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封面人物】集齐500万“法医粉”,秦明是怎么做到的?

长安评论 2020-08-28

本期封面人物

法医秦明

 October  2018


“最初开新浪微博,就是为法医同行们辟谣,很多我们行业内司空见惯的事,也会惹出风波。写小说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希望大家能多了解法医这个群体,改变外界形成的刻板印象。”安徽省公安厅物证鉴定管理处副主任法医师秦明说,他是《法医秦明》系列小说的作者。


随着三部网剧的热播,《法医秦明》这个IP火了,火得让秦明本人都始料未及,线下做活动总是被粉丝簇拥,签名签到手抽筋,他的个人微博“@法医秦明”一下子有了500多万“法医粉”,成了不折不扣的网络大V。他也善用这个平台,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法医学知识,从源头上给大众增强对谣言的免疫力,在重要舆情上以专业身份及时发声辟谣,形成了将专业特色和个人色彩融为一体的鲜明网络形象。


法医界的这位网红是怎样炼成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秦明的世界,探寻他的心路历程。



误打误撞入行 ——

一开始我都不知道法医是做什么的

“医学院女生多,好找媳妇”

1981年出生的秦明一见到记者,就开始用诙谐幽默的话语讲述自己是如何入行的。 

“我爸是刑警,我妈是护士长,一个想让我子承父业,一个说警察老不回家想让我当医生。结果我爸出了个主意,让我报考皖南医学院的法医系。一开始我都不知道法医是做什么的,入学时他才告诉我: ‘法医也是警察,而且医学院女生多,好找媳妇。’”秦明笑着说, “可我爸没告诉我的是,法医系女生真的不多,幸好1999年的时候,香港电视连续剧《鉴证实录》在内地热播,法医系一下子吸引不少女生报考,我那时候就感受到影视剧的力量了。上学时有句老话叫防火防盗防师兄,我爱人就是小我两届的师妹,你看她就没防住我这个师兄。”

上到大二,秦明开始去公安部门实习,没想到第一次旁观解剖尸体就愣在了那里,因为躺在冰冷解剖床上的竟然是自己的小学同学。

那是一起街头群殴引发的杀人案,死者被捅了数刀致死,本来案情很清楚,可行凶者有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捅了那致命的一刀,这时就需要进行尸检寻找线索。

法医通过解剖发现,死者的致命伤在胸腔主动脉弓,另有两刀戳到肋骨造成卷刃,拔刀时在表皮剐出了皮瓣。

可以确定,卷刃刀的主人就是致命伤的制造者,要接受比其他人更重的刑罚。 “老法医都说第一次参加解剖是道坎,我很幸运,过这道坎时感受更多的是法医工作实现正义的价值,而不是恐惧。”秦明回忆道。

2003 年,秦明进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继续深造,毕业后考入安徽省公安厅,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法医生涯。

碗装的蛆,了解一下

在现实中,法医远没有影视剧中那么光鲜亮丽。“很多粉丝吐槽说我不要脸,几部网剧都让那么帅的演员来演秦明。其实现实中的法医帅不帅单说,光穿着就不可能西装革履,仅仅是现场尸体腐败的气味就足以让你沾上尸臭,更不用说尸体高度腐败后出现的巨人观、尸蜡化、生蛆等现象,我们一般都是穿了全套防护服才敢动手。

有一次解剖浮尸时条件有限,没法清洗尸体,只好把上面的蛆捞出来用碗装着,那次做完解剖,我有半个月没吃白米饭。”秦明说。

工作中的苦与累不用说,真正让秦明难受的是他人对法医职业的误解和歧视。在很多人眼中,法医是专门验尸的,他们不愿意与法医握手,不愿意一起吃饭。

令秦明印象最深的是曾有一名法医去交通事故现场做伤情鉴定时被伤者家属打了,因为人家认为法医是来收尸的。事实上,法医既研究死亡医学也研究活体医学,伤情鉴定、精神评估等都是重要的工作内容,大众却对此知之甚少。秦明也曾有过抱怨和烦恼,最终是对法医职业的热爱让他坚持了下来,用他的话说,就是“享受抽丝剥茧帮助破案的那种成就感”。



