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舆知】阳平古关沔州城

天地舆图 方舆论坛 2023-03-16
提到阳平关,如果对铁路交通又较为熟悉者,便会立刻想到宝成铁路线上的那座火车小站。
历史上的阳平关,分别有“古、旧、今”之三说。首先是“古阳平关"。古阳平关始建于东汉末年,曹操征伐张鲁的历史背景下。以“横山筑城十余里”而出现在了史料辑载中。由此也引申出来一个地理信息,即古阳平关修筑在山上,关下两山南北之间的距离较远,地域非常开阔。综合各项文献、遗址等要素,大致可判定“古阳平关”位于今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城西之走马岭,汉水与咸河交汇处(属武侯镇)。后来到了诸葛亮屯兵汉中开展北伐攻势时,根据汉中一带的特殊地理形态,也为方便建设、补给等,遂将走马岭上的“古阳平关”移至走马岭下的谷地中,构筑新隘,扼矗门户,这便是“旧阳平关”。此关亦为西汉初期萧何所修筑“白马塞”故址,进而旧阳平关也被称之“白马城”或“石马城”。另据《水经· 沔水注》载;“沔水东迳白马戍南,濜(浕)水入焉。濜(浕)水北发武都氐中,南迳张鲁城东。城因崤岭,周回五里,东临浚谷,杳然百寻;西北二面,连峰接崖,莫究其极。从南为盘道,登陟二里有余。庾仲雍谓山为白马塞。东对白马城,一名阳平关。濜(浕)水南流入沔,谓之濜(浕)口。其城西带濜(浕)水,南面沔川,城侧二水之交,故曰濜(浕)口城”。

现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阳平关遗址”


“旧阳平关”今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武侯镇莲水村。关城南临汉水巴山,北枕秦岭西脉,雄据汉中盆地与秦巴山区之间的地貌汇口处,并为通衔金牛蜀径与祁山-陈仓故道之咽喉枢纽;古时则“欲夺汉中,必先取阳平关”,历来多有兵家征伐夺取。


阳平关地处汉中盆地西缘,为通衔秦、蜀、陇之间的节点,关城环山临水,南北宽约2000米,周长约7500米,设有东、南、西三个城门:(西)镇江、(南)拱汉、(东)定军。

站在阳平关城垣上,向南眺望大巴山北麓。


阳平关城廓现存西墙和南墙,总残长约500米,墙基宽度约6米,残高0.5至4.5米。初为夯筑,后改砖砌。现在经过重修后,西侧残存墙体由青砖包裹,南侧仍保持夯土原貌。

阳平关城之北侧方向,远处山峰为秦岭。


古阳平关城南侧的夯土墙基遗址,南临汉水江畔。


夯土墙址多作为农田垒砌基础使用。


夯土残垣的墙体中,有一处人工挖凿的豁口,目前已成为了莲水村村民们的一道通行门户。


阳平关旧城内的莲花池,初夏时节(摄于2020年五一假期)池内荷花正含苞待放。而城内其他设施均存新建之痕迹。


阳平关不仅是一座关乎军事的地缘要塞,也是陕南勉县曾经的旧治驻地。勉县于西汉初置“沔阳县”(治今县东旧州铺),属汉中郡。而后其境又相继设立了“嶓冢、华阳、铎水”等故县建置。元代沔州治所移驻铎水县;明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废铎水县,四年(公元1371年),知沔州王昱将治所迁至西山谷口阳平旧关城,洪武七年(1374年),降州改县。从此直到民国1935年沔(勉)县再迁今址(城关菜园子)。阳平旧关“矗享山川形胜”,更利用作为沔(勉)县治所六百多年的基础,借助交通优势,集中人口聚落,发展商贸交易。即担负起防御之要责,更完善了城市众项功能。


阳平关旧城与沔(勉)县老治所及其附近交通、山势、河流等要素地图示意,摘自公众号“吴基庄书院”。

沔县于1964年因生僻字而改名为“勉县”,如今的县城勉阳镇,地处汉中盆地内,背靠低山(定军山),框架平缓开阔,城建条件便利,适宜布局工业生产(如钢铁厂),农耕也较为富庶。县城也有利于对县域内各乡镇进行辐射及带动。同时还可逐步对接汉中市区,打造都市化卫星小城。
另外,位于宝成铁路线上的“今阳平关”,实为“古阳安关”,南宋改定现名,政区目前属于宁强县。在5月份介绍北宋三泉县遗址的文章中(北宋三泉县遗址位于改镇所辖的擂鼓台村),对此略有提及,可查阅指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