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炮台】汕头崎碌炮台访古

方舆论坛 2023-03-1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访古游记 Author 访古游记

崎碌炮台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海滨路20号石炮台公园内,是晚清政府保卫国土,抵御外来侵略而修建的海防军事建筑物,建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光绪五年(1879年)竣工。崎碌炮台建筑设计独特实用,是研究晚清海防军事防御建筑的重要实例。2013年崎碌炮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崎碌炮台

国保碑

石炮台公园

清咸丰十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汕头对外开埠。早在开埠前的咸丰二年(1852年),列强的船只就已经开进南澳和妈屿岛海面,从事着鸦片走私和掠夺贩卖人口的罪恶勾当。咸丰三年(1853年)粤海关在汕头设立潮州府海关总口,也称为新关。因此汕头的海防非常重要,肩负着保卫潮州府的重任。在此背景下,同治十三年(1874年)潮州总兵方耀以“邻氛不净、潮海严防”为本,上奏清政府,自筹八万余银元建筑三合土炮台一座。崎碌是汕头的古称,炮台以此为名。

崎碌炮台远景

崎碌炮台平面呈环形,内圈直径85米、外圈为116米、外圈高度为6米、内墙高5.15米、周长在300余米,总面积为19607平方米(含护台河),炮台面积为10568平方米。炮台外围筑宽23米护台河,水深3米以上。

崎碌炮台鸟瞰

护台河

炮台墙体以糯米乌糖浆、贝灰沙混合夯筑而成,炮台底层坑道与十字交叉拱穹顶全部用花岗岩石砌筑,台面固若平地,垛口炮位均铺设花岗岩石条,石缝严密,砌筑坚固,俗称为石炮台。

炮台墙体

炮台大门位于炮台背面,为高、宽、厚各3米的券门,券门石额上书“崎碌炮台”四个大字,东、西两侧各建随墙式悬山顶辕门两座。

西辕门

东辕门

炮台大门和西辕门

崎碌炮台大门石额

炮台城垣上平下拱,分上、下两层,上层设点将台,通风报话塔72座和炮位;下层是一条石砌拱顶炮巷,炮巷宽4.1米,全长292米,贯通于整个炮台,是放置炮弹和炮兵驻扎的营地,上下两层各置火炮18门。

炮巷

炮巷中的炮位

炮位外墙开口

上层露天炮位

炮台内东沿设有3米宽的27级波纹型石阶,易于运送炮械。台上还有一道较为隐蔽的螺旋形楼梯,是作战时的快速通道。

波纹型石阶

螺旋形楼梯

上层台面分布高2米的通风报话塔72座,每三个为一组,呈品字形分布,集传递信息和通风之用于一身。炮台上层北段有点将台旧址,点将台长40米,宽8米,呈月牙形,用于检阅兵力、指挥作战。

通风报话塔

通风报话塔在炮台内的开口

点将台

炮台上层有通往中间场院的小石梯11条;炮巷有通往场院大门19个、小门12个,还有窗口多处;炮台的东北角还有水井。

炮台内场院

炮巷通往场院的小门

场院东北角水井

现今炮台上的铁炮均已不存,仅有仿真古炮作为示意。在石炮台公园入口处有两尊7000余公斤的英国阿姆斯特朗前装线膛铁炮,是公园从别处征集来的。

英国阿姆斯特朗前装线膛铁炮

1924年,石炮台改为“惩教场”,即监狱。只在1927年9月24日至10月初,“八一”南昌起义部队进军汕头市,曾派兵驻守炮台。1929年石炮台正式定名为“汕头市惩教场”。1938年6月7日下午2时半到3时半,日军两架轰炸机轰炸崎碌炮台,投弹4枚,一枚炸到建在炮台内场院上的平房,两枚分别炸到炮台内外的空地上(弹坑约十米),还有一枚炸在炮台南面的海面上。6月20日上午11时20分,日军又一架轰炸机轰炸石炮台,投弹两枚,兵房及厨房有小部分被炸塌。

1949年10月24日汕头解放后,崎碌炮台归市公安局接管。1957年战备需要,炮台交由驻汕海军管理。1991年汕头市政府接管炮台,并于同年10月18日进行全面修缮,1998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石炮台兴建至今近150年,整座建筑物尚未发现裂缝和崩塌现象,是清末粤东海防设施的代表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