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舆知】大连湾炮台

汉疆唐土 方舆论坛 2023-03-16

大连湾位于辽东半岛南端,现属大连市甘井子区,是辽南最大的海湾。其湾口朝向东南,南北9英里,东西13英里,直径12英里;港阔水深,终年不冻。大连湾东西有两半岛伸进海湾中央,东为和尚岛,西为老龙头岛,护卫大连湾的两翼。

大连湾炮台分布图

战国、秦汉时期,大连湾属辽东郡辖地;唐初称“三山浦”;唐中期称“青泥浦”;辽代称苏州;金代称复州;明代、清初,称“青泥洼口”。

大连湾的近代海防炮台始建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完工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设计者是德国人汉纳根。在大连湾和尚岛的东中西三座山峰上,分别修筑和尚岛的东中西三座海防炮台;在大连湾西南端的老龙头半岛上,修筑有龙头山、黄山海防炮台;在大连湾腹地的金州南、黄海红土堆子湾的徐家山上还筑有陆防炮台。各炮台均依山海形胜而设,采用进口混凝土浇筑,全部都是当时欧洲最新式的筑城法。周围是极厚的花岗岩,用混凝土固定。

和尚岛炮台文保碑,图片来自网上。

1890年,萨承钰奉命勘察中国沿海的西式炮台,他在《南北洋炮台图说》中对大连湾诸炮台有详细的记载:“和尚岛,在金州城外二十余里,岛之东南,为来船水道,海面极见辽阔,其西北即柳树屯,为商舶往来之口岸。岛中建一炮台,名曰中炮台。坐北向南,安大炮位二处,小炮位二处。台前实心隔堆三个。左边空心隔堆一个,下筑火药库三间……右边空心隔堆一个,下筑火药库三间……台中建官房一十间……台内空地一所,两旁各建兵房两间……台门后,左右各建兵房六间……炮台前坡宽四丈零六寸;后坡宽一丈六尺中开台门一道。”

“和尚岛东炮台,在柳树屯之东南,距中炮台二里餘,至西炮台四里许。台中安大炮位二处,小炮位二处……台中建官方一十间……台内空地……两旁各建兵房二间……台门后,左右各建兵房六间。”

“和尚岛西炮台,台后路通柳树屯,距中炮台二里餘,至东炮台四里许。台中安大炮位二处,小炮位二处……台中建官方一十间……台门后左右各建兵房六间。”

图片为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军占领大连湾和尚岛绘制的地图

徐家山炮台:“在金州城外一十里,距赵家屯二里餘,至小孤山五里许。坐东南,向西北。台基用条石砌成,台内安圆月式炮位四处……台中官房五间……横墙一道,中开一门,门外左边兵房四间……右边兵房五间……空地一所……两旁兵房各四间……台门内左右各建兵房六间。

徐家山炮台遗址

大连湾黄山炮台:“大连湾西南海口老虎滩,距金州城七十五里,东北海口大孤山,距金州城五十里。海口中有二岛,一曰南三山岛;一曰北三山岛。由老虎滩东北入口,路过黄玻璃嘴,为大连湾口要地,其西北一山,名曰黄山。建设炮台一座,中大炮位二处,小炮位二处。

黄山炮台遗址的位置

现存的黄山炮台遗址,图片来自网上

大连湾老龙头炮台:“老龙头炮台,在大连湾口岸之西南,距金州城四十里,台后路通大盐岛。台基用条石砌成,台中安炮位四处……台内建官方九间……台门后,左右两旁各建兵房一十三间。

老龙头炮台遗址1  高松拍摄 
老龙头炮台遗址2   高松拍摄 

老龙头炮台遗址3   高松拍摄

老龙头炮台遗址4   高松拍摄

老龙头炮台遗址5  高松拍摄

老龙头炮台遗址6   高松拍摄

老龙头炮台遗址7    高松拍摄

根据萨承钰在《南北洋炮台图说》中的记载,大连湾诸炮台在1890年共配属西式火炮24门。

甲午战争前夕,大连湾沿海的每一处炮台都配置有欧洲最新式的大炮,炮池底部铺设铁轨,可自由旋转360°,轰击四方来犯之敌。诸炮台后的兵房、弹药库,全用条石砌成,前墙培素土,宽约十数丈,足御敌方炮弹。在和尚岛西炮台的左侧上,有两个探照灯,供夜间探照大连湾海面之用。离此炮台300米的地方有水雷营、4个兵营,还有栈桥,防御结构甚为完整。清代的大连湾海岸炮台,其火炮之精良、炮弹之充足、炮台之坚固、水雷等配套防御设置之完善,堪称当时中国海防第一炮台要塞。

建成后的大连湾炮台,最初是由提督刘盛休统铭军十三营驻守。1894年7月25日,甲午战争爆发。8月16日,除留6哨兵力外,其余军队皆开赴大东沟,接应自朝鲜败退回国的清军。随后淮军总兵赵怀业的六营3哨淮军3300余人调补到大连湾驻守。

