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评论文章丨余旭、郭川:待填补的评论
余旭去了。她是在一次训练时发生意外跳伞失败而去的。
她是空军上尉,二级飞行员,现任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中队长。她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参加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60周年阅兵,驾驶中国自己研发的三代战机首次单飞。在八一飞行表演队中,她代号“金孔雀”,是全国仅有的几名具备表演飞行资格的女飞行员之一。
(“金孔雀”余旭)
然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并不是她。确切的说,是她的离去。是她的离去给我们的朋友圈、空间、微博,带来的那股“悼念‘热’ ”。
>>>1<<<
我们悼念余旭,这无可厚非。余旭应当,并理所应当被悼念、被追思,而问题出在那些悼念她、追思她的人们身上。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在向一个人、一件事表达自己的赞美、或批评、或哀悼时,是否应该对这个人、这件事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往大了说,这就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公众素养。
前段时间因杨绛先生去世而引发的“杨绛鸡汤”之热,到再之前科比退役的“无脑粉”、甚至“被过世”,还有这几天余旭的“悼念赞颂‘热’ ”,有些网民体现出的只是一种人云亦云的盲目,以及“抓热点涨关注”的跟风狂热。这让我时不时感到担忧。
(杨绛先生)
>>>2<<<
为什么跟风?我认为这不是出于自己对于那些人物由衷的敬佩和发自内心的哀叹,而是因为他们足够出名,足够“有分量”,足够自己发一条朋友圈,底下就会瞬间多出很多点赞数,足够自己发一条空间状态,就会有一堆表示感同身受的评论和许多的转发。因为这能快速地刷“存在感”。
多少人转发余旭的哀悼文,却对余旭一无所知?他们甚至连百度百科都不会去查。看到标题,点开推送,看见了“60周年阅兵”,看见了“全国仅有的……之一”,看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拉到文末,点个赞,接着点击右上角,转发到朋友圈。仅仅因为这些代表的是“家国大事”,这些吸引眼球。他们不会知道这位“空中金孔雀”小时候每天走2公里路去上学,他们不会知道她对于外公外婆非常孝顺,用自己的积蓄给二老购置家电、贴补家用。
他们关注的是她有哪些杰出的成就、获得了哪些荣誉……他们不会关注她是怎样的一个人、有哪些美德和优良的品质。
正如他们关注的是杨绛说过哪些“经典名句”,关注科比的球队拿过几次冠军;而忽略了杨绛的坚强豁达和科比的执著勤奋。
这可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啊。
(郭川)
前段时间,郭川在横穿太平洋的途中于夏威夷群岛附近失踪,而纵观朋友圈,与此事、此人相关的推送却寥寥无几。只要略有了解的人就知道,郭川这个名字,在航海领域代表是一个什么样的分量,可是当这样一个人不幸遇险,我们的反应是什么?社会的反应是什么?
这值得我们深思。
■供稿:06131502 王嘉源
■排版:自动化新闻中心