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河北的秀才团长,一生未婚,却将自己的名字长留新疆大地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你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 Author 北郭骚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上,有一位河北人的名字熠熠生辉,他就是张仲瀚。当时军中不乏老红军、老革命,张仲瀚入党时间较晚还是知识分子干部,但是他却成了兵团的第二政委、副政委,可见他的非凡能力。
张仲瀚生于直隶沧县的书香门第,祖父是前清拔贡。1931年在北平就学期间,他参加革命活动,多才多艺的他曾在左联旗下的月刊当主编。1933年,张仲瀚回到河北老家,以政府官员身份为掩护开展地下活动。21岁时,张仲瀚在博野公安局长,他借助身份之便保护了一批高蠡暴动后潜伏下来的骨干。
贺庆积少将
抗战军兴,他在津南很快拉起了两千多人的队伍。部队形成战斗力后,他主动把部队交给吕正操,自己回老家继续抗战。行政工作能力强,张仲瀚还能指挥打仗。当年津南自卫军并入八路军120师719团,他担任军事主官,和副团长贺庆积通力合作,在冀中打了不少好仗。
后来部队开驻陕北,张仲瀚又成了南泥湾垦荒的行家里手。爱国将领续范亭参观陕北开发成就,对这位河北的白面书生赞誉有加,留下了“镇边将军问是谁?燕赵男儿贵姓张!”的著名诗句。
续范亭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张仲瀚已经是第九军政委,后来又成了二十二兵团政治部主任(副兵团级),如果参与1955年的授衔,以他的职级是肯定能拿到将衔的,但是他低调随和,不计较个人得失,成了我军历史上著名的无衔将领。
大部队进军西北后,张仲瀚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去四川协助贺龙,一个留在大西北垦荒。他选择了更为艰苦的大西北。此后的革命生涯中,他不避险阻,为新疆的建设开发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了新疆军垦的奠基人之一。
有人称赞张仲瀚,说他是三十年代的文学家,四十年代的军事家和五十年代的农业家,其实他于新疆的贡献又何止农业垦荒,于城市建设和教育事业,他也颇多建树。
1958年8月,作为生产建设兵团的副政委,张仲瀚亲自为重建的农十师选师部,他把屯垦驻地选在了“多勒布尔津”,因为这里是最北部的屯垦地之一,所以张仲瀚将这里命名为“北屯”。1959年11月,农十师的师部正式迁往了北屯。
很快,原来十师下辖的团被改编为工矿处和基建团,部队正式屯垦后建设了煤矿、毛纺厂、渔场和三个大型农场,本地的云母矿也得到了开发。
张仲瀚还是石河子最早的城市设计者和建立者,在他和赵锡光的主持下,宽阔的街道和新建的兵团农学院问世,这所学校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石河子大学。除了在绿洲上工作,在他的主持下,《绿洲》文学刊物诞生,兵团艺术剧院的演出如火如荼,来自各地的剧种在新疆绽放出新的光彩。
最初的“北屯”只是隶属于阿勒泰县的镇,到了2011年12月,北屯市(县级市)正式成立,新中国的版图上从此多出了一个县级行政单位。此时的张仲瀚已经谢世31年,他一生未婚娶,将全部身心献给了中国革命事业。
长期繁重的工作损害了张仲瀚的身体健康,他在1980年去世时不过65岁。在病榻上,包含对新疆感情的张仲瀚写下了《忆新疆》的手稿,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对新疆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
北屯市的大致轮廓
可惜的是,原本打算写11节内容的张仲瀚在写完三节后就不幸去世。后来他的秘书通过各种途径将找到的手稿送到了生产建设兵团的军垦博物馆收藏。
斯人已逝而懿德长留西北大地,在今天的石河子、北屯市都有张仲瀚的塑像,他是燕赵大地诞生的优秀儿女,是共和国不朽的革命烈士,他的故事依然在今天的西北大地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