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万象】汕头市崎碌炮台

汉疆唐土 方舆论坛 2023-03-16

崎碌炮台的位置

1858年,清廷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天津条约》,汕头开埠。西方列强的商人、传教士在中国登陆的同时,其军舰也取得了在中国沿海行驶、在通商口岸停泊的特权。

1874年,深感海防危机的清朝潮州总兵方耀亲自勘查潮汕沿海各港口后,以“邻氛不净,潮海严防”为由,在潮汕沿海主持修筑了崎碌炮台、苏安山炮台、马山炮台、猎屿平水炮台,其中以崎碌炮台规模最大。

崎碌炮台原建于汕头海滨,四面环水,坐北朝南,面向南海。炮台始建于清同治13年(1874年),竣工于光绪5年(1879年),历时5年,耗资白银8万余元。因为炮台的地基、炮巷、弧顶、台阶、大门多用花岗岩石建造,俗称石炮台。

从南往北看,崎碌炮台立体呈现圆锥体,平面呈现梯形

崎碌炮台南城墙1

崎碌炮台南城墙2 

整个炮台平面呈梯形,立体呈圆锥体,有些类似客家围楼,总面积19607平方米。采用明清的建筑风格,以青石砌基,墙体采用贝灰沙加煮烂的糯米和红糖浆夯筑而成,坚固结实。炮台外墙高约5.4米(不含垛墙),厚度约6.7米;内墙高约5.4米(不含垛墙),厚度约1.7米;内外墙中间的巷道宽度约4.6米。底部外墙周长约386米(116丈),内墙周长约305米(917尺);顶部外墙周长约370米,内墙周长305米。

炮台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建在炮台城墙内,开暗炮室21个,每个炮室宽5.2米,深5米,高3.3米,皆以花岗岩石拱砌墙壁,共配置火炮21门。火炮射口穿透外墙壁,以花岗岩石砌成,呈外八字型,射界指向四面八方。上层建在炮台顶部,台上修筑有环形垛墙,外垛墙原高1.6米,厚度不等,垛口处置青石,垛墙后设露天炮位20个。炮位后修筑有灰沙马路,坚固如平地,利于士兵与火炮的转移。马路后有内垛墙,高度和厚度不等。

崎碌炮台的北门

崎碌炮台的东辕门

崎碌炮台的西辕门

崎碌炮台的护城河 

炮台周围原有挖掘的壕沟,宽约20,3,引入海水。台门建在炮台的北部,按照明清时期的卷门款式建造,台门外高7,内高5.3,3,以条石砌筑。通过一座吊桥与陆地相通。从台门外进到炮台大门里,就是炮台内的环形石砌拱顶暗炮巷。巷道宽4.6米,全长约327米,外连炮台下层的21个炮室、炮巷内的弹药库、炮械房、士兵休息室;内通炮巷中内开的大小31个出口(皆可进到炮台内的露天操练场);上接炮巷内的一处呈螺旋状的花岗岩阶梯,直接上到炮台上层的点将台(这样设计奇特的通道非常便于战时炮台顶部炮兵的转移及弹药的运输)。

炮台内部的巷道1

炮台内部的巷道2

炮台内部的巷道3

炮台一层内部的炮室1

炮台一层内部的炮室2

炮台一层外部的炮孔
炮台内部从一层通往二层的螺旋式花岗岩楼梯 

炮台内部一层通往炮台内操场的巷道 

炮台内部通往操场的巷道出口

炮台内部操场上的水井遗址

炮台内的露天操练场,在其北部建有官厅一所,有房6间;兵房12间;厨房一所,有房4间。东北部开挖有水井一口,花岗石砌沿,供守军饮用,还有神庙两间。

从炮台北部的操场通往炮台上层台面的波纹形花岗岩阶梯

从炮台内的操练场到炮台的上层台面,要通过一处宽度达3米,有27级波浪形的花岗岩阶梯,它的造型独特,便于作战时火炮和弹药的搬运。

炮台上层的点将台遗址

炮台顶部的通风塔,也是报信塔

炮台上层的通风报信塔

炮台上层的火炮(仿制品) 