砥砺前行成长 ——

有过恐惧、恻隐,更有愤怒

    意外?谋杀?法医很关键          

相对于基层法医,省公安厅碰到的疑难案件更多、更富有挑战性,秦明在师父陈林的带领下不断成长,以专业知识破解了多起悬案。

死亡时间推断是法医工作中的世界性难题,传统的尸检技术是通过观察死者饭后胃内容物消化情况等方法来判断死亡时间,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有局限性。

而陈林与秦明一同研究出来的“利用小肠内容物迁移距离推断死亡时间技术”不仅大大拓展了适用性,还获得了国家专利,在案件侦破中屡建奇功。

在郎溪县一起疑似摩托车坠桥致死案中,死者胡某的头部有四处创伤,他的摩托车就摔落在身旁,办案人员对案件定性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四处创伤刚好跟摩托车的几处螺栓位置吻合,死者是摔下桥后被摩托车砸中头部致死,属交通意外。

法医尸检却发现,胡某头部四处创口的皮瓣方向并不一致,疑似人为伤,可死者胃内容物已全部排空,难以用传统方法推断死亡时间。秦明通过“利用小肠内容物迁移距离推断死亡时间技术”,成功推算出胡某大约死于凌晨1点左右,而现场摩托车的大灯却是关闭状态,由此判断应属杀人抛尸。

办案民警赶赴胡某家中,发现胡某妻子正在粉刷墙壁,漆面下发现了血迹,从而破获了这起胡某妻子与情人合谋杀夫案。

对犯罪现场细节的挖掘,往往是法医帮助案件侦破的重要突破口。



20天协力告破灭门惨案

2010年4月,蒙城发生一起震惊全县的一家五口灭门惨案,现场勘查结果认为凶手有两人,属熟人作案,可死者财物基本没有损失,有办案人员认为是寻仇报复杀人。

陈林与秦明重新勘查了事发现场和死者尸体,陈林在死者戴某的肝脏部位发现了5条非常浅且平行的划痕,是典型的“威逼伤”,从而推测出凶手本意是抢劫而不是杀人,只是在慌乱中未能带走值钱物品。

秦明则尝试提取凶手的DNA,现场混有五名死者的血迹,难度极大,他先在一具尸体上成功提取到一名凶手的DNA,在继续勘查中他发现一名死者颅骨有刀伤,现场找到的凶器是无把手的自制刀具,凶手很可能在捅击坚硬的颅骨时受到反作用力,被刀刃划伤,而现场墙壁上刚好有一个戴着手套留下的血手印,食指部位有喷溅状的血迹,经过提取检验,确定了这就是另一名凶手的血迹。

随后专案组在案发20天内就将凶手抓获。

奇案不奇,尸体就是真相

“排除外界干扰,避免先入为主,保证工作的客观性,这是法医工作中的重要原则。”秦明介绍说。在一起强奸杀人案中,死者尸体上出现多处洞穿伤和烧灼伤,办案人员随口说了一句可能是枪伤,结果就在当地村民中传开了,十几个村民纷纷来作证说在案发夜里听到了枪声,案件疑似涉枪,情势陡然升级。

秦明来到现场后,对尸体进行再次检查,发现伤口虽深至骨骼,但并无子弹的痕迹,考虑到子弹难以凭空消失,他开始怀疑伤口是利器戳伤形成,烧灼伤是利器本身带有热量所致,可能是铁钎之类的物体。接下来,办案民警以铁钎为目标缩小侦查范围,很快在一家摩托车修理铺抓获了犯罪嫌疑人。

“有时,你还要以现场勘查结果为基础,考虑一些非常离奇的可能性。”秦明特地提起了一件“奇案”:在一起疑似交通事故致死案中,经尸检发现死者身上有烧灼伤、表皮伤,头部与脊柱的连接几乎断开,显示曾承受过巨大暴力。

办案人员认为这是由车辆高速撞击所致,烧灼伤是摩擦的结果,只是还没能在现场找到车辆的痕迹。可秦明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于是让同事去医院借了个耳镜,这一看就真相大白了。

只见死者耳部鼓膜一侧向内破裂、一侧向外破裂,显然是近距离爆炸的结果。办案人员在现场四处寻找爆炸碎片,结果拼在一起后,大家都傻眼了— —那是一个自制火箭筒。原来,死者是一名刑满释放人员,不思悔改又想去打劫,于是偷偷做了一个火箭筒去马路上试试威力,没想到因为炸膛直接把自己炸死了。

刚给尸体翻身,他睁眼了!

