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行政区划史(1945—1954)
1929年,张学良将军宣布东北易帜后,奉天省改名为辽宁省,寓意“辽河流域永远安宁”。历史上的辽宁,演绎了王朝更迭、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行政区划也随之历经沧桑变幻,映射出厚重的时代积淀和全面振兴的现实期盼。本文重点讲述从1945年到1954年十年间,辽宁行政区划的变迁。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共两党围绕战略要地——东北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随着国共两党军事力量的此消彼长,各自设立的行政区划、国统区和解放区两套“班子”同时并存,不断“变脸”。从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到1949年4月前,在现辽宁省境内曾先后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辽宁省、安东省、辽南行署区、辽北省(部分地区)、辽吉行署区(部分地区)、热河省(部分地区)、辽东省和辽西省等8个省、区,还设有东北行政委员会派出机构——辽东办事处和冀热辽办事处,变动的区域涉及现辽宁全境和吉林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
抗战胜利后辽宁首个省级民主政府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选派大批优秀干部“闯关东”,建立地方政权,清匪反特。1945年10月12日,辽宁省政府在沈阳正式成立,首任省政府主席为张学思。11月25日,省政府迁到本溪市,直辖沈阳市、本溪市和本溪县,下辖:
1. 辽西区行政公署,驻法库,辖锦州市,新民县、法库县、锦县、彰武县、兴城县、绥中县、义县、康平县、北镇县、黑山县。
2. 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辽阳市,辖鞍山市、辽阳市,辽阳县、台安县、辽中县、盘山县。
3. 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海城镇,辖营口市,海城县、盖平县。
4. 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抚顺市,辖抚顺市,清原县、新宾县、抚顺县、铁岭县。
辽宁全境解放前后的行政区划
1948年7月1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发布民字第26号命令,规定:辽宁省政府与辽南行政公署合并,称辽宁省,仍以张学思为主席;原辽宁省所辖通化地区及沈海路(不含)以东、以南地区划归安东省管辖,沈海路(含)以西、以北地区划归辽北省管辖;原辽北省所辖白城子地区各县划归嫩江省管辖;北宁路沈锦段以东、以南地区划归辽南(即合并后的辽宁省)管辖,以西、以北地区仍归辽北省管辖。合并后的辽宁省管辖区域为北宁路以东、以南地区,共辖2个专署、4个市、14个县,省政府驻瓦房店市。其中,一专署辖辽阳市、鞍山市,辽阳县、海城县、岫岩县、青城县,驻辽阳市;二专署辖营口市,营口县、牛庄县、辽中县、台安县、盘山县,驻营口市;省直属复县、庄河县、万福县、盖平县、新金县。
1948年11月2日,沈阳的解放标志着辽宁全境解放。1948年12月8日,为适应东北全境解放的新形势,东北行政委员会撤销一、二专署及其所辖各市县,并撤销青城、万福、牛庄3县建制,划青城县的万流河区、桃园区、通远堡区归安东省凤城县;九沟区、石庙区、香炉区、唐沟区、朝阳区、龙门区归岫岩县。划万福县的瓦房店区、华铜区归复县;岔沟区、俭汤区、安波区归新金县;荷花山区、桂云花区、步云山区归庄河县;石佛区、河东区、赤山区、围山河区、河西区、杨运区、八道河区、许屯区、西海区、熊岳镇归盖平县。划牛庄县红草区归营口县,浑河区归台安县,温香区、东台区、牛庄镇、沙河区、望台区归海城县。至此,全省共辖3市10县:鞍山市、营口市、辽阳市,海城县、辽阳县、台安县、盘山县、营口县、盖平县、新金县、庄河县、岫岩县和复县。
辽宁省撤销与辽东、辽西省分设
1949年4月2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发布民建字第15号令,重新调整了行政区划,撤销了辽宁省建制,其所辖地区与安东省合并,成立辽东省;撤销辽北省建制,将所辖鲁北县、通辽县、开鲁县、奈曼旗、东科中旗、东科后旗、库伦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将公主岭市、长农县、怀德县划归吉林省管辖;将西安市、东丰县、西丰县、海龙县、清原县、西安县划归辽东省管辖,其余市、县与辽西省合并,成立新的辽西省,各级民主政府改称人民政府。同年5月1日和17日,辽东、辽西省人民政府分别在安东、锦州市成立,两省首任省政府主席分别为刘澜波、杨易辰。
