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代完人郭之奇

汉疆唐土 方舆论坛 2023-03-16

郭之奇,字仲尝,号菽子,族号正夫,生于1607年,广东揭阳人。

天启七年(1627年)中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是明代潮州后七贤之一。

崇祯二年(1629年)秋,郭之奇因不肯委身权贵温体仁,回乡省亲,居家四年。期间与邑令冯元飚合力率兵击溃入侵揭阳的海盗与流寇,并主修《揭阳县志》,作《月容传》、《侣云庵记》。

崇祯六年(1633年),郭之奇返京,迁礼部主客司主事,提督会同馆;

崇祯七年(1634年),奉旨荆州封藩。

崇祯八年(1635年),转任礼部员外郎。

崇祯九年 (1636年)主试河南,而后转任郎中,因母卒回籍治丧。二年后服除,补复原职。

崇祯十四年(1641年),郭之奇升任福建提督学政。督闽期间,秉公办事。主试泉州时,因不肯给南安伯郑芝龙之子郑森(郑成功)晋为高等廪生,只评给二等,而与郑芝龙结下宿怨。

崇祯十六年(1643年),郭之奇转任福建题学副使,又摄兵备事。期间曾亲自督兵500人,前往福清平乱。不久,又提兵扼守闽西北的杉关,阻止流寇由赣入闽。学士黄道周为其题额“一代儒宗”、“八闽山斗”。

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擢升为太仆寺少卿。

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上吊自杀,明亡。郭之奇带领在闽明兵为崇祯戴孝举哀。

1644年五月初三,明福王朱由崧即位于南京,南明弘光政权建立。郭之奇任詹事府詹事。

1644年五月下旬,满清入关。

1645年五月,清军攻占南京,弘光政权灭亡。

1645年六月,明唐王朱聿键即位于福州,南明隆武政权建立。郭之奇进翰林院侍读学士,遭郑芝龙排挤去职,返揭家居。闻前线军饷短缺,郭之奇罄祖遗家产,两次共捐银2500两,命义子天祉解赴军前。

1646年八月,清兵攻占福州,隆武政权亡。此间,郭之奇在家乡经历了“九军”之乱,与乃父一同被执81天,后为乡亲所救。

1646年十一月,明桂王朱由榔在肇庆即位,南明永历政权建立。此时,郭之奇父亡,丁忧守孝。

永历三年(1649年),郭之奇奉召至肇庆。对永历帝建言:“攘外,必先安内,措刍粮,须慎选守令。”被封礼部侍郎,第二年转任尚书,正式开始了他十余年的抗清复明生涯。

此时的南明永历政权已处于混乱之中,文官争权夺利、结党营私;武将拥兵自重、首鼠两端。后来随着堵胤锡病死于浔州;何腾蛟死于湘潭;大顺军余部又在李来亨率领下脱离永历政权,开赴巴东鄂西独立抗清(夔东十三家);尤其是瞿式耜死于桂林后,广西北部尽失。郭之奇随永历帝朱由榔逃至南宁,此时的永历政权东西交警,已被压迫于桂南一隅,官吏士卒尽散,陷于危难之中。面对南明残局,郭之奇勤王佐政,毫无退缩之意。他曾手书示子天祯:“儿当勉力有成,毋坠家声。予死生随吾君,未知相见何日也。”

1651年初,南明永历政权与占据云贵的大西军将领孙可望、李定国等达成协议,联合抗清,南明抗清步入了以原大西军为主力的时代。但孙可望拥兵自重,挟天子以令诸侯,强迫永历帝封他为秦王,并杀死永历朝内不同意给他封王的严起恒等19人。二月,郭之奇从思州赴南宁行朝途中,永历帝密诏郭之奇勿进见。明代史料记载:“之奇在尚书时,常抗言可望不当封秦王,既有隙,不可入,乃自平洞还至防城,又浮海至交趾蹄鸡(今防城港市蹄鸡村)... ...”

此时,在靠近交趾(又称安南,今越南中北部)的粤西沿海,有南明总兵邓耀占据钦州龙门岛,抗清复明。

明代的龙门岛,东扼钦亷,西接交趾,是海上进出钦州的门户。从龙门岛出钦州湾外海向东可达粤闽浙沿海,向南可直驶交趾、占城、真腊、暹罗,从龙门岛北过茅尾海沿钦江、渔洪江可深入钦亷内陆,地势险要,实为兵家必争之地。邓耀在此铸炮造船,煮海屯田,编练水军。同时切断交趾到钦州的海上航路,设快马舟于长墩岛,以海上走私贸易尽入山海之利,遂使龙门岛成为南明抗清的一个海上基地。

