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疫情之下的中国与世界,爱大医学院教授在线讲座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钟南山院士身先士卒。科研工作者们日以继夜钻研,与病毒赛跑。全民抗疫至今,国内情势趋向平稳,但海外疫情严峻,全球战疫升级。
为更好传递海外声音,了解一线现状,“爱大在浙里”志愿小组于2020年4月3日特邀于尔根·哈斯(Jurgen Haas)教授线上直播讲座。
于尔根·哈斯教授 (Jurgen Haas)
爱丁堡医学院感染医学系主任,病毒基因组学教授
爱丁堡皇家医院NHS(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荣誉病毒学顾问
实验室研究侧重于确定致病性和易感性的病毒宿主因子
主持人 林丹烽
浙大2018级肿瘤学研究生
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医师
讲座内容
1. 隔离防控措施和民众状况
2. 新冠肺炎治疗和应对的办法
3. 科研团队现阶段研究重点和进展
讲座内容
问答环节
内
容
回
顾
讲座分为两个环节:教授分享与观众提问。
在教授分享环节,教授就病毒本身的性质、可能的来源以及当前世界疫情形势等话题表达了想法,特别介绍了英国政府以及爱丁堡大学应对COVID-19采取的措施。
英国政府采取了包括社交禁令、外出限制、关闭非必要的营业场所等政策,爱丁堡大学在遵守统一的政府政策下,还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教学及研究的措施,如进行线上教学与工作、只允许关键的工作人员留校工作、只进行与COVID-19相关的研究、通过电话提供远程的学生咨询服务、关闭图书馆的同时继续开放药房和大学健康中心等。
提问环节,教授耐心地为大家做出专业解答。以下为部分精选Q&A概述——
Q:中国、英国以及其他地区的COVID-19病毒是否有不同?
A:这些不同地区的COVID-19病毒确实有不同,但它们的差异相对来讲比较小。现在,各国各地都有科学家对病人体内的COVID-19病毒进行提样测序。这些测序所得的序列信息都被上传至一个数据库,而这个数据库也在不断保持更新。因而科学家们可以对不同地区的COVID-19病毒序列进行比对,对世界各地的COVID-19病毒变异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Q:既然教授您提到戴口罩非常重要,但为何部分欧洲人仍不愿意戴呢?
A: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欧洲人没有戴口罩的习惯。经历过一段时间后,欧洲人应该也会同样习惯于戴口罩。
Q:您是否方便跟我们谈谈您对于群体免疫的看法?
A:我认为这个想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群体免疫这个说法主要是针对疫苗在人群中的接种而言,而接种疫苗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导致接种人生病。因此为引入群体免疫,很可能需要人群中大约60%到70%的人都对这种病免疫。而死亡率,我们假设是1%,相当于这大约60%的人中的1%都会真的死去,以让人群获得群体免疫。
所以我认为群体免疫在英国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策略,因为它将会让太多人因此而死去。我认为一个更好的策略应是尽快研发相关药物和疫苗,或者使用一些已经获准临床使用对COVID-19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Q:您觉得什么时候会是国外疫情的转折点?
A:我认为欧洲和美国的疫情转折点可能会在接下来几个月,两个月、三个月都有可能。但问题在于我们能否将病毒从人类中完全清除掉,仍有比较小的概率是人类无法完全将新冠病毒从人类中清除出去。
再次感谢于尔根·哈斯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正如教授所言,疫情之下的世界各国已被紧紧联系在一起。只有共享与合作,才能迎来共赢与胜利。
讲
座
花
絮
该线上直播讲座由“爱大在浙里”志愿小组组织,获得爱大浙江校友会和浙大爱大联合学院的全力支持。爱大浙江校友会携手浙大爱大联合学院在2月5日发起“爱大在浙里”抗疫专项募捐,不仅募集了善款,捐赠给浙大二院,与此同时,也致力于传递海内外的声音。继2月25日“爱大师生为武汉加油”视频发布之后,该讲座是另一次尝试。
讲座筹备从3月23日到4月3日举行,历时2周,反复斟酌时间点、主题和分享方式等等。特别感谢在两位志愿者(蒋冉晨和程朗)的多次协助下,教授学会了钉钉的操作。讲座前,有四位志愿者与教授经过了两次调试和彩排,讲座期间,也为防突发情况,他们实时跟进目不转睛地做准备。
讲座通过钉钉软件直播进行,观众只要扫码入群即可,方便高效。全英文讲座吸引了一百余位观众在线参与,包括爱大浙大两校师生、在英华人华侨等。提问环节极其踊跃,51分钟的讲座,问答环节占去一半多。英文讲座后,志愿者小组也浓缩了内容,翻译后推出了该中文回顾。唯愿我们更多沟通,尊重与团结。
各位留英的校友们如有任何困难请随时与爱大浙江校友会联系。我们将尽全力满足大家的需求。如在校遇到任何歧视或不公平对待,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反馈给校方。有意愿共同支持海外留学生的个人或企业也可与我们联系(zhongwenxinhua@163.com)。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我们一起加油!
文案 | 赵婧雯 翻译 | 康健宁
图文编辑 | 倪城玥 责任编辑 | 黄晓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