的社会网络能够有效提升创业者的创业意向,同学、朋友和家人们对创业的支持有助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形成。⑦大学生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创业能力的增强使得大学生更愿意做出有利于自身的创业决定。⑧创业服务在提升大学生创业意向与创业能力方面作用显著,对于学生创业志向鼓舞、创新意识唤醒的提升最为明显。⑨创业型领导、变革型领导对创业活动的正向影响已经被证实。因此,提出研究假设如下:

假设H1:大学创业生态系统中的资金要素与大学生创业意向正相关;

假设H2:大学创业生态系统中的制度要素与大学生创业意向正相关;

假设H3:大学创业生态系统中的文化要素与大学生创业意向正相关;

假设H4:大学创业生态系统中的教育/培训要素与大学生创业意向正相关;

假设H5:大学创业生态系统中的基础设施要素与大学生创业意向正相关;

假设H6:大学创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网络要素与大学生创业意向正相关;

假设H7:大学创业生态系统中的服务/支持要素与大学生创业意向正相关;

假设H8:大学创业生态系统中的领导要素与大学生创业意向正相关;

假设H9:大学创业生态系统中的人才要素与大学生创业意向正相关。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

1. 问卷调查。基于国内外成熟量表,根据研究的实际要求并结合专家意见设计了本研究的调查问卷(中英文版),通过问卷星软件分别进行电子化编辑并生成调查问卷链接。调查对象选择了中、美两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大学为基础的创业生态系统的6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先进行了小样本测试,发放问卷79份,表现出很好的信度和效度;随后,通过微信、电子邮件、Facebook发放问卷共600份(中国350份,美国250份),回收有效问卷551份(中国349份,美国202份),达到了简单取样一般所需的样本数量要求。

2. 统计分析。在统计分析阶段,借助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22.0,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首先进行样本特征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由于每个条件要素对应问卷中的5个问题,通过因子分析方法进行降维处理;然后以创业意向为因变量、9个条件要素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再引入性别为虚拟变量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验证条件要素对创业意向影响的假设是否成立;接着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对中美大学生样本的创业意向差异进行比较,最后采用分组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将收集到的问卷分为组1——中国大学生和组2——美国大学生,对条件要素对中美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

四、结果分析

(一)样本特征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性别方面,被访的551名中美大学生中,男生占53.90%,女生占46.10%,比例比较接近;在家乡类别方面,城市学生占64.07%,农村学生占35.93%,城市学生多于农村学生,这可能和美国城乡差异不明显,多数美国学生(71.29%)来自城市有关;在学习层次方面,本科生占36%,硕士生占37%,博士生占27%,本科生、硕士生比例接近,博士生略少;在专业分布方面,理科类占20%,工程类占49%,经管类占6%,文史类占13%,医药类占1%,其他类占11%,各专业都有占比。

(二)信效度分析。

1. 信度检验。本研究采用一致性指数(Cronbach’s alpha值)分析。大学生创业意向量表的总体Cronbach’s α值为0.908,大于0.7,每个题项的CITC均大于0.75,说明量表整体信度非常高,所得数据非常可靠;大学创业生态系统条件要素量表每个条件要素的Cronbach’s α值分别为:资金0.879,制度0.882,文化0.879,教育/培训0.895,基础设施0.913,社会网络0.871,服务/支持0.903,领导0.91,人才0.897,均大于0.7,且全部题项的CITC均大于0.5,说明量表的信度比较高,所得数据可靠。

2. 效度检验。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各量表效度进行检验。大学生创业意向量表效度检验结果为KMO=0.864,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性概率为0.00,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1个,因子解释的方差累积比例为73.211%,效度较高。各条件要素的效度如表1所示。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业意向及大学创业生态系统条件要素量表均具有较高的效度,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所需测量的内容。