南明永历五年(公元1651年)“三月,之奇泛海至龙门(钦州龙门岛),接东阁大学士兼礼兵二部尚书之命。四月,至乐民(雷州半岛乐民所城)……。”作为永历政权的东阁大学士、礼兵二部尚书,郭之奇却只能在永历行朝之外督师闽粤,兼制江浙,恢剿军务,综理粮饷。以上赐宝剑,便宜行事。此后他辗转于粤、桂、滇、黔四省,浮海来往于中国和安南之间。郭之奇在龙门岛一带的经历,可参考“郭忠节公家传”的记载:“五年(1651年)十一月,巡督田西、后田、草塘诸闸(都在雷州半岛上)。尚可喜已到雷州,移攻木内闸。公督后营,诸部力战,连战十余天,遂大胜。十二月,至龙门、至牙山。

六年(1652年)四月,移舟贵明。五月,移舟双墩。八月,舟泊马鞍山中,夜飙风盛,舟飘出海,碎于巨石,公从鼓涛风浪中,获登绝岛。越日飙风息,觅小筏至牙山,而家人尽没,幼妹年方十三岁。

七年(1653年),移居蓬罗(今防城港市蓬罗),十月,至防城,练水军。”在蓬罗期间,他写下了《蓬罗行》。

晓日欲开蓬山阳,松风飒飒动初光。
牧子驱牛下侧坂,樵人腰斧向前冈。
中有山栖閒步客,孤吟小咏立苍茫。
心爱诸松时结伴,身随樵牧未成行…

由此可知,从1651年——1660年四月龙门岛陷落前,郭之奇有相当一段时间就是在龙门岛及周边度过的,他是南明永历朝廷事实上的最后一位阁部首辅(相当于宰相),是闽粤地区抗清明军的最高长官,更是邓耀和杨彦迪的顶头上司(今防城港市的防城、江平、贵明、蹄鸡、蓬罗、茅山、王城坳、王府,还有钦州市的龙门岛、牙山、马鞍山,历史上都曾留下他的足迹)。明末清初时期的龙门岛,因为有明朝宗室郡王如江夏王朱蕴铗、益阳王朱俨锦、光泽王朱俨铁,有以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郭之奇为首的数十位南明高级官员,有两万抗清的南明军队,具有与众不同的地位。

郭之奇在钦州龙门岛周围的抗清活动轨迹

郭之奇积极配合李定国制定复明战略。如派遣包嘉胤东连郑成功及南明浙江巡抚卢若腾;派遣邢祈长联络夔东十三家的虎贲营;积极争取潮州总兵郝尚久反正归明。联络粤海沿岸的各路抗清队伍如大鹏半岛的李万荣、上(下)川岛的陈奇策、文村的王兴、海陵岛的李尝荣等,要求他们支援郑成功和李定国从东、西两个方向夹击广东,尽快恢复粤闽两省,然后北伐。应当说,此战略是切实可行的。

1653年春,李定国从广西出兵攻广东,攻下化州、吴川、信宜、石城,兵围肇庆。南明将领邓耀、王兴、陈奇策等出动水师策应李定国,攻三水,收复阳江、阳春、新兴、恩平、广海卫,杀清军守备张登荣。清军尚可喜、耿继茂率清军主力解围肇庆,明清双方激战于肇庆城下,广州空虚。

同期,郝尚久率军在潮州反正归明,并下令潮州各地剪辫易服。然李定国和郝尚久都没有盼来郑成功的援军。四月,李定国兵败肇庆,撤回广西。

八月,清朝的耿继茂与哈哈木率十万清军再次攻入广东,郝尚久腹背受敌。九月十三日夜,潮州城破,郝尚久与子郝尧同投古井殉难。

1654年春,李定国再次率军反攻广东。一路连克灵山、廉州、雷州、高州、化州、阳江,六月直抵新会城下,在广东文村的南明虎贲将军王兴为李定国充当先锋,明清两军激战于新会城下。郭之奇督师邓耀、陈奇策、李尝荣等明军诸部,屡屡出动水师战船突入三江口,袭击顺德、江门的清军,支援李定国作战。奈何此次,郑成功的援军又没有及时到达,致使东西夹击、夺取广东的战略意图功亏一篑。十二月,清军10万增援新会,李定国兵败,抱憾退回广西。郭之奇转入石井山(今阳江海陵岛上),督师王兴的部队。对于姗姗来迟的明郑水师军队,郭之奇也只能“喜其来而悲其晚”,南明复兴的最佳时机就此错过。期间,他在雷州半岛的抗清根据地乐民所城写有诗作《十七晚抵乐民是夜宿所内旧栖凄然有述》:

三年回首梦中求,物是人非满旧愁。
城郭凄深春寂寂,风烟黯淡日悠悠。
此时再识依梁燕,到处频惊望月牛。
谁为所思终不见,却教海角恨长留。

明代乐民所城的东城门遗址 

乐民所城内的赑屃碑

1655年二月,郭之奇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督师改为视师。同年秋天,卧病石井山中。

