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怀八泉:祭祖圣地桥山泉
桥山,位于河北省涿怀盆地的中部,属于太行山脉的北端,其最高处海拔 1091米。因桥山处在涿怀盆地中部的桑干河隐伏断裂带上,故地质活动频繁;又因桥山葬有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所以与华夏历史文明的形成休戚相关。
桥山温泉,位于河北省涿鹿县的桥山北麓、桑干河的南岸,在今天的温泉屯村。据《五杂俎.卷三.地部一》记载:“大凡温泉之发源,其下必有朱砂,或硫黄、矾石,盖天地至阳之精所结也……人有疥者,浴之辄愈……盖硫黄能杀诸虫也。”桥山温泉,因为泉水中含有硫黄,故有治疗皮肤病的疗效。
桥山黄帝陵、桥山温泉的地理位置
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曾有许多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祭祀先祖就是其中之一。祭祀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记·祭统》有云:“礼之五经,莫重于祭。”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代代传承。民间扫墓,抒发的是中国人尊祖敬宗、慎终追远的道德情怀,也构成了中国人顽强生存、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国家祭典,则是希望通过追念文明始祖的功绩,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励民族士气,以抵御外辱、实现国家中兴、再创文明盛世。在中国古代,国家对祭祀文明先祖和祭祀时间有严格规定。国家公祭的五帝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每年在帝都的四时郊祭分别叫春祠、夏礿、秋尝、冬烝;三年一祭曰袷;五年一祭曰禘。逢袷之年,执政者需在帝都的明堂中设灵位祭祀五帝;逢禘之年,除了在帝都设灵位祭祀五帝,执政者还需要到五帝的葬地祭祀。
涿鹿桥山
桥山温泉,因为处在葬有中华文明始祖轩辕黄帝的桥山北麓,故而在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中享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在中国古代,诸多帝王多是先在桥山温泉斋戒沐浴更衣后,再登桥山祭祀轩辕黄帝陵。例如:北魏王朝在统一中国北方后,众多帝王曾先后七次亲自至广宁郡(治今河北省涿鹿县城)桥山祭祀轩辕黄帝;一次派专使至广宁郡祭祀桥山黄帝陵。其中,明确提到广宁(治今河北省涿鹿县城)温泉宫的就有四次,分别是:
北魏神瑞二年(公元415年)明元帝拓跋嗣于六月丁卯日“幸赤城,亲见长老,问民疾苦,复租一年;南次石亭,幸上谷,问百年,访贤俊,复田租之半;壬申幸涿鹿,登桥山,观温泉,使使者以太牢祠黄帝庙;至广宁,登历山,祭舜庙”。《魏书•太宗纪》
神麚元年(公元428年)八月,太武帝拓跋焘“东巡广宁,临观温泉,以太牢祭黄帝、尧、舜庙。”《魏书•世祖纪》
神麚三年(公元430年)春正月,太武帝拓跋焘“癸卯,行幸广宁,临观温泉,作 《温泉之歌》。”《北史卷二•魏本纪第二》
太安四年(公元458年)正月,文成帝拓跋浚于“乙卯,行幸广宁温泉宫,遂东幸平州。”《魏书•高宗纪》同一事件,清光绪八年版《怀来县志.卷二》记载:“高宗太安四年正月,行幸广宁温泉宫。”
