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达濠海防
达濠岛四顾炮台的石刻
达濠岛,位于汕头市区东南部,岛屿呈西北-东南走向,长19公里,宽9.5公里,岸线长59.6公里,面积82平方公里,为汕头市第二大岛。该岛北面是汕头港水域;西面为濠江;东、南两面为大海;处在汕头与南海水路联系的必经之地,勘称汕头市的海防军事屏障,地理位置异常重要。
达濠岛海防图(借用底图,感谢)
达濠岛的海防历史悠久。自北宋始,潮汕沿海得到大规模开发,达濠岛出现了三个村落,达埠,靑蓝、赤岗。岛上的招收盐场是当时潮州三大盐场之一,相应的就出现了配套的海防城寨。
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在达濠岛西部的门咀山,建威武寨。
南宋景定四年(1263年),在达濠岛西北磊口,有催锋军驻扎。
从明初开始,中国的东南海疆不宁,倭寇海盗活动猖獗,达濠三村各自建寨自保。明政府对这里的军事重视度也是日益增加。
洪武九年,在达濠岛升旗山建震武寨。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建招宁巡检司于达濠寨。
嘉靖以后,倭寇海盗作乱惠潮沿海。亦商亦盗的海上武装集团主导的海上走私贸易盛行。
天启元年(1621年),为加强海防,明政府在潮阳县达濠岛三寮村南的铳城山上修建了四顾炮台,并派兵驻守,御倭防盗。
明代四顾炮台的石刻1
明代四顾炮台的石刻2
1644年,清军入关。四顾炮台明军四散而去,此地盗贼又起。
之后,满清政权在闽粤浙沿海与南明政权产开拉锯战,潮汕沿海从此兵祸连连。达濠岛时为地方人士张礼占据。
1649年12月,郑成功袭破达濠三寨,张礼降。万石粮食被郑成功充作军粮。
1662年,清廷发布迁界令,施行禁海。达濠遂荒废。
1670年,邱辉(绰号:臭红肉)占据达濠岛。据乾隆版的《潮州府志》记载:"邱辉受郑经伪札,开府于达濠埠,置渔盐之利。"邱辉在满清政府眼中是海盗,但作为明郑政权的官员,邱辉一直与明郑政权统治下的台湾进行贸易,对潮州沿海乡镇也时有骚扰。
康熙十九年(1680年)四月,清将侯袭爵、赖塔率领清军进攻达濠岛。明郑政权的邱辉、江钦战败,入海远遁台湾。达濠始入内地。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派施琅率军渡海攻陷台湾,明郑亡。同年,清廷开海禁。潮州沿海为时100多年的以所谓海盗活动为中心的大规模海上走私贸易活动终告结束。当时,达濠岛的清军人数达3000人,设副将一员统领。从那时起,中国东南沿海的经济开始恢复,达濠岛很快呈现出繁华的商贸港口景象。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为防御海盗袭扰,两广总督杨琳在广东沿海兴建大量炮台,其中在达濠岛上的炮台就建有莲澳、广澳、河渡三座炮台(有关这三座炮台的历史,以下有专门文章介绍);还建有五处讯营:分别是狗母涵营(位于达濠村北,隔海遥对市区,原设营房4间,兵4名)、礐石讯营(位于礐石东北,原设营房5间,驻兵11名)、磊口讯营(位于磊口村北,原设营房12间,驻兵10名)、珠浦讯营(位于珠浦北,原设营房3间,驻兵4名)、马滘讯营(位于马滘濠江处,原设营房14间,驻兵18名)。
同时,清廷还在达濠岛上建立了达濠古城。达濠城呈正方形,城墙高5.3米,厚1.35米,周长429米。城墙顶部还设有城堞,城墙下半部用石块垒砌,上半部用贝灰、粗砂和黏土夯筑。城设东西二城门,东门称“达善门”,西门叫“西濠门”;为高3米、宽4.5米、厚4.3米的石拱门。原来城门上曾筑有城楼,向外是布满枪眼的高墙,对内是重檐三开间大厅。城的四个角都筑有了望平台,其中东南角平台最大。从东门到西门有一条长约100米、宽3米的小路相通,就是小城唯一的街道。达壕城虽小,五脏俱全。当时的城池,城西设有“水师左营守备府”;东面设“招宁司巡检署”;城北则设“招收盐场”。这三个机构形成晶字形布局,实际上成了达濠城的政治、军事、经济管理中心。
