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于妍 蔺跟荣|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于妍、蔺跟荣 中国高教研究 2024-02-05

摘 要: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也是未来研究生教育变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借鉴TOE架构,从技术、组织和环境三个层面分析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特征为研究生教育组织从“有边界”走向“无边界”、研究生课程教学从统一标准走向个性定制、学科建设从跟跑产业走向领跑产业、研究生教育治理从“垂直化”走向“网格化”。在数字技术赋能下,要通过凝聚数字化共识、培养数字化人才、聚焦数字化治理、创新数字化评价,为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赋魂”“强基”“固本”“健体”。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数字技术;高质量发展;赋能


  一、引言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研究生教育深度融合,以数字化技术和手段驱动教育转型升级正在成为世界性议题,数字技术赋能成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化趋势和国际竞争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各国研究生教育拥抱数字化的步伐,在此背景下,世界多国竞相出台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战略计划。如欧盟发布《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年)》、俄罗斯科学与高等教育部出台《高等教育与科技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澳大利亚在其《澳大利亚国际教育战略(2021—2030年)》中,明确提出加强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2022年2月,我国《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也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要求发挥网络化、数字化和人工智能优势,丰富数字教育资源和服务供给,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实现教育的均衡化、个性化、终身化。可见,数字化革命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和前置性工程。

  处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历史交汇期,我国要实现从大国到强国的转变,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至关重要。202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明确指出“数字技术蕴含巨大的变革潜能,要找到将技术潜力化为教育变革动力的现实路径”。因此,如何将数字技术的潜能转化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动力和势能,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议题,这需要对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依据、逻辑理路、核心特征、实践路径等基本问题进一步厘清和明确。


  二、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依据


  (一)“内生需求”与“外部诱因”双轮驱动

  1. 数字技术赋能是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构建的内在需求。21世纪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要求研究生教育必须建立更加开放、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研究生教育体系,而数字技术是推动研究生教育公平、促进研究生教育提质增效的有效手段。受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教育管理体制等的限制,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尤其在当今的数字时代,“数字鸿沟”在很大程度上将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放大。为弥补“数字鸿沟”,构建公平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数字技术是重要推手。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更加重视数字技术的潜能与作用,增强数字资源共享的效率和效果,有效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数字技术赋能解构和重构研究生教育传统结构与模式,构建优质高效、开放灵活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和以高校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夯实数据支撑。

  2. 新冠肺炎疫情倒逼研究生教育加快数字化转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规模暴发对世界各国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迫使世界各国的研究生教育教学与科研等系列活动由线下转移至线上。数字技术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支撑性工具,更成为促进研究生教育提质增效、创新创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尽管在线教育方式为研究生教育系统应对疫情冲击和全球竞争提供了解决方式,但也暴露出许多新生问题,进而触发可持续性发展的响应需求;同时大规模疫情也暴露了研究生教育系统的脆弱性,倒逼着研究生教育转型发展,进一步催化研究生教育系统数字化韧性建设的需求。因此,大规模疫情倒逼世界各国教育加快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快速感知、准确识变、主动应变,从而更好地应对全球环境和发展格局的不确定性与快速迭代变化,进而实现动态的策略优化和智能化决策,把“不可控”的突变转换成“可控”的自觉与行动。

  (二)“国际战略”与“国内政策”双管齐下

  数字技术的发展在推动经济、教育等转型发展的同时,也深刻影响全球格局和世界各国竞争优势。为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世界各国纷纷出台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见表1)如欧盟发布《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年)》,强调整合教育资源,在高等教育方面推进欧盟高校在线教学平台建设。经合组织从战略高度将数字化融入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全过程,将数字创新作为终身教育供给改革的重要手段,将数字发展作为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日本政府于2021年6月出台《AI战略2021》,将“人工智能与教育改革”放到战略首位,计划用10年时间实现国民整体人工智能水平的提高。俄罗斯政府于2021年12月颁布《俄罗斯教育部活动领域相关的教育数字化战略转型方向》法令,规划了教育数字化战略转型六个方向的核心内容。世界各国的教育数字化发展战略充分诠释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也为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有赖于国家政策红利。“十二五”初期,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预期到2020年基本形成独具中国发展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将“数字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数字技术逐渐全面应用于经济、教育等社会各领域。“十四五”期间,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以教育新基建推动线上线下教育的创新发展,积极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预示着教育数字化转型开启新征程。从国家系列数字化政策可以看出,数字化转型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处在高质量发展与数字浪潮的历史性交汇节点,从单点的信息技术应用,走向全面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数次的“政策红利”是推进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