虽然工作时总是一副“严肃脸”,秦明还是承认自己在办案时也会有情绪波动: “有过恐惧、恻隐,更愤怒。恐惧不是因为尸体,而是有一次碰上老人‘假死’,到现场刚给他翻个身就睁眼了,当时把我吓懵了,这导致我现在还有个习惯,上手前都要拿木棍碰碰死者身体。

悲恸则是接触过一位父亲忍痛淹杀病儿的案子,他儿子患的脑部肿瘤的确无法治愈,我们出具了尸检报告,确认这是不治之症,请求法院酌情减轻刑罚。

愤怒是源于一起奸杀案,死者是一个特别优秀的年轻女孩,刚还完助学贷款,实习期结束马上就要正式工作了,在最美好的年华却被人害了,脖子上被竹子捅了好多下,抛尸绿化带。我的情绪当时难以平复,可同去的老法医却只是默默地检查尸体,最后从一处皮肤损伤上找到了凶手的DNA,愤怒让我差点遗漏了关键证据。我想做法医可能需要一些淡然,这不是冷漠,而是为了替死者沉冤昭雪所必需的专业素养。”



一不小心成名 ——

我也被冤枉过,知道这种感受,所以想到写文章给法医正名

"我发声了!为了减少质疑"

2011年,合肥女孩周岩被同学泼油纵火烧成重伤案轰动一时,事发5个多月后,法医出具伤情鉴定结果,有一些人开始在网上指责法医故意拖延,甚至说法医是想帮犯罪嫌疑人脱罪。

秦明关注到这一舆论动向,决定说点什么。他用安徽省法医学会的微博账号发文称: “并不是所有法医鉴定都是伤后立即可以做出来的,有一些涉及容貌毁损和功能障碍的鉴定需要3到6个月以后,等到医疗终结、病情稳定才可以做出来。”接下来,他又贴出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原文,网上对法医的质疑声很快减弱。

“我们做法医的,最怕的并不是做尸检,而是伤情鉴定,我也被冤枉过,知道这种感受,所以想到写文章给法医正名。”秦明讲述了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那是2010年的一起人身伤害案,受伤者对鉴定结果不满,认为应该是轻伤而不是轻微伤,她看到鉴定报告上有秦明的名字,打伤她的人刚好也姓秦,就觉得是故意包庇,陆续闹了好多年,后来还发网帖说“秦明包庇堂妹妨碍司法公正”,造成了恶劣影响。

“当时我特别难受,我师父就劝我说,你理她干嘛啊,这种事管不完的。可我还是耿耿于怀,我是长得老了点,可再怎么说也不会有个40多岁的堂妹吧?”对这件往事,秦明最终选择了幽默应对。

2012年的除夕之夜,家人在看春晚,秦明独自到房间打开电脑,在个人博客上开始码字,一边回忆这些年来经办的案件,一边以第一人称写自己的经历,文章发出来后,没想到有网友开始留言催他更新。

行走“天涯”,"尸体"真的有了观众

于是,秦明开始在个人博客上连载《鬼手佛心 — —我的那些案子》,天涯论坛“莲蓬鬼话”的版主很快看上他,邀请他在论坛发布连载小说,结果每一篇都有十万以上的阅读量。

后来的“法医秦明”系列图书编辑包包找上门来,要帮秦明出书,上级领导对这件事很支持,给出了“展现风采、体现正能量”的评价,第一部小说《尸语者》就这么顺利出版了。

“第一部反响不错,出第二部小说时,出版商说得打造个IP,就用了《法医秦明》这个标题,从此我想低调也不行了。第三部小说《第十一根手指》被搜狐视频买下了版权,改编成《法医秦明》网剧,就像十几年前热播的《鉴证实录》一样,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影视剧的力量,微博粉丝每天都是几万几万地涨。”秦明说。这时有人开始劝他干脆辞职当全职作家,他一口回绝: “法医秦明,去掉了‘法医’俩字,一文不值。”



勇往直前辟谣 — —

我当然知道混娱乐圈‘吸粉’快,可我相信社会更需要的是理性

我是一个对娱乐圈不感兴趣的"网红"!