(三)回归分析

1. 线性回归分析。在线性回归中,本研究采用T检验来检验变量间的显著性水平,并通过F检验和标准化R的二次方对回归方程的拟合度进行检验。首先,假设大学创业生态系统各条件要素与大学生创业意向之间的相关关系均为线性,以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作为因变量,大学创业生态系统的9个条件要素作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F值为12.816,显著性水平小于0.01,说明该模型在统计上是有显著意义的;在9个条件要素中,资金要素对创业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145,p<0.05),假设X1通过验证;制度要素对创业意向影响不显著(β=0.020,p>0.05);文化要素对创业意向影响不显著(β=-0.048,p>0.05);教育/培训要素对创业意向影响不显著(β=0.081,p>0.05);基础设施要素对创业意向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0.170,p<0.05);社会网络要素对创业意向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β=0.282,p<0.01),假设X6成立;服务/支持要素对创业意向影响不显著(β=0.019,p>0.05);领导要素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不显著(β=-0.049,p>0.05);人才要素对创业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167,p<0.05),假设X9成立。

2. 非线性回归分析。本研究采用交互效应模型对未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检验的条件要素变量与创业意向变量做非线性回归分析。引入性别变量为虚拟变量,男为1,女为0,与在线性回归分析中未通过检验的自变量X2、X3、X4、X7、X8两两相乘,得到新变量J2、J3、J4、J7、J8,按顺序依次加入多元回归方程中发现,当加入J2、J3、J4时,教育/培训要素原变量X4与新生成的变量J4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X4,β=0.209,p<0.05;J4,β=-0.136,p<0.1),说明教育/培训对创业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两者是非线性相关关系;影响大小在男女之间有差异,在男生群体中较小,在女生群体中较大。假设H4成立。具体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综上所述,资金、社会网络、人才、教育/培训要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原假设成立。其中,资金、社会网络和人才要素与大学生创业意向之间是线性相关关系,教育/培训与大学生创业意向之间是非线性相关关系。基础设施要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是显著负向的,与理论假设相悖。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主要在于基础设施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可能具有“双刃剑”的作用。良好的基础设施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对其创业意向具有正向激励作用;同时,良好的基础设施也意味着对现存企业来说,经济社会环境比较稳定、发展势头好,这种情况对大学生来说,可能意味着就业机会较多,职业发展空间较好,薪资水平较高,大学生更容易在现有企业中找到满意的工作并获得价值认可,所以创业意向不强烈。

而制度、文化、服务/支持、领导要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不显著。原因可能是各要素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和交互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

(四)比较分析

1. 中美大学生创业意向比较分析。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对中美大学生样本的创业意向差异进行比较。分别区分样本的性别、国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且进行了方差齐性检验发现:中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性别差异显著,国别差异不显著。详细情况如表4所示。

2. 中美大学创业生态系统条件要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的对比分析。为了探讨中美大学创业生态系统的各条件要素对本国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是否有差异,采用分组回归的方法,中国大学生349人作为组1,美国大学生202人作为组2,对组1和组2分别以创业意向均值为因变量、9个条件要素均值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到结果如表5所示。

组1的结果显示,只有社会网络要素对中国大学生创业意向具有非常显著正向影响(β=0.337,p<0.01),其他要素对创业意向都不具有显著影响。

组2的结果显示,人才要素对美国大学生创业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235,p=0.017<0.05),基础设施要素对其具有显著负向影响(β=-0.229,p=0.034<0.05),其他要素对其都不具有显著影响。

对比分析结果,中美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①社会网络要素是正向影响中国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显著要素,且是大学创业生态系统9个条件要素中唯一的正向显著要素;但对美国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不显著。②人才要素是正向影响美国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显著要素,且是大学创业生态系统9个条件要素中唯一的正向显著要素,但对中国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不显著。③基础设施要素对美国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是显著负向的,但对中国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不显著。

五、结果讨论与解释

对于造成大学创业生态系统对中美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差异的原因,本研究结合前人相关研究,给出可能的解释如下。