1656年八月,郭之奇会同各路南明水师增援高明。十月,抵达乐民所城,视察鞏雷将军营。

1657年初,孙可望降清。永历政权的兵力虚实尽为满清所知,抗清形势极度恶化。三月,郭之奇晋少保、武英殿大学士,改兼吏、兵二部尚书。奉命于危难之中,为复兴南明历尽艰险,矢志不移。邓耀和陈奇策联手攻打雷州城,郭之奇亲赴乐民所城督师。十一月,自乐民泛海至龙门。

针对尚可喜、耿继茂等人降清后对南明军民的野蛮杀戮,郭之奇深恶痛绝,他在《拟灭胡歌三绝》之二写道:

中原杂种莫相侵,皎日安能翳尺阴。
酋首终须悬汉阙,帝羓久在杀胡林。

尽管抗清复明大业屡屡受挫,郭之奇仍不堕其志。他曾写诗《孤松》:

孤松拔秀出幽山,色可餐人气莫攀。
祗许云霞依翠盖,不随风雨落苍颜。

1658年春,郭之奇赴昆明朝见永历帝,后返回广西。六月,入上思州。

1659年三月,清兵攻陷南宁。南明鸿胪卿何让、总兵曾日芳降。郭之奇与将军王才、总兵阎永德走上思、太平、江州,退入安南国文渊州。居于文渊州(今越南同登)达一年之久,期间叔弟亡。

1660年三月后,郭之奇自文渊往上禄,自上禄往先安(今越南先安),至班衣山,为交人所阻,泊凉台村。自凉台至江坪(今防城港市江平),穿山泛海,跋履尤艰,移至蹄鸡(今防城港是蹄鸡村)。四月,再泛海至先安,至帽山(今防城港市茅山)。五月,泊板则,粮食俱绝。九月,至禄州(今越南禄平县),居板山,又至那突。十月,辰妹殇逝,年方四岁。这一年,他饱受荒滩野岭、毒烟瘴气和饥饿之艰,他在安南与中国边境的频繁活动,显然是与1660年四月龙门岛被清军攻陷后,大量南明官兵逃入安南有着直接的关系。郭之奇作为南明阁部首辅,他不像南宋丞相陈宜中,没有放弃自己抗清的使命。

1661年七月,郭之奇移居板及。八月,被交趾土官韦永福诱捕,出卖给清军。在被押至广西桂林途中,郭之奇赋诗两首:

十载艰辛为主恩,居夷避世两堪论。
一时平地氛尘满,几叠幽山雾雨翻。
晓涧哀泉添热血,暮烟衰草送归魂。
到头苦节今方尽,莫向秋风送泪痕。

成仁取义忆前贤,异代同心几自鞭。
血比苌弘新化碧,魂依望帝合为鹃。
曾无尺寸酬高厚,唯有孤丹照简编。
万卷诗书随一炬,千秋霜管俟他年。

表达了他坚贞不屈,取义成仁的忠愤心情。郭之奇是南明最后一位内阁首辅(宰相),在桂林被囚375日,每天唯以诗赋志。此地两司以下官吏,多为郭之奇的门生。郭之奇坚决拒绝他们的委曲劝降。当他听到永历帝在滇被吴三桂杀害的消息,连作三首《滇叹》以吊,其辞甚是哀愤。如:

日落风飘万里云,天阴雨坠百城氛。
金戈铁马威灵怒,白骨青燐怨恨纷。
哭野安知夷夏鬼,战场谁继古今文;
沉沉幕幕伤魂处,姓灭名销那可闻?

1662年八月十九日,郭之奇在桂林被杀,就义时慷慨从容,面不改色,死时五十六岁。其子扶柩回揭阳,葬于锡场寨后的藤吊岭石涧坑。

1775年,清乾隆皇帝有感于郭之奇的一生忠义、浩然正气和才华,也为缓和满汉民族矛盾,赐谥“忠节”,追封相国。入选《钦定胜朝殉节诸臣通谥录》。1779年颁谕:谓崇祯末年殉难诸人,“茹苦相随,舍生取义,各忠所事,较文天祥、陆秀夫实无以异”,称誉“大学士郭之奇跋涉闽粤滇黔,往来数万里……始终不屈,从容就义,洵为一代之完人也……”。嘉庆二年(1797年),崇祀忠庙,兼祀乡贤。

揭阳城的郭之奇故居

郭之奇乃汾阳郭子仪后裔
郭之奇一生著作甚多,有《宛在堂文集》六卷、《宛在堂诗抄》六卷,以及《辑志副指》、《新定道德经》、《稽古篇》五十五卷,现存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国历史大辞典》、《广东通志》中。在明末的岭南诗坛,郭之奇与张家玉、陈子壮、陈邦彦齐名。

备注:此文章参考《明史》、《南明史》、《郭忠节公家传》,《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名录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