  (三)“技术迭代”与“范式转变”双向牵引

  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信息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的必然趋势。数据是继劳动力、土地、资本等之后的又一大生产要素。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已经成为一种集聚生产势能、彰显创新价值的技术媒介,成为知识共享和技术赋能的新载体,更成为提升研究生教育资源开发效率、配置效率、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以及提高研究生教育系统开放性、公平性、透明性和效益性的有效手段。数字化是信息化发展的高阶阶段,是信息化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与运用,数据流将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知识流的加速流动和融通,对研究生教育系统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链条重塑和改造,加速推进研究生教育发展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因此,数字技术不仅是一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表征形态的技术工具,背后还隐含了技术“自我创造的过程”和特定共同体所持有的信念价值与行为方式。数字技术赋能将远远超出研究生教育与数字技术的叠加组合,解决研究生教育系统与社会其他系统之间、研究生教育系统内部各部门与各主体之间信息孤岛的问题,实现人人互联、万物互联、知识跨界、“人-物-知识”融合,孕育研究生教育管理决策新模式,催生研究生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新形态,塑造研究生教育知识生产与传播新模式。

  数字技术赋能是研究生教育范式转变的重要支撑。数字化转型不是当下凭空产生的新概念,而是教育管理方式、技术范式、发展模式和组织形式等各方面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的产物。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目标、组织形态、生产模式等发生根本性转变,研究生教育发展从供给驱动型转变为需求导向型为主线,管理决策从经验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为主,研究生教育系统从刚性生产向可重构模块化转变,这些本质上是研究生教育范式的转变与跃迁。未来研究生教育必将是“需求导向+数据驱动+模块化”的范式。首先,需利用数字技术精准洞察国家战略前沿化需求、经济社会多变性发展需求、研究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提供适需化服务。其次,动态监测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迅猛发展,研究生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形成的大数据驱动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决策新范式。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多元利益主体能够实时掌握研究生教育发展全过程、全动态,对教学、科研等相关活动进行“全样本”采集,客观呈现研究生教育发展状态、发展问题和发展成效,进而精准、科学决策,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框架


  数字技术与高质量发展场景的不断演变,推动着研究生教育发展理念、方式、模式的持续创新,对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组织管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各个层面进行系统性的变革,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信息化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既顺应新时代国际国内复杂环境和态势,也是技术创新的驱动和组织变革的需求。本研究借鉴由Tornatzky与Fleischer两位学者提出的TOE架构,从技术(Technology)、组织(Organiz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三个层面分析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见图1)

  (一)技术嵌入:数字化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

  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研究生教育发展效率和质量发生重大变革,实现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高效率、生态化发展。

  1. 数字技术推动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效率变革。一方面,数字技术手段实现了对研究生教育环境的智能构建和对研究生教育过程的全方位感知,构建泛在学习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在突破时空、快速传播、手段丰富等方面优势,跳出传统教育实现方式的局限性,带动了研究生教学方式和培养模式的数字化、智能化、特色化。在数字技术支撑下,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趋向以大数据为驱动,以研究生教育提效增质为目的,颠覆传统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推动研究生教育发展实现资源差异化配置、学科结构化调整和社会服务的高质量化。另一方面,研究生教育信息集成平台的建立,实现多元数据的融合和共享,更新研究生教育多元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同方式,并搭建起高校与社会各子系统、各主体之间“信息孤岛”的桥梁,形成研究生教育大数据新生态和覆盖各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化网络。

