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封面人物】共建“中国最文艺渔村”曾厝垵[zēng cuò ān]的社区营造师宁军

沐清 长安评论 2020-08-26


封面人物:宁军

宁军在曾厝垵村口

2018.11


在遇见曾厝垵[zēng cuò ān]之前,宁军一直在做广告传媒、品牌策划方面的事,30岁那年担任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厦门案例馆的总策划;遇见曾厝垵之后,宁军的事业轨迹发生了重大变化,因为深度参与共同缔造“中国最文艺渔村”的社会实践,他不仅多了“社区营造师”这个新头衔,还由此认定了自己今后最想做的一件事。


一、创意引爆“文艺青年节


2012年10月,宁军第一次来到曾厝垵。


曾厝垵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滨海街道,2003年由村改居,因为邻近厦门大学,又地处环岛路沿海线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独特环境,吸引了一批艺术专业的师生前来租赁民房改造成工作室,进行雕塑、油画等艺术创作。后来这些租房客将文艺与商业有机结合,形成了零零星星的特色客栈和商铺。


1980年出生的宁军是安徽合肥人。2003年从泉州华侨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他就留在了福建,先在国企工作几年,2011年辞职在厦门开办了奥文传媒公司。


2012年国庆节后,应曾厝垵村口一家海鲜餐厅老板的多次邀请,宁军前来帮忙出出点子,看看在客流稀疏的餐饮淡季怎么聚拢人气。


第一次到曾厝垵,宁军并没有什么好印象,这就是个杂乱不堪的城中村,小巷七拐八弯,下雨天污水横流,空中管线密布,地面垃圾成堆,民居依地而建,大小、新旧、样式不一。只有那些零零星星的工作室和特色客栈,给小渔村注入一丝文艺气息。


宁军敏锐地捕捉到这丝气息,他跳出“卖海鲜就夸海鲜好”的传统思维,坚持不走寻常路,决定以此为切入点,策划一场展现文艺范儿的市场营销。餐厅老板对他的独到创意大为赞赏,其他商户知道后也很想参与,最后在滨海街道负责人建议下,把这次营销活动扩大到整个曾厝垵。


10月24日,由宁军策划的首届曾厝垵文艺青年节闪亮登场。这也是全国首个以“文艺青年”命名的民间活动,给草根青年们搭建了一个自由开放、展示才华的舞台,通过网络传播,瞬间产生轰动效应,引起各地文艺青年的关注、赞叹与向往。


曾厝垵文艺青年节就此成为一个品牌,每年冬季都会举办,成为草根大咖、民谣先锋、文化名人、创客极客、资深文青的年度盛会。


二、倾力打造“中国最文艺渔村”


因为策划能力和组织能力突出,当地商户和滨海街道再三挽留宁军,希望他能为曾厝垵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曾厝垵居委会下辖10个自然村,他们把商业集中的3个村合并成文创村,请宁军帮助进行整体定位和规划。


宁军牵头成立了曾厝垵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协会成员均为外来商户,他担任理事长。文创会最初只有他一名专职人员,后来设立办公室,聘请了4名工作人员。而他一直是曾厝垵不拿薪水的全职义工。


宁军坚持并放大文创村的文艺路线,把文创产业放在规划首位。他所定义的文艺,并非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而是源自生活的美好感悟、诗意感受,是可消费、可体验、可品尝、可带走的物件。文创会深入挖掘曾厝垵的历史古迹、古厝风貌、名人轶事等,让老房子散发出清新时尚的文艺气息。


曾厝垵自古以来就是一处风景胜地和战略要塞。南宋末年,曾家始祖曾光绰率家眷自江苏常熟千里迢迢来厦门滨海开基立业。“厝”在闽南话中有“房屋”的意思。现在的村史馆是一座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古厝,距今有150年历史。文创村类似的古厝还有

19座,大都年久失修,面临是否拆掉重建的问题。


为保留曾厝垵的历史文化根源,在思明区政府的支持下,宁军以村史馆为试点,探索了国企改造、文创会策划运营管理、居民参与共建的“有机更新”模式,坚持少拆房、慎砍树、不填塘,将古厝打造成展示曾厝垵过去、现在、将来的“渔村时光空间”,免费向游客开放,扶持文创青年的艺术实践。古厝的主人仍然居住在前房,使古厝始终保持浓厚的生活气息。