另外,据《水经注.漯水》记载:“(漯)水又东迳无乡城北……今改宜乡也。漯水又东,温泉水注之,水上承温泉于桥山下。”《魏土地记》曰:“下洛城(治今涿鹿县城)东南四十里有桥山,山下有温泉,泉上有祭堂,雕檐华字,被于浦上,石池吐泉,汤汤其下,炎凉代序,是水灼焉,无改能治百疾,是使赴者若流。池水北流,入于漯水。”此处的“漯水”就是桑干河;无乡城又称宜乡,就位于现在涿鹿县的温泉屯村以东;“温泉水”就是桥山温泉向北流出的泉水;温泉屯村以南,就是涿鹿桥山;下洛城即今涿鹿县城所在地。
北魏末年,北疆发生“六镇兵变”;随后,杜洛周在上谷郡(治今河北省怀来县大古城)造反。北魏的桥山温泉行宫毁于兵焚。
公元936年,石敬瑭为当皇帝,向辽国割让幽云十六州。桥山温泉行宫所在地即是属于幽云十六州之一的新州(治今河北省涿鹿县城)。
公元938年,因为新州境内有确凿的桥山黄帝陵、历山尧舜庙等历史古迹,契丹(辽)取尊奉圣贤之意,改新州为奉圣州;同时,改妫州(治今怀来旧县城)为可汗州。
接管幽云十六州后,契丹一改之前对该地的烧杀劫掠,以契丹旧俗管理草原部族,在幽云十六州行汉法,契丹在奉圣州(治今涿鹿县城)、可汗州(治今怀来旧县城)、儒州(治今延庆旧县城)派驻官员,招抚流民,垦荒屯田、植桑种麻,使该地的社会、经济秩序逐渐恢复正常。
辽代,为争取幽云十六州汉人的心理认同,辽太宗耶律德光、辽景宗耶律贤、辽圣宗耶律隆绪、辽兴宗耶律宗真都曾到奉圣州沐浴温泉,祭祀桥山黄帝陵。
《辽史.太宗本纪第四》记载:“会同元年(公元938年)夏四月乙酉,(辽太宗耶律德光)幸温泉。”
《辽史.第六十八卷.巡幸表》记载:“乾亨三年(公元981年),(辽景宗耶律贤)放鹘于温泉南。幸羊城泺。猎于炭山。”
《辽史.圣宗本纪》记载:“统和二十三年(公元1005年)十一月辛亥,(辽圣宗耶律隆绪)观渔桑乾河。”
《辽史.兴宗本纪第十八卷》记载:“重熙二年(公元1033年)八月丁酉,(辽兴宗耶律宗真)幸温泉宫。乙卯,遣使阅诸路禾稼。”
在《辽史.地理志.五京道》的记载中,明确提到的温泉只有位于西京道奉圣州桥山北麓的温泉,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辽史》中记载的辽太宗耶律德光、辽景宗耶律贤、辽兴宗耶律宗真巡幸的温泉宫即是位于奉圣州(治今河北省涿鹿县城)桥山北麓的温泉。
但是在《辽史》中,为何只记载辽太宗耶律德光、辽景宗耶律贤幸温泉宫,辽兴宗耶律宗真放鹘温泉南,却不记载三位辽帝祭祀桥山黄帝陵呢?个人的观点,《辽史》是由元朝末年的蒙汉官员编纂,而辽国的统治者曾奴役蒙古、羞辱北宋,所以参加编纂《辽史》的蒙汉官员怀着“欲亡其国,先灭其史”的仇恨心理,对辽国的真实历史进行了篡改、删减。
另外,要注意辽圣宗耶律隆绪在统和二十三年(公元1005年)观渔桑干河的记载。通过查询《辽史.圣宗本纪》及《怀来县志》可知,辽圣宗观渔的桑干河,位于当时的可汗州(治今怀来旧县城)地域。统和二十三年(公元1005年)正是“澶渊之盟”后第一年,这年“十月癸卯,宋(输送给辽国的)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始至,後为常。那时的辽圣宗耶律隆绪始终以中华文化正统继承者自居,他挟战胜者之威,收北宋之岁币,可谓意气风发。那么他怎么可能只在可汗州冬季的桑干河上凿冰捕鱼,却对位于桑干河以南、近在咫尺的桥山黄帝陵视而不见?所以个人的观点,他是向南渡过了桑干河,在桥山北麓的温泉行宫沐浴更衣后,祭祀了奉圣州的桥山黄帝陵。