  2. 数字技术推动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质量变革。具体包括两部分,一是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的硬质量。依托数字技术赋能下研究生教育全过程、各环节的数据信息共享,高校、企业、社会等多元参与主体高效协同,将高质量要求切实落地在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各个环节,尤其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严格把控人才培养的入口关和出口关,合理把控研究生教育相关项目的成本、进度等要素。二是研究生教育满足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服务软质量。当前,研究生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国际国内新形势、新挑战,国家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也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诉求,在数字技术支持下,研究生教育通过动态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研究生教育布局结构,提升研究生教育与国家战略需求的匹配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提升研究生教育服务性、贡献性发展。

  (二)组织创新:数字化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进路

  在数字技术赋能与驱动下,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团队-高校-社会”的三重组织变革。

  1. 数字技术的发展加速高校科研团队和管理团队的重组和变革,而科研团队和管理团队借助大数据平台、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实现科研过程和大学管理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当前,交叉学科逐渐成为全球大学知识、技术、科学创新的新型组织载体。应国家所需和全球学科发展趋势,高校科研团队面临重组或创新的挑战,一大批交叉学科科研团队也相继形成;而基于国家急需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科研项目中,数据信息转化为新的生产要素,数字化手段成为科研项目推进的重要手段。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对高校管理团队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管理团队对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能力的掌握,实现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和管理决策的数字化、智能化。

  2.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层面形成新的组织模式。在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系列政策支持下,利用数字化手段,高校积极建设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平台,将智慧建设理念应用到高校各方面建设中,实现海量数据资源对全校园、研究生教育全过程覆盖。高校教师、研究生作为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关键参与主体,积极响应、适应数字化技术带来的机遇,构建起以数字技术驱动为核心的组织模式,快速、精准地获取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海量资料与信息,提高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与效益,实现研究生教育生态化管理。其次,通过构建大数据信息集成平台,高校管理模式由传统的“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模式转型,并充分挖掘多元参与主体的内在利益节点、知识与能力节点,加强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协作,均衡多元主体利益诉求,构建多元主体的协同决策模式。

  3. 数字技术促进社会组织模式的变化。研究生教育系统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中,数字技术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壁垒。高校通过组织跨界不断强化产教融合,通过资源跨界更好地实现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资源开放与共享,优化升级社会组织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决策支持能力。同时,高校通过整合数据资源,以数据创新驱动市场监督转型,实现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透明化和社会对研究生教育发展监督的数字化,提升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

  (三)生态塑造:数字化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旨归

  数字技术赋能下,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致力于从技术简单移植的原生态走向以数字技术为驱动的人机协同、创新开放的新生态,集中表现为数字技术驱动下形成的虚实融合式教学、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政府和行业企业等第三方对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智能化监督和评价。

  1. 多元利益主体通过数字技术和信息集成平台实现协同治理和共同决策。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涉及政府、高校、导师、研究生、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复杂性、系统性工程,各环节都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才能实现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依托数字技术,通过建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信息集成平台和决策参与路径,使各主体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这既为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公开透明、共享共促的环境,又有利于实现各参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其次,数字技术搭建起高校、行业企业、社会、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研究生教育价值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社会需求链的融合发展,实现研究生教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向数字世界的转化。

  2.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研究生教育领域已逐渐成为虚拟与现实交互的实践领域。高校将数字技术引入课堂,通过“互联网+课堂”的联动模式来构建课堂新形态与教学新模式,利用数字技术和课程教育资源实现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融合育人的良好效果。而高校课堂引用虚拟现实技术,重塑在线学习资源结构、在线教学组织模式以及系统平台构架为未来在线教育提供技术支撑,进而重塑在线教育,是时代需求和数字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学习空间将大大增强研究生在线学习体验的空间依赖感和认同感。

  3. 政府、行业企业等第三方的监督与评价,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手段。作为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监督者,政府、行业企业等主体通过对研究生教育发展全过程的监测评估,不断提升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而研究生教育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可以实现政府、社会对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全方面、全天候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诊断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过程性评价、增量评价、成效评价等评价方式,反馈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状态、结果和成效,加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四、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特征