以此为示范,其他古厝也由居民和商户自发进行保护性修缮及文艺化经营,留住了历史村貌,留住了山水格局,留住了民俗风情。


文创会还引导居民和商户对房前屋后进行微更新、微提升。通过自家庭院的个性布置、临街墙体的创意涂鸦、村口古树的景观设计,为渔村注入新鲜元素,使文创村色彩斑斓、文化多样、充满活力。


宁军自筹资金300多万元用于文创村的品牌规划、媒体推广和更新改造,撰写宣传稿件2千多篇逾百万字。他精心打造网络宣传平台,构建创意设计形象体系,出资保护“曾厝垵”主要类别的商标知识产权,之后再无偿转让给政府。每个月文创会都会举办不同的文化活动,开办文青学堂,推动更多“村二代”成为“创二代”,而不是满足于做“包二代”。


适逢2013年7月,厦门市启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战略部署,曾厝垵被列为城中村改造试点。政府投入2千万元改造资金,用于提升曾厝垵公共基础设施,实现道路翻修、缆线下地、雨污分流。在政府资金牵引下,很快带动超过2亿元的社会资本涌入。


就这样,民间自下而上的建设力量与政府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相互交汇,曾厝垵实现了特色渔村与文艺元素的完美融合,营造出一个多元共生的城市文创村落。


三、深度参与“共同缔造”


随着曾厝垵的快速发展,各种问题接踵而来,如果靠政府包揽一切,根本解决不了。怎么办?走共同缔造之路!政府只做“有限政府”,大力培育社会自治组织,充分发动居民和商户共同参与建设和管理。


业主协会和文创会分别代表文创村两个最大的群体——465户业主和1600多家商户。业主协会组建治安巡逻队和义务消防队保障公共安全,文创会通过加强行业自律来规范商户的经营行为。


公议会是文创村的最高议事机构,由社区居委会和两个协会的代表共同组成,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协调整个村子的管理。


号称“渔村小宪法”的文创村自治公约,凝聚了宁军很多心血,主要对诚信经营、占道经营、建设装修、广告发布、环境卫生等进行规范,对违规行为设立“红黄牌警告”。


以自治公约为核心,宁军又参与制定了安全公约、卫生公约、消防公约等。现在,文创村的自治共管体系可以规范业主和商户95%以上的行为。


2013年11月,在滨海街道党工委指导下,宁军牵头成立文创村经营者联合党支部,并成为首任党支部书记。他积极推进“党支部建在商铺里”,先后为全村240个优秀商户挂牌“党员示范店”“党员先锋岗”“党支部推荐放心店”。目前,联合党支部已从最初的6人发展到20人,正在培养4名入党积极分子。


按照“共同缔造”的理念,文创村的大小事由大家一起谋划、共同管理、共同促进,成果再由所有参与者和关联者共享。村口拥湖宫戏台和渔桥的建造,都归功于众议众建,最后由政府根据项目评估进行“以奖代补”。这也将政府部门从繁杂的社会事务中解脱出来,类似纠纷调处、游客投诉、公共规划、交流考察等工作,都分流给了两个协会。


2017年10月,曾厝垵文创村亮相北京“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共建共享展板,成为城中村转型升级、社会治理创新的典范。


四、金牌调解员的黄金三原则


身为文创会理事长的宁军还是一名金牌调解员,他走马上任后最先接手的就是调解业主与商户之间的矛盾纠纷。当时,业主不满意早期签订的房租太便宜,一大半开始悔约,导致业主与商户冲突不断,曾厝垵一度成为福建省综治委挂牌督办的治安难点村。


一对业主与商户因为谈不拢租金发生暴力冲突,商户受了伤,业主做出经济赔偿,双方由此埋下心结,也让宁军领教了什么叫“冤家路窄”——明明街上的路很宽,但是两个人相对而过时,都故意往路的中间走,不让对方过,暗中剑拔弩张。