现在,秦明的个人微博“@法医秦明”经常出现在娱乐新闻中,他却丝毫不享受这种“名气”: “前几天我刚因为转发一篇科普微博被某明星的粉丝追着骂,他们认为我批评了他们的偶像。说实话,对这事我挺生气的,我首先是法医,然后是写作者,并不想掺和娱乐圈的事。”

尽管有很多微博粉丝是因剧成粉,秦明仍然坚持做他的科普工作, “我当然知道混娱乐圈‘吸粉’快,可我相信社会更需要的是理性。如果我有这么多粉丝,却不能传播一些正确价值观的东西,那是我的失职。当然在科普时我也会注意趣味性,比如教粉丝从角膜判断鸡肉新鲜不新鲜、从猪肉上的尸斑判断是不是病猪肉,即使我平时并不买菜。”

在需要专业法医辟谣的时候,秦明会在微博上毅然发声,哪怕这样可能会掉粉。在“贵州警方荒山解剖被指窃取器官” “四川太伏中学学生坠楼死亡”等舆论热点事件中,他都直面公众质疑发文解释。

“像贵州警方那样的荒山解剖我也做过,没有排风,没有下水道,蝇蛆肆虐,印象非常深刻。不是每个县都有专门的解剖室,就近找个僻静无人的地方解剖是合理的选择,但凡有条件,都不会有法医愿意在野外做解剖,窃取器官这个说法就更不值一驳了。而在太伏中学学生坠楼事件中,死者后背的暗紫色是典型的尸斑,后背条形纹是死后形成的压痕,普通人可能觉得是殴打留下的伤痕,法医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秦明说,“网络生态就像一个池塘,如果放任那些‘负能量’绿藻随意繁殖,最后连氧气都会没有,必须勇敢站出来发声。尽管辟谣时会有人来谩骂,但我相信网络上大多数人是明事理的,很多人在舆论事件中只是默默旁观,我只要争取他们就够了。”

热情一如当初,我是法医秦明

在开个人微博这件事上,秦明非常感谢上级领导的支持和信任,让他的个人微博“自由放养”,只会在言论不合适的时候提个醒,在秦明看来,这是“有人帮我把方向盘,心里安心”。“@安徽公安在线”“@江宁公安在线”等警界微博大V也是他坚强的后盾和盟友,通过各方联动扩大了在新媒体上的声音。

除此之外,秦明还开办微信公众号、上知乎参加问答,不断拓展自己的新媒体覆盖面。

在微信公众号的管理模式上,他尝试从读者、粉丝中,遴选出一批警察、医生、律师等从事政法相关职业的志愿人员,组成“法医秦明小站编辑团”,统一把关选题,采用轮班制自创内容,培养了一支新媒体宣传团队。

在知乎上,他亲自回答各种专业和非专业问题,做到来者不拒,以亲民的文风获取了大量赞同。身兼法医、写作者、大V等多个身份,会不会分身乏术? “我感觉挺轻松的,可以一边当法医一边写小说总结提高业务水平,除了采访多一些,我很享受现在的状态。”从秦明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对法医工作的热情,还与刚入行时完全一样。


您还可以继续阅读


《长安》杂志2018年第10期封面和目录

溺水男孩命悬一线!监狱警察挺身而出

人人参与扫黑除恶,共建和谐平安新塘

郭声琨:把督导成果转化为深入推进专项斗争实际成效

【我爱我社区】广州市从化区“广州街坊”:全市首届反邪教主题 COLOR RUN开跑咯!

邮发代码:2-299

欢迎订阅《长安》杂志

长按二维码,可以通过微信订阅



设计:贾昌平

记录平安中国建设好声音

传播法治中国建设正能量

唱响过硬队伍建设主旋律

展示智能化建设新成效


长按二维码关注长安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