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0多年前,有个河北人在青海设立了7个县

方舆论坛 2023-03-1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你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 Author 北郭骚

今天的宁夏自治区大部和青海省东北部,在清朝长期属甘肃省管辖。一直到了1928年时,这种情况才发生了变化。

1928年国民政府二期北伐后,中央政府完成了名义上的国家统一。新军阀驱逐了旧军阀,以蒋、阎、冯和桂系军阀达成了表面和解,大家决议全国只能保留50个师的国防军,其中冯玉祥有12个师。

冯玉祥

表面上有12个师,但部队人数却超过了30万。江湖游走多年,老冯深知没有地盘就没法生存。于是,时任行政院副院长的冯玉祥提议将青海、宁夏、甘肃三省分治,理由是青海军事地位重要,距离甘肃省城过远,不利于国防。

冯玉祥这样做,一来可在各省任命自己的亲信,二来可以施加政治影响力。每个省都可以保留合理驻军。即便未来失势,冯玉祥的军队数量也受损不大。

国民政府对他的“小算盘”心知肚明,但是分省管理确实于地方开发、管理有利。1928年9月时,国民政府内政部长薛笃弼正式提请将甘肃分省的建议。具体“分割”办法是把宁夏道的八个县和阿拉善、额济纳两旗合并成立新的宁夏省,将原来的西宁道七个县和蒙古二十七旗、玉树二十五族和环海八族、果洛等地合并成立青海省。甘肃、青海和宁夏三省分立,于中国近代区划历史有深远影响。

薛笃弼

为安插自己的亲信,门致中被任命为宁夏省主席,青海省主席则是河北雄县人孙连仲。后来出任甘肃省政府主席的则是清苑人刘郁芬。因经营西北,冯玉祥麾下部队就有了“西北军”的别称。

1929年1月,孙连仲通电就任青海省政府主席。他提出八项主张,雄心勃勃,力图在青海开辟新天地。第一届省政府委员有五人,孙连仲上过保定府中学堂,郑道儒、林竞也是知识分子,唯马麒是武夫。

孙连仲

马麒文化比不上另外四位委员,但他在西北根深蒂固。孙连仲魄力非凡,遇事低调随和,颇得本地人士好感,在青海的工作开展也算顺利。1931年孙连仲离任后,马麒接职,在他和胞兄马麟的经营下,宁夏、甘肃、青海三省成了马氏集团的天下。马麒的三个儿子比他名气更大,唤作马步芳、马步青、马步瀛。

孙连仲在青海主政一年有余,期间他修桥铺路,兴修水利,做了一些促进开发建设的好事。青海西宁道旧有七个县,南部地广人稀,为加强管理,在孙连仲的主持下,先后设置了一些新县,还对一些原有的县进行了改名。

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大致轮廓

孙连仲的上级是直隶青县出生的安徽人冯玉祥,这位彪形大汉提倡民主自由思想,在主政河南期间一口气设置了自由、博爱、平等、民权等四县。受此影响,孙连仲在青海设置了民和、互助、同仁、亹源等四县。

民和、互助、同仁的含义很好理解,“亹源”主要是取古浩亹水(今大通河)源头的含义。在1959年时,为了书写方便,人民政府又将亹源改称为了门源。

西北军旧影

另外,他还将碾伯县改称为乐都县,将巴戎县改称为巴燕县。驻于结古镇的玉树理事也在1929年成为了正式意义的玉树县。

碾伯县得名于明朝的碾伯卫和碾伯右千户所,碾伯意为“山神”,也翻译为年保,清雍正初年,朝廷改碾伯卫为碾伯县。孙连仲改县名时查考古籍,见这里在北魏时曾属乐都郡,遂改县名为乐都。

门源回族自治县的大致轮廓

“巴戎”其实是蒙语“巴燕戎格”的缩写,不过,“戎”在古籍中是西部少数民族的特有称呼,这不利于民族团结。考虑到这一点,孙连仲就改巴戎县为巴燕县,“巴燕”在蒙语里还有“富饶”的含义。到了1931年时,巴燕县又改称为了化隆县。

新中国成立后,在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推动下,昔日的互助县、化隆县和民和县都成了少数民族自治县。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乐都县成了海东市下辖的乐都区,同仁县则成了县级市。变化最大的还是玉树县,这里成了玉树藏族自治州的首府玉树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