炮台的顶部北隅有一半月形点将台,为训练、作战指挥之用。整个炮台顶部还遍布72座通风报信塔,每3个为一组,呈品字型分布,既是炮巷的通风采光设施,又可为炮台上、下传递信息。

当年主炮台的壕沟外面,西南、西北、东南、东北各建有一座护炮台,现已无存。

1879年崎碌炮台建成后,先由南澳镇派兵80名驻守;后来改为澄海左右营派兵100名,由该营参将或守备轮管驻守。这座造型新颖的炮台,其坚厚结实的环形外墙可最大限度的减轻敌方炮弹的杀伤力,外八字的射孔增大了本方火炮射击角度;同时设在炮台暗巷道内的弹药库、炮械房也不易为敌方炮火摧毁,最关键是士兵有安全的避弹室,其设计水准与鸦片战争时期的虎门炮台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崎碌炮台与隔岸达濠岛苏安山上的炮台南北呼应,扼住汕头海湾出入口,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它的建成,极大提升了汕头港的海防实力。

4年后的中法战争期间,汕头沿海没有受到法国军舰的袭击,崎碌炮台功不可没。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潮汕地区的革命党人群起响应。革命党人首先进攻汕头崎碌炮台和巡警局,夺得驻守清军的枪械后再分头进攻其他地点,汕头光复。这些革命党人中就有邓演达。

1927年八月,中共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潮汕,占领汕头七天,史称“潮汕七日红”。起义部队期待接受苏俄军火援助,期间曾短暂驻军在崎碌炮台。

此后的崎碌炮台一度成为国民政府汕头市警察局的惩教场,关押各类犯人;其中就包括澎湃之子彭士禄。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崎碌炮台也屡遭日机轰炸。193867日下午2时半到3时半,日军两架轰炸机轰炸石炮台,投弹4枚,一枚炸到建在炮台内空地上的平房厨房,两枚分别炸到炮台内外的空地上(炸出一个约十米的大坑),还有一枚炸在炮台南面的海面上。620日上午1120分,日军又一架轰炸机轰炸石炮台,投弹两枚,兵房及厨房有小部分被炸塌。

193810月广州沦陷后,国际援华物资屡屡从香港经汕头港输入内地,支援着中国抗战。为了完全切断华南物资进出口的运输线,1939621日晨,日寇104师团下属的132旅团旅团长后藤十郎及其海军第五舰队、海军陆战队一部共3000余人进攻汕头。驻守当地的中国粤军独九旅626团一部在崎碌炮台阻击日军登陆,抵抗至当天中午后失利撤走。汕头沦陷直至抗战结束。

1945年抗战胜利至194910月,崎碌炮台一直由国军驻守。

194910月,驻汕头的国民党胡琏第十二兵团东撤金门(因此才有了国民党军队的金门大捷,解放军损失9000余人),崎碌炮台此后就由公安和解放军部队驻守。

1979年后,崎碌炮台被军方出租给当地的一些小工厂做生产车间用。

1989年,崎碌炮台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崎碌炮台被开辟为石炮台公园

崎碌炮台大门口的英制火炮1

崎碌炮台大门口的英制火炮2
 
崎碌炮台内部操场上的水井遗址

1991年,崎碌炮台开辟为石炮台公园。后来随着汕头当地的道路交通建设,炮台周围填海为陆,所以炮台城墙外面建起了环绕炮台的青石路面,再外就是环绕炮台的护台河,深3米、宽23米。现在,炮台内的操练场只有古井尚存;炮台顶部的垛墙毁损严重;炮台内原有的火炮皆无。安放在崎碌炮台南门口的两尊火炮是别处搬来的货真价实的英国古炮,同样的古炮只在虎门的鸦片战争博物馆有一门。

20135月,崎碌炮台升格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崎碌炮台兴建至今130多年,整座建筑物尚未发现裂缝和崩塌现象,也是我国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独立体面积最大的炮台之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