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知】珠江口海防要地——上下川岛
上川岛、下川岛位于广东省台山市西南部的沿海海域,屹立南海之中。上川岛位置在东北,面积约157平方公里;下川岛在西南,面积约98平方公里。两岛最近处直线距离4.5公里。
唐宋时期,上川岛、下川岛就处在东西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具有中转站、商品集散地的地位。根据宋人朱彧著的《萍洲可谈》记载,上川岛在宋代已经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驿站。当地居民即以贾海为业。
明代前期,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在《郑和航海图》中,明确标注了“上、下川山”的地名。另据《大明一统志.卷七十九》记载:“(新宁上川山、下川山)二山皆产香腊、竹藤之属,而上川为优。居民以贾海为业。洪武中迁之,今为荒域。”迁民入内地的原因就是两岛居民贾海、通夷。靠海却不让当地人下海通商,反而要禁海,这种政策必然不得人心,上下川岛以后与南洋商贾的联系反而日渐增多。
明代中期,随着东西方海上航路的进一步畅通,葡萄牙人在殖民果阿、吞并马六甲之后,于1513年率先出现在中国东南沿海,时而为商、时而为盗。据台山市博物馆提供的文献记载,自1513年葡萄牙人欧维士首次登陆上川岛后,大洲湾遗址处就开始成为葡萄牙人的贸易集散地。又据《上川镇志》记载:“正德八年(1513年)六月,葡人抵达上川,拦劫过往船只,抢掠沿海村庄。”
以后的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的商船也纷纷接踵而至,他们均想要扩大对华贸易。由于明朝政府实行的海禁政策,西洋商船无法直接抵达广州、潮州、宁波等沿海城市开展商贸;于是东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只得以海上走私的方式完成。
嘉靖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1547—1549年),明军捣毁了中国东南沿海的走私贸易中心—浙东双屿港,海上走私集团、葡萄牙商人、海盗纷纷南下,聚集在中国南海的北部海域。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明将卢镗又率军在走马溪之战中痛击了葡萄牙武装海盗。之后,部分葡萄牙人转入上川岛,搭寮晒息。当时的上川岛就成了海盗据点、海上走私贸易的集散地,与南澳岛的性质相似。葡萄牙商人在此用金银货币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不仅运回欧洲,赚取巨额贸易财富;还通过马六甲、果阿的港口把瓷器转售给奥斯曼帝国,成为今天土耳其托普卡普皇宫中的重要典藏。十六世纪的上川岛,因与西方国家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被葡萄牙人誉为“贸易之岛”。在葡萄牙人租借澳门之前,上川岛不仅是中葡海上走私贸易的港口,还是葡萄牙商人来往日本与马六甲海上航线的中途停靠港,更是欧洲人介入东亚与东南亚贸易圈的桥头堡。
中葡两国商人联手从事的瓷器贸易,又直接促成了东西方国家间的文化交流。1552年9月,被西方天主教赞为"最英雄的先锋战士和最伟大的传教士"的方济各·沙勿略从日本乘船抵达上川岛,想要通过此地登陆广州,开展对华传教,未果。其信札也有所记载:“多亏我主的慈悲、怜悯,迪奥戈·佩雷拉(Diogo Pereira)的大船及所有乘客安全无恙地来到了上川港。在此我们遇到了许多其他商人的船只。许多商人从广州城赶来此地与葡萄牙人交易……大船离开上川港前往满剌加时……因为从广州不断有船至此港。”在当年的11月,方济各·沙勿略病逝于上川岛,他的同伴将他就地安葬。第二年,才将他的遗体从上川岛迁葬到印度半岛的果阿。上川岛上一直遗留有他的衣冠冢(墓地),墓园也屡经修缮。
1644年,满清入关,屠戮中原。在广东沿海,南明政权与满清政权展开了长时间的反复争夺。
从1650—1656年,南明凌海将军陈奇策率数千将士占据上、下川岛,他们在此修筑水寨、建造炮台,频频以水师袭击清军,抗清复明。在此期间,他们两助李定国反攻广东;又与广东沿海的其他各部抗清义师互相扶持。因为陈奇策的军队中有两个明朝郡王,江夏王朱蕴铗、益阳王朱俨锦驻跸在下川岛之南,所以在今下川岛的南边才有了王府洲的地名。
1656年,清军进攻在汶村抗清的王兴(王兴部队中有南明唐王朱聿鐥),陈奇策率部支援王兴。清军转攻下川岛,双方大战七天,陈奇策以西洋火炮轰击清军,杀敌数百名,迫其退兵。同年,鉴于抗清局势的不断恶化,陈奇策率军撤离上、下川岛,西走钦州龙门岛,与邓耀合兵抗清。王府洲的地名一直留存至今。
之后,清廷为切断郑成功集团与大陆沿海民众的联系,实行海禁,强迫沿海居民内迁30—50里,上、下川岛沦为废地。
乾隆末—嘉庆年间,清廷海防废弛,中国南部海疆再度不安。上、下川岛沦为海盗红旗帮张保仔的大本营,张保仔甚至在上川岛北部的大塔顶上建立炮台,与其他海盗各部声讯相通,控制着海上贸易航线。张保仔以上川岛沙堤渔港为主要基地,专门袭击过往的官船和外国商船,敛财无数。红旗帮声势最盛时,拥有大船800艘、小船1000余艘,聚众达10万人之众。当时,他们控制了上下川岛、赤溪半岛、沙咀沿海以及东至香港,西至海南的许多岛屿。今天上川岛和香港的扯旗山、赤溪的扯旗角,都因是张保仔升旗之地而得名。直至1810年两广总督百龄用招抚之策,张保仔降清,上、下川岛才结束了被海盗占据的历史。
1876年,为纪念方济各.沙勿略这位宗教特使,法国教会在上川岛三洲圩北面的大脑山嘴建起教堂式墓地和纪念碑。整体建筑坐东向西,有面向他的祖囯的寓意。立于明代崇祯十二年(1639年)的石碑刻着:“耶稣会士泰西圣人范济各·沙末略尔于大明嘉靖三十一年壬子之冬升天。”
在今天上川岛北部的新地村、沙坪村前的海滩上(现称花碗坪遗址),到处可见散落的明代青花瓷器残片,许多落款为正德年间的青花瓷器残片上有“高鼻深目”人物肖像、独特的葡萄牙十字架形底款青花盘,足可以说明这些瓷器属于订制品,这是证明中葡两国在明代正德年间已在上川岛建立稳定的民间贸易关系的最直接、最原始的证据。更加说明16世纪的上川岛就是中葡海上走私贸易的集散地。另据专家考证,现在上川岛石笋村口的石柱材料并非是当地的石材,而是来自印度洋的印度和非洲沿海,这同样是葡萄牙人曾经登陆上川岛的有利证明。
上川岛海景2
上川岛海景3
上川岛海景4
现在的上、下川岛,仍然是广东省的著名渔港,海产资源丰富;海岸线曲折,具备建造深水良港的先天条件;地处国际海运航线附近,军事地理位置重要,岛上依然有驻军。上川岛上的飞沙滩、金沙滩、银沙滩,风景怡人;浅滩海水清澈见底。下川岛王府洲一带同样风光秀丽。两岛的旅游行业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