1. 社会网络对中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差异。社会网络对于创业活动的影响程度在不同群体、不同国家(地区)之间是有差异的。对于中美大学生来说,社会网络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不同,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一方面,关系是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人们运用社会网络的做法是理性的选择,在竞争不充分、信息不完全、规则不完善的条件下关系的作用会更大。这里的“关系”是中国语境下“社会网络”的代名词。中国的创业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特别是大学生创业,也是近年来才开始受到关注,还处于政府主导的时期,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需的资源条件还不能完全通过市场获得,信息处于不完全状态,很多情况下,创业者需要通过个体或所在学校的社会网络活动获得创业所需的资金、技术等资源,以及市场机会、行业信息等;同时,创业相关的各项规则还处于形成期,很多政策和制度还处于摸索中,并依赖于制定者的经验和直觉,未形成科学、完整、明确的规则体系,创业者需要通过社会网络获得超前或准确的信息,也能在创业过程中获得有利于自身的政策支持,甚至在有些区域或行业,创业者可以影响或引导规则的制定。因此,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网络对于创业活动的影响可能更大,作为大学创业生态系统中的条件要素,其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可能会有更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而对于美国来说,创业市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目前已经进入成熟稳定期,加上美国完全市场经济的制度环境,创业者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获得创业所需的资金、技术等资源,相关的信息也比较开放、透明,各项规则也比较成熟、明晰,创业者也无需太多通过社会网络获得信息,因此,社会网络在创业中的作用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大学创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网络要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也就不显著。另一方面,中美的文化差异也可能是造成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差异性的重要原因。中国是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积淀的国家,中国人对于社会网络——“关系”的重视普遍高于美国人,这是一种文化传统,也是一种行为习惯。无论在哪个领域,中国人的“关系”“圈子”观念都对其产生着重要影响。这种文化基因也促使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非常重视社会网络的构建,并发挥社会网络的作用,也更容易受到关系网络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还未正式走上社会,在人生阅历、市场信息、创业经验和资金技术等方面都存在困难。在创业过程中,既需要家人、朋友或老师的精神鼓励,也需要从他们那里获得创业所需的资金、技术、信息等实际支持。因此,社会网络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非常显著。而美国是一个移民社会,文化中崇尚的是独立、自由、多样性,不太重视“关系”网络的作用,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往往会依靠自己或者通过市场寻找创业所需的资源和信息,这种文化传统和行为习惯也会影响到大学生,因此,社会关系对美国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不显著。

2. 人才要素对中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差异。对于人才要素对创业活动影响的差异还缺乏前期研究。本研究尝试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其对中美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差异的原因:第一,从宏观角度看,对于美国来说,高素质人才的总量短缺与传统经济模式下产业工人的相对“过剩”存在着结构性失衡,大学生既是高素质人才,也可能成为需要雇佣高素质人才的“创业者”。因此,相对短缺的人才市场状况,使得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在现有企业中找到一份薪资丰厚的工作并获得较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想创业的大学生也面临招聘“人才”的压力。人才市场越充足,人才流动性越强,对于大学生来说,可能创业时的困难就越小,也更容易激发创业意向。因此,人才要素对于美国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比较显著。而反观中国,人才总量较为充足,特别是大学校园中,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可以为创业提供人才支持,因此,“人才”对于中国大学生创业来说并不是困难的事,所以人才要素对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没有显著影响。第二,美国的人才流动更具市场化特征,人才流动和竞争机制也比较完善,注重按照市场需要进行选择和调节。无论是在政府部门,还是在企业、大学工作的各类人才,都由供需双方自由招聘。大学与外部组织的人才交流频繁,大学的研究人员可以根据课题、待遇等情况自主决定去向,企业人才达到大学的人才标准也可以随时入职,成为大学研究人员,不同性质的社会组织之间人才交换、流动的障碍较小。在这种背景下,人才可能更加能够发挥其对创业活动的作用,因此,人才要素对美国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影响显著。而中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人才流动、竞争的行业壁垒还存在,特别是大学与企业之间的人才自由流动还不能充分实现,市场化特征不明显,人才在促进创业活动方面发挥的作用还比较有限,因此,人才要素对中国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不显著。

