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这群阿姨“出道”近二十年!就连云南也有她们的粉丝
虹桥新城是建于2001年的商品房小区,属于长宁比较新的小区了。在这个新小区里有一个“老年组”,除了组员都是头发花白的老年人外,小组的年龄居然和小区的年龄一样大。这便是小区里成立了近20年之久的编织组。
经历了近20年的时间,
编织组的组员也发生了变化,
曾经那些巧手的阿姨们有的搬走了,
有的忙于带小孩不再来参加编织活动了。
现在的编织组大约有20个人,
在组长鲍阿姨的带领下,
大家每周三下午聚在一起进行编织活动。
领任务献爱心
巧手编织不停歇
2001年,小区的编织组成立了,但“升级”为“爱心编织组”则是在2013年。
2013年,鲍阿姨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一位70岁的老奶奶将孙女的衣服捐给了孤儿院,深受启发:“老奶奶能做好的事,我们还年轻,更不能落后!”当年冬天,鲍阿姨带领编织组的姐妹们编织了8件毛衣捐给了山区孤儿。这件事之后,大家献爱心的劲头更足了,接着又一起织了二三十条围巾送给了社区里有需要的人。有一年,组员江医生还自己独立编织了十几顶帽子送给了街道失独家庭。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编织组就变成了由鲍阿姨做组长的“爱心编织组”。如今过去了这么多年,鲍阿姨也变成了一位“老奶奶”,但编织献爱心的步伐一直没停过。
“街道每年会布置献爱心任务,可以自主领取。爱心编织用的毛线是恒源祥捐赠的。”2013年至今,鲍阿姨爱心编织组每年都会积极参加周家桥街道的献爱心帮扶活动,将织好的毛衣、手套、围巾捐赠给社区的孤寡老人、残障人士,或是街道对口的云南贫困地区等。“通常编织围巾、手套多一些,耗时短。像毛衣这样的大件物品就会少一些,因为织一件毛衣要花上1-2个月的时间,需要考虑时间问题。”据鲍阿姨回忆,这些年来编织组捐赠的帽子、手套、围巾、衣服多达百余件。其中不乏一些“二次返工”的物品,“接了这个任务,那你就要想办法完成,而且不能因为是给别人的就草率地完成,而应该更认真、考究。”鲍阿姨郑重地说道。
周家桥街道辖区范围内的小区有不少编织组,而像“鲍阿姨爱心编织组”这样人数多、时间久的编织组却屈指可数。鲍阿姨笑道:“每次领任务我们都很积极,因为大家都是以一种非常愉悦、温暖的心情去做这些事的。”
编出姐妹深情
织出生活真情
爱心编织组寒暑不放假,居委会为组员们提供了冬暖夏凉的环境,大家每周都能有一天一起坐下来一边编织、一边聊天。
姐妹之间相互指导编织技法
“有不会编织的邻居加入进来,我们就会认真教她怎么编织,告诉她其中的技法,大家平时遇到问题还可以一起探讨怎么解决。编织不仅是我们共同的爱好,也是一个一起学习和进步的过程。”鲍阿姨说。退休后的生活难免枯燥无聊,因编织结缘将同一个小区的姐妹们聚在一起,日常生活中一起出去买菜、旅游,多姿多彩的生活一点也不比年轻人的差。
姐妹团一同出游
除了每年的献爱心,平日里遇到传统节日或者节气,大家还会将编织的作品送给社区儿童或孤寡老人。编织组让鲍阿姨感到生活有了盼头,退休了也可以有事做。疫情期间,编织更是为生活带来了缓冲作用,充实了这段时光:“我们家老头每天在家不是看看电视,就是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总是感到焦虑。但我就不是,沉浸在编织里让我觉得很享受,时间也很快就过去了。”
端午节编织香囊
除了编织,虹桥新城还有各种兴趣组。鲍阿姨还参加了唱歌、朗诵和健美操,每周的日程都能安排的井井有条,这样的状态仿佛回到了大学一样,越活越年轻。
“开心的同时献上一些爱心,日子更充实、快乐,编织帮助了别人,更润色了我们自己的生活。”鲍阿姨感慨道。
文字|岳敏
图片由鲍阿姨提供
编辑|黄吉
本文为中山公园周到原创编辑
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违者必究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武夷路惊现巨型兔子!未来还有这些振奋人心的大事要发生……
(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消息哦!)
1,点击文章标题下方
“中山公园周到”
2,点击页面右上角
“…”符号
3,点击设为星标
就完成啦
4,进入订阅号消息
点击按钮等你宠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