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高中政治新课程方案,2018年秋全面实行|2018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

2018-01-20 高中政治老师

为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关于立德树人要求,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组织260多位专家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门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历时4年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体现了鲜明的育人导向,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等明显增强。

十九大精神进入新课标

教育部部长助理、教材局局长郑富芝介绍,目前执行的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在2003年印发的,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面对提高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方案和标准需要进行修订完善。此次修订从2013年启动,历时四年,260多位专家参与其中,在全国19个省市对4万余名学生进行了课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测试。   


此外有关课标中还体现了健康中国建设等要求,对课标中一些提法和表述也根据十九大报告做了规范。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据介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此次课标修订的一大重点。其中语文课标最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的各部分,具体体现在内容更全,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同时分量更多,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二分之一;新课标还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   

此外美术、音乐、体育与健康、数学等课标也增加了有关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如美术新课标就增设“中国书画”。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也是本次修订的另一大重点。比如语文新课标就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广泛阅读革命先辈的名篇诗作,推荐读物篇目包括毛泽东诗词,以及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一批作家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历史新课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增设“老兵的故事”主题活动。

选修课程与大学专业对接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湛表示,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强调普通高中教育不只是为升大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方案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一是保留原有学习科目,在英语、日语、俄语的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二是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必修课程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选考。选修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者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王湛说。


1.请问修订后的课程是如何具体落实十九大精神的?

党的十九大后,在之前修订基础上,结合各学科性质和学生年龄特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课程之中,主要新充实和强化了五个方面。

一是强调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在思想政治“政治与法治”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重要性。

二是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部分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转化的意义等。

三是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语文、历史、外语等课标中,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在跨文化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坚守中国文化立场。

四是强调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在地理、生物、化学等课标中,要求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五是强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数学等课标中要求学生学习了解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内容,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创意设计能力,感悟和弘扬劳模精神。

此外,在有关课标中还体现健康中国建设等要求,对课标中一些提法和表述也根据十九大报告做了规范。

2.与2003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相比,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新的课程方案有哪些主要变化?

例如,高中政治学科。基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主线,设计必修课程的整体框架,包括四个模块。模块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循历史进程,讲述为何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2“经济与社会”、模块3“政治与法治”、模块4“哲学与文化”,依托模块1的基本原理,讲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修课程设置四个模块,共6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设置三个模块,共6学分。必修课程与选择性必修课程作为国家课程总计12学分。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业。选择性必修课程是选择本课程作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业,考试成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也可供对该课程有兴趣的学生选修,计入毕业学分。选修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包括国家设置的拓展、提高性课程和校本课程,涉及个人生活、职业体验、大学先修等方面的内容,可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和当地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特点开设。如何选课取决于学生的志趣。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结构表

必修

选择性必修

选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学分)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2学分)

法律与生活(2学分)

逻辑与思维(2学分)

财经与生活

法官与律师

历史上的哲学家

经济与社会(1学分)

政治与法治(2学分)

哲学与文化(2学分)

3.与2003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相比,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例如,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

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国公民的科学精神,就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取向,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就是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我国公民的公共参与,就是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


纪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中央电视台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传统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责,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字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乘持积着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融、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历史面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浸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1)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理论对此加以论述。

本题涉及的学科任务是解释与论证,既包括对现象的解释,又包括对结论进行论证。本题涉及的情境属于文化领域中的典型情境、热点现象,材料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属于复杂的情境。

第一个问题涉及认识论的基本理论,通过分析考生能否对现象作出有说服力的、逻辑严密的解释,可以判断考生能否对事物本质进行合理解释的素养发展水平。

第二个问题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传承等文化基本理论,依据这一任务的完成质量情况,可以判断考生的政治认同素养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程度。本题难度适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