  (一)研究生教育组织从“有边界”走向“无边界”

  数字技术赋能极大地突破了时空界限,既构筑起高校内部一体化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与服务平台,又通过网络嵌套、要素融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协同创新的交互式共生生态系统。一方面,数字技术联通校内各部门构建起一体化、智能化的科教融合平台、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研究生教育发展决策和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科学化。另一方面,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强调产学研协同,数字技术打破研究生教育系统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社会各子系统的边界,使研究生教育与社会深度融合,构建起新的人际网络、知识网络和资源网络,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多主体、多元素、多链条的交互共生和协同创新;既放大研究生教育在社会建设中的服务贡献,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和研究生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度、贡献度,又提升企业等社会组织在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协同度。

  (二)研究生课程教学从单一标准走向个性定制

  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旨在深化科教融合,通过创新研究生教育教学内容、模式和方式方法,实现研究生教育体系的结构重组和流程再造。2021年我国研究生招生117.65万人,在学研究生规模达到333.24万人,如何把如此庞大规模的研究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高层次优秀人才队伍?这需要遵循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和育人规律,建立起符合研究生教育特点、满足研究生多元需求的教学体系。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专科教育的突出特点就在“研”字,因此需围绕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兴趣、科研素质、科研能力来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数字化汇聚了海量的教学资源、科研资源,高度契合了“开放”和“共享”的理念,为研究生提供了无限的可选择空间和泛化学习空间;依托数字技术,高校形成“以研究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科教融合体系,更加主动迎接生源类型多样化、学习需求个性化、能力结构差异化的挑战,提升研究生的满足感与获得感。

  (三)学科建设从“跟跑”产业走向“领跑”产业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而学科建设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石。在数字技术赋能下,学科建设建立与产业企业的对接对话机制,及时把行业企业的拔尖创新人才需求和创新创造需求传导给研究生教育。一方面,通过大数据技术全面研判学科结构与产业发展匹配度,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发展需求,及时更新“学科目录”,设置具有前瞻性和发展性的学科专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让学科结构“跟上”产业发展,甚至领跑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依托数字技术,高校将以学科建设为载体加强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同时建立适应数字时代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使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跑赢”产业,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布《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新版学科目录在遵循学科自身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响应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进产业变革以及数字化转型,一方面,在交叉学科门类下增设5个交叉学科,强化了对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的学科支撑;另一方面,大量增加专业学位类别,更好满足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四)研究生教育治理从“垂直化”走向“网格化”

  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社会各子系统与研究生教育利益相关者共建共享的生态系统。随着数字化治理理念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金字塔的组织方式将被扁平化的组织形态所取代,参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体更加多元,形成虚拟网络环境下开放节点的包络式多重螺旋结构,信息化变革通过重塑研究生教育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实现权力分散的合理化、研究生教育各结构和各部门之间的平等化,进而促进研究生教育治理的扁平化、网格化、智能化。其次,研究生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需要顺应公共利益导向和知识创新网络交织共融的发展趋势,促进卓越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创造融合发展,实现“1+1>2”的整合协同。因此,能否及时快速形成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体系,既反映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效率与效果,也是研究生教育数字化转型落地的重要保障。


  五、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工程,是一个渐进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涉及多个层次工作的整体推进和全面落地,必须在“技术变革-理念更新-组织革新-实践创新”的大逻辑下,瞄准“教学”“科研”“管理”等业务应用领域,以“问题导向+需求引领”为基础,加强“系统进化+创新突破”,通过数字化理念先行、数字化人才培养、多主体协同治理和智能化管理评价,实现“人-物-技术-环境”的深度智联与融合,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见图2)

  (一)数字化理念先行,为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赋魂”