宁军分别找业主和商户了解情况、做思想工作,在摸清他们各自的诉求后,找了个时间把双方约到茶室,坐下来好好商谈。


宁军谈到文创村独有的邻里文化。这里的业主和商户居住在一起,抬头不见低头见,会经常串串门、喝喝茶、聊聊天,亲热得像朋友一样,如果悔约成风,肯定会伤害“和为贵”的邻里文化。


宁军说,现代法治社会最重要的是尊重契约。当初约定的租金虽然低,但是业主要看到是商户在承担经营风险,契约是不能反悔的。不过当初的契约有不完整的地方,只约定了房屋部分,没有把院落算进去,现在院落改造后增加了店面,这部分后增权益,商户应该对业主进行补偿。


宁军心平气和、条理清晰的分析让双方心服口服。最后,业主和商户很愉快地签署了和解协议,分享原契约中没有约定的院落的商业权益。


这一调解案例立刻在文创村起到了示范效应,200多起租金纠纷相继得到平息,很快稳定了房屋租赁市场和经营市场,调和了业主和商户的关系。


之所以能够成功调解这些纠纷,宁军秉持的秘诀是“黄金三原则”:友好协商、尊重契约、追求共赢。一定要让双方心平气和地坐下来面对问题,以最大诚意、寻求最大公约数来解决冲突。


“共同缔造”改变的不仅仅是环境,还改变了参与者的精神世界。在上面调解案例中,业主和商户握手言和后对文创会非常感激,当得知文创会还没有办公场所时,业主主动将院落中一间门面房提供给文创会免费使用10年。


五、实至名归的“社区营造师”


现在,曾厝垵文创村已经成长为与鼓浪屿齐名的景区品牌,有游客写道:来看你,厦门;第一站,曾厝垵。


这里生态美、百姓富。2017年,文创村游客超过1500万人次,拥有店铺1600多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还吸引了很多台湾青年来此创业,年旅游产值超过25亿元,比2013年改造前增长了30倍以上。


从曾厝垵出发,宁军带领团队又参与了厦门市华新路老别墅区、图强小区等老旧社区的形象提升。他的专业策划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治理创新能力、高效执行能力赢得各方一致好评。


一次在与一位台湾商户交谈时,对方说宁军所做的事在台湾有个专业名称,叫“社区营造”。这一概念源自日本二战后的“造町运动”,意即从社区生活出发,集合各种社会力量与资源,通过社区中人的动员和行动,使社区完成自组织、自治理、自发展。


宁军这个“社区营造师”可谓实至名归,他的成长归功于生动鲜活的中国特色社会共治实践。缔造“中国最文艺渔村”,一开始本无章可循,完全是边摸索边前进,参与共建的过程是观念、意识和行为不断修正、演进的过程。


在宁军看来,社区营造是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大背景下改变以前政府大包大揽、大拆大建的做法,让群众自下而上的推动、政府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成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内在机制。社区营造的最成功之处,在于群众智慧和力量的集聚。


在共建过程中,宁军感受最深刻的是厦门各级政府部门的包容和支持,促成了文创村的茁壮成长。如果没有这样的营商环境,很难想象已走之路和未来之路会是什么样。政府与群众的协商共治是极为重要的成功经验,也是未来发展方向。


现在宁军搭建了专业的社区营造团队,除厦门外,又承接了泉州、广东惠州的社区营造项目,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社区营造理论体系,致力于为更多城中村转型升级提供全面专业的公众参与解决方案、空间规划设计思路。


宁军表示,自己这辈子将专注于社区营造工作,因为这是一项持久的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而自己不求当下、只为梦想,更相信播种的力量,愿为此担当前行。


记者:沐清




您还可以继续阅读


华北油田:打击涉油违法犯罪,不搞“两张皮”“两条线”!

司法大数据:公交司乘冲突多因上下车地点、车费等小事,超半数刑案存在乘客攻击司机行为

《长安》杂志2018年第11期封面和目录

福建福州出台扫黑除恶一线考核6种激励和16种问责措施

【长安夜谈】这部微电影带你揭秘便衣警察,看不出年龄,看不出身份……他就在你我身边


邮发代码:2-299

欢迎订阅《长安》杂志

长按二维码,可以通过微信订阅



设计:贾昌平

记录平安中国建设好声音

传播法治中国建设正能量

唱响过硬队伍建设主旋律

展示智能化建设新成效


长按二维码关注长安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