据 《广东海防汇览》记载,清廷的达濠水师营“原设兵额374名。”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添兵43名;”历经乾隆、嘉庆年间的增减,“至道光十八年(1838年),达濠营额设弁兵382名。其中,外委千、把总3员,额外外委1员,步兵100名,守兵275名。”作为外海水师营,达濠营拥有的水师战船有:中米艇一艘,小米艇一艘;大米艇和捞缯船数量不详。达濠营分防的汛塘有:“广澳炮台、河渡炮台、沙浦、磊石、角石、狗母涵、莲澳.”应当说,达濠城及周边炮台、汛塘的建立,对于维护潮汕地区达濠岛周围海域的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嘉庆五年(1800年),清廷又在达濠岛上修建弓鞋石炮台,该台位于礐石弓鞋石山上,原有营房35间,炮7尊,驻“外委”1员,兵30名,此处炮台亦隶属达濠营管辖。
1861年,汕头开埠。由于当时的潮州樟林港日渐淤塞,导致汕头港的货物进出口数量迅速增加,经济快速发展,汕头很快超越潮州,成为潮汕地区的经济龙头。但是英法商人在汕头掠夺廉价劳动力的“卖猪仔”行为、英法战舰在潮汕沿海港口的横行、潮汕当地的海盗行为,均使当时的潮州总兵方耀忧心忡忡。
1874年,深感海防危机的潮州总兵方耀亲自勘查潮汕沿海各港口后,以“邻氛不净,潮海严防”为由,开始在潮汕沿海修筑琦碌炮台、苏安山炮台、马山炮台等西式炮台。其中,1879年建成的苏安山炮台就位于达濠岛北部的苏安山上,它与崎碌炮台、马山炮台南北对应,形成火力交叉网,保护着汕头港的安全。这些西式炮台的建成,极大的增强了潮汕沿海的海防力量。据萨承钰著《南北洋炮台图说》记载:“潮州苏安山炮台一座,建在山顶,坐西南,向东北,前临海滨,后瞰山窝,窝后有山,山后可通沙浦,为粤海之门户。台内炮墩三个,径宽三丈一尺六寸,底厚二尺五寸,顶厚二尺,高三尺,地基筑三合土,深三尺五寸。炮位后筑灰沙走马路,长二十五丈……。”另据汕头当地的史料记载:“苏安山炮台配置克虏伯火炮三门,驻兵100名。”
1883年—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法国远东舰队从越南北上,攻打闽、台、浙,封锁长江口。但是却没有攻打潮汕,应该说方耀建造的这些炮台功不可没。
1911年十月,辛亥革命爆发,潮汕革命党群起响应,汕头很快光复。
1912年,达濠城中的“招宁司巡检署”改为“达濠警察所。”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随着中国沿海的上海、厦门、广州等港口的沦陷,国际抗战援华物资多经过香港从汕头输入内地,支撑着中国的抗战。汕头的港口也就成了侵华日军的眼中钉。
日寇攻占达濠岛
1939年6月底,日寇104师团下属的132旅团及其海军第五舰队、海军陆战队一部共3000余人进攻汕头。先占领达濠岛、妈屿岛,再占领汕头市。达h岛上的广澳海滩、角石海滩就是日寇率先登陆的地方。
日军侵占达濠城后,将城内居民尽皆逐出城外,并拆去民房,古城成为一座空城。
1950、1960、1970年代,汕头搞填海造地,苏安山、宫鞋石等炮台的砖石材料被拆去填海,炮台毁。
达濠城的西城门“西濠门”
达濠城“水师左营守备府”遗址
达濠城的内部城墙
达濠城的外部城墙
达濠城的拐角
达濠城的简介
达濠城的垛口
达濠城的三山国王庙
三山国王庙的碑刻
达濠城的金鱼市场1
达濠城的金鱼市场2
达濠城封砌的东城门 “达善门”
2013年,本人实地行走达濠岛,四顾炮台已毁,但碑刻尚存。碑刻高1.85m、宽1.6m,原刻于山麓之岩石上,为达濠现存最早的海防建筑遗迹。今已移至山下路旁。碑文曰:“潮阳县三寮四顾台。此台总截滨海要路,四顾海澳。东顾莲澳,东南顾广澳,北望马耳澳,西应河渡门,五顾无遗,一方保障。建自天启元年,邑候朱君讳本吴,号澹修,浙钱塘人,系明进士,申详两院首府,委官鼎建答兵防守,此万年巩固基也,特书之,以垂不朽。前督潮阳县丞豫章剑邑傅高麟,后督宅官潮阳县县丞金陵云阳贺煜同书记,督工官招宁司巡检赵应忠,效劳冠带着耆民庄岭典。”
另外,苏安山炮台、宫鞋石炮台、狗母涵营、礐石讯营、磊口讯营、珠浦讯营、马滘讯营皆已被毁。达濠岛上只有达濠城、广澳炮台、河渡炮台、莲澳炮台有残存。
以上资料,写于2013年,发表于2018年,2020年再度整理。
舆友,你 “在看” 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