  面对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要凝聚数字化共识,转变发展理念和创新模式,特别是要发挥数字技术的引领与支撑作用,从战略层面推动产业链、知识链与创新链的数字化,实现数字化与研究生教育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对接。首先,树立数字化理念和数字化转型思维。作为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达成数字化共识,打通数据“经脉”,夯实数据底座。围绕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育人规律、教学特点,打破线上线下、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时空界限,实现全流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教学、教研、评价、学习、管理数据的无感式、伴随式收集和互联互通;积极、持续拓展研究生教育大数据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释放大数据的效能价值。其次,转变创新思维,在数字技术研发、数字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等方面鼓励多方协同合作。创新从来不是“赤手空拳”,尤其是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时期,必须重视数字技术的强大势能,以数字化技术驱动创新创造。因此,要加速推进数字化基础设施和研究生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以破除跨学科、跨产业、跨区域、跨国家的信息交流壁垒,高效实现各种数字技术要素导入创新过程,推动数字技术与研究生教育的跨界融合,为科技创新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推进按下“快进键”。

  (二)培养数字化人才,为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基”

  人才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创新的“第一资源”,大力培养数字经济人才,有利于抢占创新发展的“制高点”,夯实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后继力量。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与数字经济时代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并不匹配,导致了数字化人才需求断层越来越明显。《数字经济就业影响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2020年中国数字化人才缺口接近1100万人,其中高端人才需求旺盛。因此,建立全面、系统、专业的数字化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有利于为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一方面,通过顶层设计与因地制宜相结合、培养与就业有机联动、人才供需相适应,从招生考核、培养模式、课程教学、评价标准等维度构建数字化、生态化人才培养系统,打通“入口关”“培养链”“出口关”;深化数字技术领域新工科、新文科、交叉学科建设,培育跨领域、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夯实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化后继力量。另一方面,提升导师和研究生的信息素养与数字技能。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数字时代广大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研究生教育管理者、导师、研究生以及合作企业等群体的数字能力和信息素养都会影响到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度与广度、效率与效益。因此,必须提升研究生教育相关群体的数字化素养,提高个体数字化学习能力和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推动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数字知识进入校园、课堂,支持开展各类信息化应用交流与推广活动,提升广大师生信息素养和数字技能。

  (三)聚焦数字化治理,为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固本”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据驱动的研究生教育治理已成为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依托数字化手段,聚焦数字化治理,提升研究生教育治理能力。一是聚焦招生预测、研究生培养、导师队伍建设、就业趋势、教育评价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信息资源整合和需求精准预测,促进决策科学化、服务高效化、监管精准化。二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全过程、全环节、全方位、多元主体参与,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统一。研究生教育数据治理体系是整体关联、动态平衡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及企业分别打造研究生教育数据大脑,并建立统一、安全、便捷的数据交换通道,推动教育数据有序流动,实现跨地域、跨层级、跨部门、跨学科数据共享。三是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加快构建数字安全保障体系,有效解决多部门和多机构之间存在的系统割裂、数据孤岛、体验不佳等问题,加强数据安全与师生隐私保护,并通过构建“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形成与研究生教育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四)创新数字化评价,为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健体”

  研究生教育数字化评价变革是一项复杂性、系统性工程,传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无法与不断发展的现实需求相适应,评价系统更无法实现智能化服务,因此,亟需面向国家数字化战略行动和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总要求,主动破题,实现评价场景数字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路径多样化、评价平台全面信息化与融通化。一方面,在数字化教育语境下逐步建立完整的研究生教育数字化评估体系,通过大数据及各类分析技术,基于多种技术的集成,以及对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研究生成长规律的认识,可以及时对研究生能力差异和行为特征、研究生教育发展状态等进行客观呈现、有效诊断和分析,突破传统简单化、片面化的评价模式;面对日益突出、普遍的导师和研究生心理问题,通过数字化评估手段更好、更精准地测量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等状态。另一方面,完善研究生教育数字化评价制度保障体系。通过成立专门的数字化转型领导机构,基于研究生教育发展实际与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数字化变革相关行动方案和保障举措;各级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要及时响应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明确、完善与研究生教育评价数字化变革的相关要求与制度,充分调动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实现研究生教育评价智能化、数字化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于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蔺跟荣,安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22年第11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于妍 蔺跟荣|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于妍、蔺跟荣 中国高教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