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二十大】民革苏州市各基层组织认真收听收看中共二十大开幕会
10月16日,民革苏州市各基层组织全体党员以多种形式,收听收看中共二十大开幕会。民革苏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会,集中收看中共二十大开幕会。民革苏州市委主委朱依东,专职副主委瞿筱霞,常委凌郁之、丁磊、谈隽、陈放,秘书长金遥及机关全体人员参加学习。
会上,全体参会人员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并进行了热烈交流,发表了心得感悟。全体参会人员一致认为,中共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大会,为下一阶段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指明了方向。
聆听完二十大报告后,朱依东对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主动扛起新时代新征程上民革新担当,提出了几点要求。
朱依东强调
01
要全面主动作为,积极投身到二十大精神学习中去,时刻关注大会进程和发布的各类报告、决议,认真加强学习贯彻。
02要坚持学践结合,以多种形式开展各类学习交流活动,在实践中进一步把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03要认真总结学习成果,要把学习感悟、指导实践的心得体会善加总结、提炼升华,形成推动双岗工作再建新功的智慧精华。
全市民革党员收听收看中共二十大开幕会后
产生了许多心得感悟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岀的“我们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内容为昆台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今后的工作中,民革昆山市基层委将积极建言献策,助力将昆山打造成为对台合作交流最佳承载地。
#刘志萍#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处处彰显出团结奋斗的精神,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其中,报告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出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作为民主党派的基层一员,深深感受到了党的人民性与先进性,也坚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必将走向新的辉煌。在未来的道路中,自己也要更加努力传承和发扬民革先辈们的光荣传统,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建好小家、服务大家,同时积极建言献策,为人民、为国家谋全局、促发展。
#任斐#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发挥各自在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传承与党同心、爱国为民、精诚合作、敬业奉献的多党合作优良传统,共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潘涛#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内容全面,并对未来的国家发展指明了方向。报告令人振奋、激动、自豪。作为民革党员,今后将持续学习领会报告精神,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二十大报告上来,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做好参政议政工作,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团结身边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士和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张杰#中共二十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通过观看二十大,更加提升了我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之士接续奋斗,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时刻怀揣梦想,笃定前行!
#刘颖斐#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总结回顾了五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描绘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崭新图景,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民革党员,要立足自身岗位,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平凡的岗位上多做贡献、多出业绩,与此同时,要积极参政议政,奋力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钱建良#作为一名从事传统工艺的民革党员,坚守传统技艺,熟悟吴地文化根基,呕歌新事物、新风尚,以刻刀为笔,以史为纽带,坚定文化自信,做好传统文化的“守”艺人。努力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为民族复兴而奋斗!
#沈罗兰#作为一名普通民革党员,在感悟与感动之后更要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准确把握报告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努力践行一名普通民革党员及人民教师的担当和责任。
#亓蕾#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开幕式上作的报告,为中华复兴而努力,心情澎湃万分。作为一名从事文化艺术的民革党员,坚守文化自信,铭记历史,恪守诚信,不忘初心,以最诚挚最专业的形式服务公共文化艺术,秉承新时代发展需求,做新文化艺术的传播者,以史为鉴,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编 辑 _ 蒋思远
往期回顾
【基层速递】民革苏州大学基层委开展党员活动
民革苏州市委主委朱依东与您分享阅读《姑苏名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