1954年行政区划形成现在版图主体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辽宁地区设有辽东、辽西2个省级人民政府,另设沈阳、鞍山、抚顺、本溪4个东北行政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旅大行政公署(1950年12月与大连市人民政府合并组建旅大市人民政府),基本延续了解放战争时期的行政区划。
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2次会议通过“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将原东北地区的6个省合并为3个省,撤销辽东、辽西两省建制,合并改为辽宁省。原沈阳、旅大、鞍山、抚顺、本溪5个中央直辖市改为省辖市,并入辽宁省建制。
1954年7月2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撤销昌北县,并入昌图县;安东市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区分别更名为金汤区、元宝区、中央区、镇南区、镇安区、浪头区、五龙坡区、九连城区、汤池区;原辽东省的通化、西安2市和通化、靖宇、临江、长白、辑安、抚松、辉南、海龙、柳河、东丰、西安11县及原辽西省的四平市和双辽、梨树2县划归吉林省。
1954年8月1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在沈阳正式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杜者蘅为辽宁省人民政府主席,李涛、宁武、车向忱、王学明、仇友文、张雪轩、黄达为副主席。东北行政委员会公布了辽宁省行政区划,全省共辖10市33县:沈阳、旅大、鞍山、抚顺、本溪、安东、锦州、阜新、营口、辽阳市,复县、新金、庄河、盖平、营口、海城、辽阳、岫岩、安东、凤城、宽甸、桓仁、新宾、清原、西丰、昌图、康平、法库、开原、铁岭、新民、阜新、彰武、北镇、黑山、锦县、义县、锦西、兴城、绥中、盘山、台安、辽中县,划分497个区(镇)、10353个村(街)。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辽宁省具有实质意义的首次行政区划,奠定了辽宁的整体框架,此后历经几次调整(如1955年热河省撤销后将建昌县、建平县、朝阳县、北票县、凌源县和喀喇沁左旗划归辽宁省,设立辽阳、锦州、安东、铁岭4个专区等),基本延续下来。
老工业基地的历史变奏
毛泽东主席曾说:“我们不但要能够打破一个旧世界,还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新中国成立后,辽宁人民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1954年建省之初,辽宁省土地总面积为119 127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8 833 329人。全省工农业总产值6 725 575 400万元(50年代旧版人民币10 000元相当于新版人民币1元,即67亿多元),工商税收71 83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1 013万元。“一五”期间,辽宁的原油、电力、机床产量占全国的1/3左右,全省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7左右。辽宁工业上缴利税达89.7亿元,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和新中国最早的重工业及军事工业基地。
到2012年年底,辽宁省共有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营口、阜新、辽阳、铁岭、朝阳、盘锦、葫芦岛14个省辖市,100个县(市)区,其中市辖区56个、县级市17个、县 19个、自治县 8个。辽宁省土地总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人口4300余万人。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8万亿元,在全国各省、区、市经济总量的排行榜上跃居第7位。辽宁已从一个地理意义上的沿海省份向一个经济意义上的沿海省份快速转变。
横向来看,辽宁的经济增长保持了不低于振兴以来的平均速度,不低于东部地区的平均速度,特别是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辽宁的经济总量年均增速超过全国2个百分点。
纵向来看,辽宁的经济总量由建省之初的67亿元增加到2.48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100美元左右增加到2012年的9132美元,地区收入水平迈入中上等收入地区水平,在全省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富裕和实惠。
原文载于:《共产党员》2014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