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着轮椅上器械,上海残障人士能在小区这样健身
5月16日是第31个全国助残日。家住徐汇区长桥街道的沈女士是脊椎损伤患者。一早,她就推着轮椅到小区内的“汇动健康”智慧阳光康健苑锻炼。这是一家能用轮椅的“小区健身房”。
想要健康,残障人士该去哪儿?
从进门后开始,沈女士就进入智慧化管理程序。先进行人脸识别、量血压,然后佩戴上用于运动监控的智能臂环,沈女士在健身教练的引导下,把轮椅推到微循环机上开始锻炼。微循环机有助于提升人体新陈代谢,改善便秘等症状。
11岁时因高空坠楼致残,沈女士已跟轮椅为伴四十多年,“我也想要健康,但是进不了健身房,就算去了也没有适合的健身器材。现在家门口就有这样的好去处,我是很开心的。我身体好了,也能给家庭减轻负担。”
据《上海市残障人士健康状况评估报告》显示,体检结果无异常的仅占0.02%,近九成的残障人士患有一种以上疾病,检出率较高的疾病包括高血压、脂肪肝、眼底动脉硬化、咽炎、痔疮、肥胖等。残障人士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而现有的康复服务难以满足残障群体的需求,且专业运动康复资源稀缺、价格贵,缺乏专业场地和专人指导。
近日正式开放的智慧阳光康健苑,为残障人士提供运动健身、功能康复、社交娱乐等服务。这也是全市首家体育数字化转型的智慧阳光康健苑。
数字化转型,提供精准方案
在智慧阳光康健苑,像沈女士这样的残障人士不但能进来,还可以获得身体功能评估、运动方案定制、器械康复指导、健康知识讲座、趣味活动等服务内容。像微循环运动、有氧运动,轮椅可以直接推上器械,大大方便了残障人士。专业的健身教练会为每位来锻炼的残障人士建立一人一档的电子健康档案,由专业团队定制个性化运动康复训练方案,提供科学运动康复健身指导,做好疾病与二次残疾的预防,实现运动干预促进功能康复。
目前,长桥街道的残障人士有近3000人,是残障人士数量较密集的区域。残障人士存在运动量严重不足的情况,导致健康状况差、患病风险高、恢复效果慢。通过前期调研,街道了解到这部分群体的运动康复需求较大。徐汇区残联目前正在区内布点针对残障人士运动康复的康健苑,长桥街道的智慧阳光康健苑成为了智能化升级版的试点。
让残障人士走出家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享有社会大家庭的平等待遇。智慧阳光康健苑不但将康复资源送到家门口,贴近残障人士的需求;而且运用智能大数据的应用场景,率先使用数字化方案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的运动康复训练服务,让那些有康复需求的社区残障人士想用、能用、会用。
体院专业团队助力
陆续有残障人士走进智慧阳光康健苑锻炼,健身教练一边有条不紊地安排他们锻炼的项目,眼睛不时地望向一块显示着各种数据的大屏幕。大屏幕上的数据来自锻炼者佩戴的智能臂环,包括每个人的运动心率、消耗的卡路里、运动等级。其中运动等级的百分比数据分为轻松、热身、有氧、无氧、力竭5个等级,一旦运动强度过大,数字颜色会发生变化,帮助健身教练实时掌握锻炼者状态,保证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智慧康健苑运营方白杏康健公司负责人王亮介绍,他们联合上海体育学院专家组建了专业的运动康复科研团队,根据残障人士专用体质监测标准,配备专业检测及运动设备,实时监测锻炼者运动时的机能指标,及时上传数据分析其身体变化,并辅以专家建议,为残障人士提供精准个性化的运动康复方案。“智慧康健苑可以帮助残障人士通过运动预防一些并发症、改善功能、减缓疾病进程,提高他们的生活行为能力和生活品质。”
张明凯是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的在读博士生,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特殊人群的健身促进。他将定期为残障人士进行身体评估、调整运动康复方案。“残障人士因为身体活动受限,普遍心肺功能较弱,需要通过有氧运动改善,再辅以等速抗阻器械锻炼增强肌肉力量,以此有效地提高他们身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专门针对残障人士运动康复的“白杏康健”项目,开创了在社区为残障人士打造运动康复空间的先河。“白杏”也是“百姓”的谐音,传递“平等参与、共享健康”的理念,让残障群体人人享有专业的康复健身服务。
作者:秦东颖
来源:上观新闻
点击上图小程序
小体推荐
体育消费券体验升级,都市运动中心、长者运动健康之家也按排上了!
目标2025年,都市运动中心将覆盖全市16区!小体送上一图解读2021
暖男陪跑 情侣组队 2021上海静安女子半程马拉松暨女王跑浪漫开跑
上海邮轮港国际帆船赛来啦!(内附观赛登记入口及体育旅游打卡点)
《2020年上海市体育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发布 上马、S10最具影响力
小体声明
由于条件所限,可能出现未署名的原创图片或文字,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权利人联系授权及稿酬事宜。欢迎权利人与编辑部联系署名授权、稿酬等事项。联系邮箱:shtyxx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