大战即将来临,可是以贪鄙著称的赵怀业却让人到烟台卖掉所存的军米,随时准备逃离大连。

1894年10月24日—11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护送其陆军第二军(军长大山岩,下辖第1、第6师团)25000余人在辽东半岛的花园口登陆。在日军登陆的两周时间内,清政府的军队竟然无动于衷,毫无反应。

1894年11月6日,日军攻占金州城。11月7日,日本陆军第1师团(师团长山地元治,下辖第1、第2、第3、第15四个步兵联队)一万余人从金州南下,直扑大连湾炮台。

日军的进攻兵力部署为:第一联队的第一大队进攻和尚岛西炮台;第二大队进攻和尚岛中炮台;第三大队进攻和尚岛东炮台;

第二联队的第一大队进攻老龙头炮台;

第三联队进攻黄山炮台;

第十五联队进攻徐家山炮台。

对于清军重兵驻防、花费巨资修筑的大连湾海岸炮台群,日本人战前觉得很难攻打。当时以随军记者身份亲历这场战争的日本人龟井兹明在其著作《血证-甲午战争亲历记》中记载:”若有精炼的炮手、熟练的操纵,敌舰决不能突入此海门……若有精锐勇武的兵士一个连死守,足以抵御一个师团的士兵。外国人也不由得评论说:此台实际上是欧洲最新式的构造,其完美虽亚丁、直布罗陀、克隆斯塔德也远远不及。以千人固守之,月余可防3万之敌;倘以敢死之士3000据此垒,熟练的操纵之,恐怕以日本全军攻之,也难轻易攻陷。”(1)

但是就在1894年11月6日,在日军发起进攻的前一夜,清军总兵赵怀业不战而逃,守军也随之溃散,大连湾炮台未发挥任何作用就被拱手送与日寇。这座清廷耗费巨资,经营六年之久的要塞,连同储藏的129门新式火炮,246万发炮弹,680条枪支、子弹33810000余发及大批军备物资全部落入敌手。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清军逃跑得太急,来不及携带走或者焚毁掉重要文件,导致大连湾海域的水雷布置图落入日军手中,日军按图排雷,轻易地扫清了大连湾的所有水雷,使日舰可以顺利驶入港湾内。

对于清军的不战而逃,连日本人都感到难以理解。龟井兹明在其著作《血证-甲午战争亲历记》中还记载:”此日午前2点乃木旅团长对其部队发出进军号令……各军官兵士互相决心死战,有的把行李托付给战友作为遗物……悲壮凛然无一想生还者……时天尚未亮,众人乘暗屏息,攻到山麓立即向山上炮台进攻,如果现在敌军的巨炮在脚下轰响,身躯将立即化为粉。各自分外小心,逐渐逼近垒壁,阖然无有人声,巨炮空向天空,犹如蛟龙睡着了一般。于是破大栅门,打开铁门侵入,搜检炮台及兵营,敌人踪影皆无,只有步枪及其军械散乱在各处。木然自失良久,于是我军不放一枪,兵不血刃,先攻陷和尚岛炮台。其他炮台也被我军全部占领,实为正午12点。”(2) 

攻击和尚岛中炮台的日军第一联队第二大队步兵中尉庭田重直讲述:“翌日(7日)晨5点推开门,闯入炮台,垒内灯火通明,然而无有一兵,只看见两个小偷逃走了。”(3)

(驻守和尚岛东炮台的日军守备队长佐伯中尉)“拿出一二巨弹,特意给我们看看。这些炮弹的硝药都已取出,装了一些锯末子和豆子……可以想象出大概是早已把药偷出去装了猎枪,清兵之没有纪律可想而知。”(4)

事实证明,李鸿章的这支靠着乡籍观念、裙带关系建立起来的淮军,其实质还是一支封建家丁武装。“淮军”官兵观念陈旧、训练水平低下、作战能力低下,官乃贪官、兵乃兵痞,根本无法成为近代化的国家军队。他们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尚可,对外作战只能丧权辱国。满清王朝倡导的洋务运动只是徒有其表,其权贵阶层只贪图眼前的既得利益,根本不是真心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文明科技,更不会全面引进欧美国家先进的社会管理制度。他们以为单纯买进西方的军火舰船,就能“师夷长技以制夷”,结果被已经实现了军事近代化的日本军队打得一败涂地。甲午战争,是对中日两国的“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一场全面对比检测,其结果就是中国完败。

李鸿章栈桥遗址1,图片来自网上。 

李鸿章栈桥遗址2 图片来自网上

现在的大连湾,仅存黄山、老龙头、徐家山三处炮台残址。海湾所在地,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渔港。

备注:

(1)选自龟井兹明《血证 甲午战争亲历记》第104页-105页

(2)选自龟井兹明《血证 甲午战争亲历记》第107页

(3)选自龟井兹明《血证 甲午战争亲历记》第114页

(4)选自龟井兹明《血证 甲午战争亲历记》第128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