元朝末年的1337年,1338年,奉圣州连续发生强烈地震,其中最大一次震级达到里氏6.5级,当时奉圣州河谷平川地带的房屋大量倒塌,居民大部分死亡,桥山上的黄帝陵、历山上的尧舜庙也被夷为平地,位于桥山北麓的温泉宫就在那时被毁。1338年,奉圣州被元朝政府改名为保安州。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驱除蒙古人出塞。战火中,保安州行政建制被废。此后,位于塞北的桑干河流域的山川河谷再度成为中原王朝的北疆军事屏障。为巩固边疆,从公元1395年起,明王朝又开始向桑干河流域屯兵戍边。在保安州故地的桥山温泉行宫遗址地的周围,先筑军堡,后建民屯,温泉屯就是明代在温泉行宫遗址地建立的民屯。
公元1415年, 保安州恢复行政建制。
当时温泉屯的居民,多是来自山西的南部,他们并不了解该地温泉行宫以前的悠久历史。但是发现该地温泉能治百疾,且温泉水汽缭绕之景名声在外,于是这里被称为明代保安州八景之一的“温泉晨澜”。
明代前期,因为民请命被贬保安州(治今涿鹿县城)三十年的顾存仁在这里写有诗作《出南关赴温泉》:
明代中期,诗人晏璧也曾写诗《温泉晨澜》
清康熙五十年版《保安州志》中的“温泉晨澜”1
清康熙五十年版《保安州志》中的“温泉晨澜”
因为历史上的屡次地震、桥山周围的森林持续遭到砍伐所引发的生态恶化,清代前期,桥山温泉干涸。据康熙五十年版《保安州志》记载:“温泉,在州(城)东南四十里,今涸。”“即汤泉煮米成炊,浴之可以疗疾且除瘡痍,州民以为药泉,今淤塞。”但是“温泉晨澜”这一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依然保留在保安州人的记忆中。清代的保安州文人朱维熊也曾写有《温泉晨澜》:
民国时期,中国各地社会动荡不安,温泉屯所在地也是风云激荡。
1946年8月23日,中共女作家丁玲到涿鹿县温泉屯参加土改,在半个多月的土改时间里,她白天分地主浮财,晚上在戏台演戏;9月11日,丁玲随部队撤离温泉屯。1948年,她以温泉屯的土改工作为背景,写出了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1946年,丁玲在温泉屯参加土改时的照片
1958年,中国大陆掀起了大跃进的狂潮。郭沫若来到温泉屯,品尝了这里的龙眼葡萄后,郭将此地的葡萄誉为“北国明珠”。然而这一时期的人们只记得温泉屯的水果,桥山温泉的悠久历史却已经被深深的埋进温泉屯的土层中,不为人知。
现在的涿鹿县温泉屯丁玲纪念馆
1980年代,张家口地区文物考古部分对位于温泉屯村以东、龙王堂村以北的古建筑遗址进行了初步考古发掘,发现了北魏时期的文物残件,由此认定此处遗址为北魏时期的宜乡城遗址;但是在张家口地区毕生从事黄帝史迹研究的历史学者曲辰认为,这处遗址就是历史上的温泉行宫遗址。作为一名业余的史地爱好者,本人没有对温泉屯以东的这处历史遗址做过实地考察,不能下判断,只说明自己的观点。从《魏书》、《辽史》的记载来看,此地确有温泉行宫的遗址,这是个客观史实。应该对这处遗址早日进行系统、扎实的考古发掘,如能发现北魏、辽代的浴池、碑刻等建筑遗迹,那么此地为温泉行宫遗址确凿无疑;如果没有发现,那么温泉行宫应在温泉屯附近的其它地方。
2020年9月底,温泉屯以东的葡萄地
现在,桥山温泉行宫遗址静静地躺在涿鹿县温泉屯乡政府东南的葡萄地中,地表没有标识。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还能记起桥山黄帝陵、温泉行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