3. 基础设施对中美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的差异。基础设施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可能具有“双刃剑”的作用。良好的基础设施既为创业者提供了创业必需的空间环境、配套设施等,有利于创业活动的开展,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可能会受到正向影响;同时,良好的基础设施也意味着大学生可以在现存企业中获得较多的就业机会、较高的薪资水平和较大的职业发展空间,所以创业意向不强烈。在美国,基础设施建设得整体水平和完善程度远高于中国,加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常常供不应求,因此,对美国大学生来说,可能在现存企业中找到满意工作的概率大于中国,因此基础设施对其创业意向的负向作用大于正向作用,而且比较显著;而对于中国大学生来说,这种影响则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不均衡、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失衡等因素而减弱,很多大学生将创业看作是找不到好工作的另一种选择,基础设施对大学生的负向影响不显著。

六、政策建议

1. 在制定促进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时,务必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以开放的心态,更加积极、主动、全面地借鉴先进国家、一流大学的措施、做法,出台措施、采取行动促进大学生创业;同时,不能照搬照抄西方所谓的“先进经验”,应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和大学生的特点,正视差异,挖掘差异背后的深刻原因,结合我国的实际进行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大学创业生态系统,对于能够显著正向影响我国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条件要素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建设力度,对于不能显著影响我国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条件要素则视资源情况采取分阶段措施。

2. 充分认识社会网络在促进大学生创业方面的作用,主动采取措施促进大学创业生态系统中的个人网络和组织间网络发展。对于个人网络的拓展,大学应该主动承担推动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将创业者个人自发、零散的行为转变为有计划的系统行为,如建设多个合作平台,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大学内部、大学内部与外部之间个人交流联系;建设内容丰富的活动体系,在内容方面,也可以多个方向、多种角度;面向对象方面,除本校师生外,也应该涵盖更多的人群,比如校友、学生家长、行政人员、合作单位人员,甚至社会大众,体现大学的开放性。对于组织间网络的拓展,大学应该积极拓展自身的功能,通过更丰富的形式加强与外部组织的联系互动,从现有的毕业生就业、合作研发、技术咨询等传统内容,扩展更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内容;在合作对象的选择上,也应该拓展范围,从传统的关注政府、大企业到更加关注与中小企业、行业组织、专业机构的合作。而政府也应创造更有利于大学发展组织间网络的政策环境,给予大学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为大学与外部组织的联系、合作牵线搭桥。

3. 正确认识基础设施条件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在经济落后地区积极开展创业促进工作。基础设施不应作为区域政府、大学是否积极开展创业促进工作的前提条件,也不应作为发力建设的重点,在经济落后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较差的大学,应该更加重视能够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各项要素的培育和建设。如加大对创业者的资金支持力度和政策倾斜,并采取多样化的融资措施;举办丰富多样的社区活动,打通交流沟通渠道,创建合作平台,扩大企业数量,促进创业社会网络的发展;创造更好的人才互动交流机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高民众的创业素质;建设基于人才培养的创业教育体系,使创业技能成为每个大学毕业生的必备素质,开放课程资源,实现信息共享等,多措并举促进创业。


感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李跟强老师的指导。感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冯坤为本文在收集数据上所做的贡献。

作 者

张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处长,高等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191

沈映春,通讯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系主任、教授,北京 100191

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20年第5期第95-102页

栏 目

研究和探索

中国高教研究

微信ID:zggjyj1985

投稿平台(推荐):http://editor.hie.edu.cn/

投稿邮箱:gaoyanbianjibu@163.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