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长宁丨发了财就去虹桥路盖别墅,这位土豪一建就是两座!
张爱玲曾在小说《半生缘》里这样描述:
“有人发了财,就到虹桥路上买地盖别墅。”
如今虹桥路两旁散落着的
风格迥异、异国风情的欧式别墅,
大都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由达官显贵或外籍地产商人建造的。
作为上海首批推进“阅读建筑(Read Shanghai)”项目的中心城区之一,长宁区商务委(旅游局)深挖建筑背后的故事,为老建筑精心拍摄了大片,并配置了中英文双语的语音介绍。
其中有一位财力雄厚的地产商,
他在虹桥路上盖了一对“姐妹花园别墅”。
今天杉杉带你阅读虹桥路上的老别墅。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维克多·沙逊是上海滩最大的房地产商。上海人称其为“跷脚沙逊”,因为一战期间他曾参加英国皇家空军,在一次飞行训练中左脚负伤致残。沙逊靠着鸦片和银行贸易,迅速聚敛钱财,成为上海滩首富,很快便造起了沙逊大厦、汉弥尔登大厦等十几幢高楼。
1930年,沙逊在程家桥一带购得104亩土地,兴建起了两处别墅。一座是现在虹桥路2409号的原龙柏饭店一号楼,当时叫“沙逊别墅”,又称“伊甸园”。另一处是虹桥路2310号的罗别根花园,因为它所靠近的哈密路从前叫“罗别根路”,别墅由此得名。
罗别根花园:命运波折的百年上海第一花园
地址:虹桥路2310号
当你沿着哈密路左转进入虹桥路,路旁绿树掩映,你的眼前会突然显现一幢小洋房,这便是罗别根花园。它是经典的英国乡村别墅,在大片隐隐绿草的衬托之下,宛如走入了一幅立体的油画,无愧于“百年上海第一花园”的名号。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驻租界,沙逊的全部财产归日伪所有,罗别根花园亦被侵占。因日伪急需用钱,便将这份财产卖给了一个叫做赵志模的人,而后者又将其转卖给了金兆海,金兆海又将它转手给了寅丰毛纺织公司。
1945年抗战胜利,沙逊回到上海,逐步收回他被日军接管的财产,其中也包括了罗别根花园。为了重新夺回罗别根花园,沙逊大费周章地与寅丰公司打了一场著名的“敌产诉讼”官司。最终,因法律规定外国人在郊区的土地一律无偿收回国有,不可一世的“跷脚沙逊”只得作罢。
1956年,寅丰公司老板居家迁往香港,罗别根花园归上海纺织局所有,长期作为纺织系统的疗养院。上世纪九十年代,纺织局又将该别墅租给了海南置地集团上海总部,就此开启了这座花园别墅的又一页历史篇章。
⬇ 点击 ⬇
👣
👣
沙逊别墅:一座伊甸园撬动一个上海滩
地址:虹桥路2409号
和罗别根花园一样,沙逊别墅在设计上也有着典型的英国乡村别墅风格,屋顶为红瓦陡坡,用黄色或白色粉墙,加上周围一片的绿荫绿草,红、黄、绿三种田野的主要色彩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格外清新明朗的感觉。当年建造这幢别墅时,沙逊还不惜工本,从英国进口橡木和其他建造材料。
此外,沙逊别墅前的大草坪一端还有一处玻璃花房,并设有马槽和饮水池。沙逊平时住在外滩沙逊大厦内,每天需要鲜花,便派车开出二十几里路,来到此地的伊甸园取花。遇到举办盛大的宴会,沙逊别墅周围更是张灯结彩,甚至一直要延伸到虹桥路上。伊甸园的极尽奢华浪漫,是当时上海滩口口相传的传奇。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伊甸园与罗别根花园一样,被日军侵占。由于伊甸园靠近虹桥飞机场,便成了接待日本军政人员进出飞机场的招待所。
日本投降后,伊甸园产业被低价卖给了美商美兴洋行的买办、上海金融企业的巨子——厉树雄。在他的手里,这座“伊甸园”被改建为了“虹桥俱乐部”,实行会员制,会费每人500美金。每个周末,沪上的大银行家和大企业家都蜂拥来此度假,甚至还有人开玩笑:“如果今天在这里扔炸弹,明天上海金融肯定瘫痪! ”
1948年末,厉树雄定居香港,伊甸园一度因无人管理、交税,被房管部门接收,作为机场招待所使用。上世纪80年代末,上海建造龙柏饭店,特地把这幢有传奇色彩的别墅保留下来,后来还为不少影视剧的拍摄提供了场景。
⬇ 点击 ⬇
这对“姐妹花园别墅”随着时代的动荡更迭,
一次次转手易主,
历史的起承转合之间,
两幢别墅的传奇也由此书写。
天气转凉,秋高气爽的日子
不妨来长宁看看优秀历史建筑,
每一块门牌背后都是一段传奇。
👇 你必须可能也想看 👇
文字|陈毓磊
资料提供|长宁区旅游局
编辑|黄吉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看完可以给杉杉一个小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