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师讲坛178 刘钊教授:古文字考释纵横谈

陈天逸 古文字研究所 2019-05-21


2019年5月6日晚,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秘书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教授主讲中文系第178期名师讲坛,题为《古文字考释纵横谈》。讲座由中山大学中文系陈伟武教授主持,杨泽生、陈斯鹏、范常喜、田炜等教授出席了讲座。


  刘钊先生首先条理分明地跟大家疏通了古文字考释的历史,宏观地介绍其发展的脉络。在汉代,张敞和李少君是古文字考释的先驱;宋人如杨南仲和薛尚功、清末民国人如王国维和杨树达等学者,则对古文字考释有诸多贡献。刘钊先生盛赞古人的研究成果,尤对宋人释出的“邍”“宜”“眉寿”等字词、杨树达和龙宇纯等前辈提出的考释方法,表达了相当的肯定与敬意。


  至于古文字考释在新时期展现出的特点,刘钊先生概括为对形体的注重、对词义的关注、字形拆分解释的精密化及语言学的综合运用等方面。刘先生于关键之处多有阐发,如甲骨文要注重本体研究,即要综合类组研究、甲骨形态学、甲骨的缀合与卜辞文例,对古文字的考释也要综合运用包括以语法确定范围等多种手段。


理论性知识介绍完毕,刘钊先生即通过具体的考释举例来说明他的观点。在列举考释甲骨文之“敖”和“眢”、金文之“蛛”“翦”和“寽”、上博简之“丹”、清华简之“”等古文字时,刘钊先生风趣幽默、妙语连珠,把古文字艰繁晦涩的考释过程描绘得深入浅出,令在场师生大为受益。


演讲结束后,刘钊先生又从语言的发展、文字的产生和出土文献研究的现状等多方面耐心解答了现场听众的提问,并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作结,鼓励大家积极投身到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的研究中来。

刘钊教授

讲座现场

陈伟武教授为刘钊教授颁赠“名师讲坛”纪念证书


撰稿:陈天逸

本文转载自“中山大学中文系”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